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硬化
  • 13篇肝炎
  • 11篇疗效
  • 9篇慢性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6篇预后
  • 6篇慢性乙型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6篇干扰素
  • 5篇影响因素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4篇疗效观察
  • 3篇代偿
  • 3篇血清
  • 3篇治疗肝硬化
  • 3篇联合苦参素
  • 3篇米夫
  • 3篇苦参素

机构

  • 21篇郧阳医学院附...
  • 10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湖北医学院

作者

  • 32篇郑三菊
  • 24篇占国清
  • 13篇朱琳
  • 11篇李金科
  • 6篇王崇慧
  • 5篇胡波
  • 5篇张薇薇
  • 4篇凌红芬
  • 4篇江山
  • 4篇邓文钦
  • 3篇谢杏榕
  • 2篇王崇慧
  • 2篇李刚
  • 2篇杜卫星
  • 1篇谭华炳
  • 1篇王蕾
  • 1篇郑化芝
  • 1篇李儒贵
  • 1篇王蕾
  • 1篇王小华

传媒

  • 12篇临床肝胆病杂...
  • 8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α-1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疗效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占国清郑三菊邓文饮李金科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硬化疗效干扰素Α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肝硬化6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PHGF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门静脉内径(PVD)和脾静脉内径(SVD)、脾脏厚度(SP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和体征较对照组有改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59.38%)(P<0.01);治疗组肝功能AST、ALT、TBil、GLB较对照组降低,ALB、PTA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及反映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的指标(PVD、SVD、SPT)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PHGF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肝硬化有较好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占国清郑三菊朱琳李金科胡波
关键词:肝硬化促肝细胞生长素乌鸡白凤丸治疗学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苦参素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102例分成对照组26例、干扰素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3组患者常规给予甘草酸二铵、能量合剂、维生素等护肝治疗。干扰素组在基础护肝的同时,肌内注射干扰素300 MU。联合治疗组在干扰素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100 mL静脉滴注,qd,1个月后改服苦参素胶囊200 mg,tid。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玻璃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和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扰素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扰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纤维化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联合治疗组HA、LN、PC-Ⅲ改善情况优于干扰素组(P<0.05)。结论干扰素与苦参素联用在促进肝功能恢复、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江山占国清郑三菊谢杏榕邓文钦李金科
关键词:干扰素苦参素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HBV DNA、Child-Pug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评价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分为阿德福韦酯(ADV)组(5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观察2年。结果在治疗48周时,ADV组AST、ALT(62.6±28.5U/L、56.8±21.2U/L)明显低于对照组(92.6±42.5U/L、87.8±34.2U/L,P<0.01),ALB、PTA(31.5±5.0g/L、47.4±8.5%)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2g/L、37.5±6.5%,P<0.01);ADV组HBV DNA水平、Child-Pugh评分、腹水发生率分别为3.8±1.1lgcopies/ml、7.0±1.8和35.8%,明显低于对照组6.6±1.8lgcopies/ml、10.1±2.3和79.3%(P<0.01);在治疗96周时,ADV组AST、ALT、TBil、GLO明显低于对照组,ALB、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V组HBV DNA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水、慢性肝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0.0%、12.0%和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37.5%和29.2%(P<0.05或P<0.01)。ADV组病死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明显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的复制,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王崇慧郑三菊占国清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预后
硫普罗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39例原发性肝癌接受TACE后肝损害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硫普罗宁0.2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14例)给予葡萄糖醛酸内酯0.6g、肌苷0.4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酌情给予其它综合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肝功能(AST、ALT、TBil)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42.9%)(P<0.05),治疗结束治疗组AST、A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TBi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乏力、厌食、恶心、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减少等TEAC术后并发症,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效改善自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2例皮疹。结论硫普罗宁对TACE后肝损害有较好的护肝效果及安全性。
占国清郑三菊朱琳李金科胡波谢杏榕
关键词:硫普罗宁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肝损害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我院68例肝硬化EGVB患者和118例肝硬化非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进食粗糙食物、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BPC),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超检查门静脉内径(PVC)、脾静脉内径(SVD)、脾脏厚度(SPT)及其斜径,胃镜观察食管胃静脉曲张部位、形态、数目、直径及红色征,并进行gradeG分级,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出血的影响。结果2组在进食粗糙食物、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BPC、PVD、SVD、SPT及斜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静脉曲线gradeG分级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1),但2组在腹水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进食粗糙食物、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降低、反映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的多项指标及肝功能Child-PughC级静脉曲张gradeGⅢ级均是EGVB的影响因素,EGVB与腹水无明显关联。
占国清郑三菊朱琳李金科胡波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门脉高压影响因素
365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65例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单纯的HBV感染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重叠病毒感染(HBV+HCV和/或HBV+HEV)均加重病情;(2)重型肝炎好发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60岁老年患者病死率达74.5%,预后与性别无关;(3)重型肝炎病死率为54.8%,其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3.3%,64.3%和53.0%;(4)预后与不同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血胆固醇及有无胆酶分离密切相关,但与总胆汁酸无显著相关;(5)93.1%重型肝炎患者合并并发症,并发症(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其它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年龄、病因、临床分型、多个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均能影响重型肝炎的转归,性别、总胆汁酸与重肝预后无明显关联。
占国清郑三菊朱琳江山
关键词: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效果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干扰素抗病毒效果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216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病例按年龄、性别、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治疗后ALT变化、治疗前血清HBV-DNA水平、干扰素剂量、是否联合胸腺素及疗程进行分组统计,观察其完全应答率,分析这些指标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应答率差异无显著性;②性别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未显示相关性;③治疗前血清ALT>4倍正常值上限(ULN)对干扰素应答较好,治疗后2个月AL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超过50%的患者的抗病毒效率提高;④治疗前HBV-DNA低水平者对干扰素反应好;⑤干扰素剂量大、疗程长能提高抗病毒效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⑥联合胸腺素抗病毒疗效优于单独干扰素治疗(2χ=4.27,P<0.05)。结论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应答与治疗前ALT水平及治疗后ALT变化、HBV-DNA水平、联合胸腺素等有密切的关系,与性别、干扰素剂量及疗程等关系不大。
占国清江山郑三菊朱琳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普萘洛尔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普萘洛尔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近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对照组,17例)、PSE+普萘洛尔组(联合组,18例),比较2组治疗后1、3个月外周血象变化,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变化,治疗后3、6及12个月不同时间段的再出血率,观察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3个月外周血WBC和PLT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WBC和PLT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3个月外周血WBC和PLT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12个月内再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2组均出现了相关并发症,但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期间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E联合普萘洛尔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疗效较单独使用普萘洛尔更佳。
郑三菊李敏占国清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普萘洛尔再出血
艾迪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被引量:4
2010年
占国清郑三菊朱琳李刚张薇薇胡波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肝动脉化疗栓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