血清HCV RNA检测在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HCVRNA检测在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末抗-HCV阴性的全血标本56400份次,再进行RT-PCR(荧光适时技术)检测HCVRNA,并对输过HCV RNA筛查阴性血液的患者进行追查。结果HCV RNA阳性率为2·5‰(146/56400)。对输过HCVRNA筛查阴性血液的患者追查结果,无一例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结论对抗-HCV阴性的血液标本用敏感的试剂进行HCVRNA检测在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中不但有效,而且可行。 张英 李晶 刘玉风 赵宏伟 田庚善关键词:肝炎病毒 RNA 输血传播病毒 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病毒DNA含量,探讨EB病毒感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热7d内,起病1、3、6、9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EB病毒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M。结果38例患者在EB病毒感染发病7d内,PBMC中EB病毒DNA检出阳性34例,阳性率为89.5%(34/38);EB病毒衣壳抗原IgM检出阳性22例,阳性率为5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8,P〈0.05);血浆EB病毒DNA检出阳性16例,阳性率为42.1%,与EB病毒衣壳抗原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PBMC与血浆中EB病毒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P〈0.05)。起病后1个月,血浆EB病毒DNA阳性2例、PBMC中EB病毒DNA阳性17例;起病后3、6、9个月血浆EB病毒DNA均为阴性,而PBMC中EB病毒DNA分别检出6例、4例、3例阳性。结论EB病毒感染初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EB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单个核细胞中,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PBMC中EB病毒DNA亦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EB病毒感染患者表现出多系统损伤可能与PBMC中EB病毒感染相关。 付丽娟 赵宏伟 徐燕梅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DNA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定量检测在慢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2000年 肖雷 唐正梁 赵宏伟 石佳滨关键词:HBVDNA 慢性肝炎 HBV-DNA定量 PCR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全文增补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 被引量:69 2012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1]。HBV感染可以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1]。乙型肝炎引起的与HBV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每年会导致100万人死亡。中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进行的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BsAg携带率为总人口的7.18%。 胡晓丽 赵宏伟 吴晓岩 牛俊奇关键词:流行病学因素 血浆在重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重症化倾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01年 血浆成份极其复杂,除已知的成份外尚有很多细胞因子未被人们认识.这些细胞因子和凝血因子在重型肝炎的病变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 毛文山 张英 赵宏伟 唐政梁 肖雷关键词:血浆 重型肝炎 肝衰竭预后高危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2002年 张英 毛文山 赵宏伟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预后 高危因素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8年 肝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是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功能衰竭的病死率高,其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仍是我国肝衰竭中最常见类型,其中仅单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ACLF占肝衰竭总数的81.80%. 陈姝 兰英华 李用国 李树臣 赵宏伟 徐玉琴 金春英 周洪林 李国民 范荣山 王艳波 魏超 高华春 曾惜秋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肾综合征出血热难治性休克的特征及抢救措施 2007年 于仲青 唐正梁 付丽娟 赵宏伟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休克 抢救措施 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评价 2000年 我们随机选择20例应用α-INF治疗后HBeAg和/或HBV DNA再度阳转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为治疗组,同时选择26例基本条件相似的未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HA、PCⅢ及ALT、SB,对结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抗肝纤维化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至5年前应用过全程α-INF(深圳科兴公司产赛若金)治疗,3Mu,隔日肌注,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HBeAg及HBV DNA阴转,停药后14例逐渐阳转,ALT、AST间断升高为治疗组。同时选择2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未用过INF治疗为对照组,其年龄、性别、 赵宏伟 张英 唐政梁 肖雷 毛文山关键词:抗肝纤维化作用 Α-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细胞外基质 肝炎病人 重型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及临床耐药与疾病转归。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40例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4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者40例,感染率为13.16%。细菌感染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真菌感染者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本院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有创性操作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关。 胡晓丽 施中凯 姜月红 王竹 赵宏伟关键词:重型肝炎 肝炎肝硬化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