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利利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植被
  • 4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度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黄土高原
  • 2篇覆盖度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保
  • 1篇水保效益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土流失治理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土壤侵蚀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陈利利
  • 5篇张晓萍
  • 3篇张建军
  • 3篇郭敏杰
  • 3篇张亭亭
  • 3篇蔺鹏飞
  • 1篇孙艳萍
  • 1篇杨亚辉
  • 1篇赵文慧

传媒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陕西省神木县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以位于晋陕蒙接壤区的陕西省神木县为例,选取相关定量指标,对其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神木县和各乡镇土地利用均以中低覆盖度草地为主,景观基质为草地。2)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低,集中化程度高,组合类型少,土地利用程度低;西北部风沙草滩区乡镇较东南部丘陵沟壑区乡镇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高,集约化水平低,土地整体功能强,组合类型数多;乡镇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意义与该乡镇的矿藏开发、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和植被区系等有很大关系。3)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农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强烈的地类,其分维数越小、形状指数越大、形状越简单的特征。因此,神木县未来土地利用需要增加有效植被盖度,进一步使陡坡农地退耕,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以及工矿用地复垦,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从而保证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陈利利张建军张亭亭郭敏杰木热提江.阿不拉蔺鹏飞于艺鹏张晓萍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
不同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以王东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9个径流小区不同植被覆盖条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持。[方法]采用环刀法、定水头法以及重铬酸钾外加热法等分层测定0—40cm间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饱和倒水率以及有机质含量。[结果]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草、灌地显著优于纯林和混交林,而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各小区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草地和沙棘灌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高于其他植被组合,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利于保水保土。侧柏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最差,水保效益最低。
杨亚辉赵文慧木热提江.阿不拉蔺鹏飞于艺鹏陈利利张晓萍
关键词:黄土塬区植被覆盖土壤理化性质水保效益
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侵蚀响应及因素贡献分析
本研究以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1989年、1998年、2011年三时期Landsat TM30m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借鉴中国土壤侵蚀方程(CSLE),采用合适参数,引入沟蚀因子,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
陈利利
关键词: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贡献率
文献传递
基于GIMMS NDVI的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气候暖干化发展趋势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受到荒漠化发展的胁迫,植被覆盖度能有效地表达研究区植被分布状况及荒漠化程度。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监测区域植被覆盖和荒漠化发展趋势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为了给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荒漠化治理提供科技信息,利用1986—2006年的GIMMS AVHRR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借鉴水蚀风蚀研究成果确定植被覆盖度和荒漠化关系并进行分级,对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程度及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约64%的地区为植被覆盖度为10%~50%的中度和重度荒漠化区;约1/3的地区为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的轻度和非荒漠化区;约3%的地区为植被覆盖度〈10%的强烈荒漠化区。2)1986—2006年间,黄土高原地区整体上荒漠化程度表现为降低趋势,期间,中度和重度荒漠化面积显著减少,非荒漠化面积明显增加,而强烈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程度的时间变化具有10年尺度特征。3)中度和重度荒漠化的区域具有转化频繁和连片性特征,轻度和非荒漠化区域空间转化零散破碎,强烈荒漠化扩大区域主要在宁夏甘肃的沿黄两岸。
木热提江.阿不拉张晓萍陈利利蔺鹏飞孙艳萍
关键词:荒漠化时空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黄土高原
北洛河流域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径流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水文统计法,以北洛河流域丘陵沟壑区、高塬沟壑区、阶地平原区以及林区等不同地貌类型和覆被区水文测站资料为基础,分析其近50年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程度以及极端降雨事件下的稳定性,对比辨析区域尺度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北洛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变率为-0.19mm/a。林区流域径流比较稳定,而非林区流域,无论哪种地貌类型,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幅为-0.11^-0.66mm/a。丘陵沟壑区年径流量发生跃变时间在1999年左右,高塬沟壑区和阶地平原区变化时间则在1994年。在水文序列的3个阶段,即1979年前、1979年后水土流失治理效应期以及1999年后的退耕还林时期,丰水流量(5%)不受地貌类型差异和森林覆被与否的影响,各流域均呈持续减小趋势。而枯水流量(95%),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影响,各流域首先表现出一致地增加趋势,然后受退耕植被恢复类型和程度影响,在不同地貌类型间有差异。以草灌恢复为主的丘陵沟壑区流域,枯水流量持续增加,以林灌恢复为主的高塬沟壑区和阶地平原区反而呈减少趋势。平水流量(50%)在各流域间反应均变化较小。多重分形临界指数分析认为,总体上阶地平原区和林区流域径流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高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稳定性最差。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对各流域1%~5%和5%~50%频域下的降雨-产流调控作用均比较有效,而对≤1%极端降雨事件的作用有限。结果表明,森林覆盖与否及植被恢复类型等生态因素,而不是地貌类型,控制着区域尺度径流演变过程和程度。
张亭亭张建军郭敏杰陈利利张晓萍
关键词:径流变化地貌类型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草)
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2
2014年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1982—2006年GIMMS AVHRR NDVI数据,获取地面植被覆盖度,并采用ArcGIS 9.3和ANUSPLIN 4.3分别对82个地面气象站点降水和温度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以此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区域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8%。植被覆盖度区域差异明显,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2)近25年来,植被活动在相对稳定的态势下趋于增强,植被覆盖度增速为0.75%/10a。在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上,植被覆盖状况保持基本不变的面积为40.6%,趋于改善的面积(42%)大于退化面积(17.4%)。(3)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1.9mm/a;年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0.7℃/10a,气候趋于暖干化。(4)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但空间差异明显。其中植被生长对降水因子的响应更为敏感。
郭敏杰张亭亭张建军陈利利张晓萍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气候变化黄土高原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