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薛旭

作品数:66 被引量:29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马鞍山市科技计划项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缺血
  • 13篇多发
  • 13篇多发性
  • 13篇多发性硬化
  • 12篇血管
  • 12篇细胞
  • 12篇脑缺血
  • 11篇蛋白
  • 8篇再灌注
  • 8篇灌注
  • 7篇影像
  • 7篇影像学
  • 7篇缺血再灌注
  • 7篇综合征
  • 6篇血性
  • 6篇髓鞘
  • 5篇血管病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脑梗

机构

  • 61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南京市中医院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马鞍山市中心...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淮安楚州医院
  • 1篇灌云县人民医...
  • 1篇《江苏中医药...

作者

  • 66篇赵薛旭
  • 57篇李作汉
  • 10篇刘文
  • 9篇狄晴
  • 7篇田作军
  • 6篇张帆
  • 6篇陈道文
  • 5篇石静萍
  • 5篇仲玲玲
  • 5篇徐俊
  • 5篇孙国兵
  • 5篇陈俊
  • 4篇刘姜冰
  • 4篇曹福田
  • 4篇江炜炜
  • 4篇常华军
  • 4篇周永
  • 4篇夏文伟
  • 3篇赵顺珍
  • 3篇袁哲星

传媒

  • 24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脑...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世界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青年、家族聚集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李作汉刘卫国沈丽华许利刚赵薛旭柯开富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1.课题来源:自选。2.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其中脑梗死患者占脑卒中患者的80%。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脂质代谢异常是影响...
关键词: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载脂蛋白E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1c/CD18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CD11c/CD18表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28例AIS患者(AIS组)发病72h内及病程第7d2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以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相对含量,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AIS组发病72h内外周血PMN表面CD11c、CD18MFI分别为20.82±5.88、218.25±89.00;病程7d时为18.60±5.52、185.52±68.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11c、CD18MFI(15.63±3.01、150.76±41.20);发病72h内外周血MNL表面CD11c、CD18MFI分别为34.78±14.56、286.75±95.50,病程7d时为31.97±14.47、247.00±88.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11c、CD18MFI(20.20±8.50和186.38±52.97)(P〈0.05-0.01);发病7d时CD11c、CD18MFI虽有所下降,但与发病72h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IS时激活的PMN、MNL表面β2整合素CD11c、CD18表达上调,CD11c、CD18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
赵薛旭夏文伟李作汉姜亚军王玲
关键词:白细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式细胞术
应用ROC曲线评价髓鞘碱性蛋白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CSF)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诊断多发性硬化(MS)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45例)患者CSF及血清中MBP水平,并与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相比较。运用ROC曲线评价CSF及血清中MBP诊断M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MS组中CSF和血清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组(P<0.01)及对照组(P<0.01)。CSF中MBP诊断M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0.037,最佳分界值为0.87pg/ml。以CSF中MBP≥0.87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78.3%。血清MBPROC曲线的AUC为0.761±0.046,最佳分界值为0.25pg/ml。以血清MBP≥0.25pg/ml来预测MS,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3.9%。两条曲线AUC的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F及血清MBP水平对诊断MS均有一定的准确性,两者联合可以作为诊断MS较为敏感的指标,CSF中MBP比血清MBP敏感性更高。
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张帆曹福田李少明邵明董亚贤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血清髓鞘碱性蛋白ROC曲线
细胞因子及受体在不同病期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1年
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
关键词:细胞因子受体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
髓鞘碱性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6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和临床中的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MS组(CSF31例、Serum32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组(CSF和Serum均为24例)和对照组(CSF24例、Serum28例)中MBP和IL-16的水平。结果MS组中CSF和Serum中MBP水平均显著高于GBS及对照组(P<0.01),CSFIL-16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SerumIL-16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MS组CSF中MBP的水平和IL-16的水平显著相关(r=0.463,P<0.05),但Serum中两者间无相关性。结论MBP对MS的发病有很高的敏感性,IL-16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局部产生并参与MS的炎症过程。
田作军赵薛旭李作汉张帆曹福田李少明邵明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髓鞘碱性蛋白白细胞介素16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β_2整合素CD11c、CD18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MNL)表面黏附分子β2整合素CD11c、CD18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标记测定28例AIS患者(AIS组)发病72h内及7d时外周血PMN、MNL表面CD11c、CD18的表达量,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IS组患者发病72h内PMN、MNL表面CD11c、CD18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82±5.88、218.25±89.00、34.78±14.56、和286.75±95.50,7d时分别为18.60±5.52、185.52±68.44、31.97±14.47和247.00±88.0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63±3.01、150.76±41.20、20.20±8.50和186.38±52.97)(均P<0.01);发病7d时CD11c、CD18的表达虽有所下降,但与72h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IS时激活的PMN、MNL表面β2整合素CD11c、CD18表达上调,CD11c、CD18可能参与了AIS的炎性反应。
夏文伟赵薛旭李作汉姜亚军王玲狄晴石静萍
关键词:白细胞黏附分子
不同发病年龄的多发性硬化临床与实验室对比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多发性硬化(MS)的特点。方法对185例多发性硬化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20例)、成年型(133例)、晚发型(32例)。对三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诱发电位、影像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早发型感染诱因较成年型多见,且多以急性、亚急性发病,多以智能障碍、癫痫为首发症状,主要侵及视神经及大脑,CSF蛋白增高较成年型为多;晚发型多以慢性起病,运动障碍较多见,脊髓受累较多,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较高。结论MS发病年龄不同,其临床症状、病变部位。
赵薛旭李作汉狄晴刘文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发病年龄脑脊液实验室
黏附分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干预被引量:5
2004年
孙国兵赵薛旭李作汉
关键词:黏附分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干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托吡酯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5年
刘姜冰石静萍赵薛旭
关键词:托吡酯神经保护作用药理学机制脑缺血损伤
CD11c/CD18与急性缺血性卒中被引量:4
2004年
CD11c/CD18是 β2 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 ,可与多种配体相互作用 ,在细胞间黏附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生物学作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D11c/CD18表达增高。调节CD11c/CD18可能在降低脑缺血患者继发性炎症反应中起作用。
夏文伟赵薛旭李作汉
关键词:CD18急性缺血性卒中Β2整合素外周血白细胞继发性生物学作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