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剑华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沥青
  • 3篇浇注式
  • 3篇浇注式沥青
  • 2篇沥青混合
  • 2篇沥青混合料
  • 2篇混合料
  • 2篇加速加载
  • 2篇加速加载试验
  • 2篇加载试验
  • 2篇高温性能
  • 1篇道路工程
  • 1篇动态模量
  • 1篇动稳定度
  • 1篇韧性
  • 1篇双卧轴
  • 1篇铺装
  • 1篇桥面
  • 1篇桥面铺装
  • 1篇温度
  • 1篇温控

机构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东省长大公...

作者

  • 5篇陈剑华
  • 4篇张肖宁
  • 3篇曾利文
  • 2篇邹桂莲
  • 1篇钱振东
  • 1篇容洪流
  • 1篇徐伟
  • 1篇张晨晨
  • 1篇王旭东
  • 1篇施敏
  • 1篇杨东来

传媒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广东公路交通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型MA类钢桥面铺装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高温性能是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薄弱环节.采用南非MLS66型加速加载设备,对港珠澳大桥拟采用的两种英国体系浇注式沥青(MA)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大型直道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用德国GA工艺生产的MA(即G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可以达到甚至略优于英国传统工艺生产的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采用GMA工艺解决了今后实桥桥面铺装施工时的生产工效问题,同时G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可以达到英国标准体系要求.
张肖宁容洪流黄文柯陈剑华
关键词:浇注式沥青钢桥面铺装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
基于使用性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被引量:13
2016年
针对钢桥面铺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高温车辙、疲劳开裂问题,提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四阶段设计法"确保高温性能与疲劳性能的平衡;基于黏弹力学原理,提出动稳定度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大型加速加载试验进行验证其可靠性;基于断裂力学和能量法原理,提出冲击韧性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建立起冲击韧性和四点弯曲疲劳寿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动稳定度可准确反映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抗变形能力;冲击韧性和疲劳性能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采用冲击韧性能有效评价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
张肖宁陈剑华邹桂莲樊钊甫曾利文徐伟
关键词:路面工程加速加载试验动稳定度冲击韧性
MA沥青混合料温控式双卧轴搅拌装置的试验研究
2014年
沥青混合料试验室现有搅拌装置存在诸多缺点,无法完成MA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为满足MA沥青混合料试验的要求,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沥青混凝土拌合物宏观和微观均匀度作为测定指标,通过安排少量的多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的搅拌装置结构参数及最优搅拌温度,并找到了影响搅拌质量的首要参数,制造出试验样机,填补了同类试验设备的空白,解决了MA沥青混合料无相关试验设备的难题。
曾利文张肖宁陈剑华杨东来施敏
关键词:双卧轴搅拌装置
超热老化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高达240℃,拌合时间超过45 min,该条件下浇注式沥青将发生严重的热氧老化,然而超热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报道较少。对此采用车辙试验对不同超热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稳定度与超热老化温度高度相关,高温抗变形能力随超热老化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动稳定度与超热老化时间具有较高的指数相关性,随着超热老化时间延长,动稳定度值呈先缓慢上升到快速上升趋势。在确保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同时,必须合理控制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解决由于超热老化导致其抗疲劳开裂能力降低的问题。
陈剑华张肖宁邹桂莲曾利文
关键词: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车辙试验
半刚性基层材料不同模量试验与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研究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模量特性,应用UTM材料试验机测试了3种水泥剂量的半刚性基层材料(CBG-25)在抗压和弯拉模式下的动、静态模量和相位角,分析水泥剂量、应力水平、频率、测试方法对半刚性基层材料模量和相位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抗压和弯拉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应力依赖特性,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抗压模量逐渐增大而弯拉模量逐渐减小;相位角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抗压模式相位角为3.0°~7.2°,弯拉模式相位角为5.0°~7.1°;动态抗压模量为静态抗压模量的1.8~2.8倍,动态弯拉模量为静态弯拉模量的1.2~1.4倍,弯拉模量远大于抗压模量;顶面法动态抗压模量与侧面法动态抗压模量数值相当,顶面法抗压相位角大于侧面法抗压相位角;半刚性材料的强度和模量随着水泥剂量的提升而逐渐增大,而相位角呈逐渐减小趋势。
张晨晨王旭东钱振东陈剑华
关键词:道路工程半刚性基层材料动态模量相位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