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桂
- 作品数:99 被引量:26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价值考量及其限度被引量:4
- 2011年
- 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于满足公众有效获取信息、实现利益整合、促进理性表达和增强民众博弈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从整体来看,非政府组织参考群体性事件治理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非政府组织,使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陈发桂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治理非政府组织
-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标的内在冲突及化解机制
- 2010年
- 理论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从稳定生产关系的层面强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二是从提高生产力的层面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村集体、承包户以及其他集体成员之间在利益上存在矛盾;政策规定与农民意愿之间也存在差距;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有待加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推动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陈发桂
-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化解机制
- 多元共治与基层维稳运行机制之完善
- 处于权力意志与民意张力最直接连接点的基层维稳行动,被视为国家有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缺陷主要呈现为:维稳参与主体的单一性;维稳应对手段的单一性;维稳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这种维稳机制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组织...
- 陈发桂
- 关键词: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维稳机制资源整合
- 偏远乡村社会治理的隐忧及其治理机制改善的实证研究——基于广西的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当前,偏远乡村因治理场域远离当地行政中心,具有基层治理难以有效辐射,上级监管难以有效延伸,村庄治理机制难以形成,加之权力内部之间的冲突和各种村民权利之间的张力影响着社会治理机制的有序运行,使偏远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主体行为失范、社会生态恶化、环境治理乱象及土地使用无序的隐忧开始显现。为此,要有效应对偏远乡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上述隐忧,应该着力改善偏远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从明确偏远乡村社会治理主体,建立健全偏远乡村民间组织建设,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入手,为偏远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制度性保障。
- 陈发桂
- 关键词:偏远乡村
- 价值考量及限度:司法公信力生成中的陪审制度——以公众司法参与为视角被引量:2
- 2011年
- 要通过公众司法参与来实现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就需要以新的视角看待当前陪审制这一制度化的公众司法参与的应有价值及其限度。在由封闭性的司法运作向开放性的司法运作转变中,陪审制这一公众司法参与模式可以有效发挥实现实体与程序公正及陪审员与司法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但陪审制在司法运作中具有自我定位不准、与社会公众联系不紧密、缺乏社会的有效认同及无法与法官实现良性互动的缺陷,这又凸显了陪审制在司法公信力生成中的价值限度。
- 陈发桂
- 关键词:陪审制价值考量
- 法治视野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的制度逻辑被引量:9
- 2014年
-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从法治视野下完善信访运行机制,从以行政为主导的权力控制模式转向以司法为主导的权利救济模式。当前,以"一票否决"作为涉法涉诉信访处置的动力机制,以"实质正义"作为涉法涉诉信访的评价机制,以"稳控"作为涉法涉诉信访的应对机制,使涉法涉诉信访运行陷入难以有效终结的困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难以有效终结的难点和原因还在于其终结的依据不充分、程序不科学及效力不确定。破解这些难点,构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有效终结的制度逻辑主要在于:要凸显法律在终结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的支撑作用,要发挥听证制度在终结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的沟通作用,要实现救济制度在终结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的巩固作用。
- 谢家银陈发桂
- 关键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机制制度逻辑
- 论人寿保险受益人的维持与变更--以离婚为视角被引量:1
- 2008年
- 人寿保险能够有效地规避一个家庭可能遇到的风险,但是,离婚时原配偶的受益人资格是否因为离婚而被撤销对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我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却存在缺陷而无法妥善地应对实践。因此,通过借鉴保险法律制度比较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而完善我国的具体制度,可以推动我国人寿保险的发展与解决实践中的纷争。
- 邵海陈发桂
- 关键词:离婚人寿保险受益人被保险人
- 网络主流民意的吸收与司法公正实现的制度逻辑被引量:3
- 2012年
- 当前,随着公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网络主流民意成为推动司法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效吸纳网络主流民意是实现司法有序运作乃至公正结果的有效保障,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标尺。通过理性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可以真实地反映民众对司法裁判的真实态度,使之成为引导与确证司法公正形成的逻辑起点。司法运作过程要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以达到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必须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构造:一是构建"网络民意话语空间",用于吸引网络公众司法参与。二是经由"公共能量场"的话语平台,用于促成网络主流民意的生成。三是通过法律专家的判断,使司法机关理性吸收网络主流民意。
- 陈发桂
- 关键词:司法运作司法公正
- 涉诉信访难以有效终结的内在原因及其对策探析
- 2015年
- 法治是现代国家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科学的立法依据、严格的执法手段、公正透明的司法裁判和民众的守法意识是保证社会有序运作的内在要求。涉诉信访难以有效终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涉诉信访终结缺乏法律的有力支撑、民众守法意识不强及处置结论的效力不固定。因此,要有效终结涉诉信访这一难题,必须通过完善法律规范来加强涉诉信访案件依法终结的法律支撑作用,通过提高民众守法意识促进其对涉诉信访案件处置结论的认同,通过强化司法裁判的既判力来固定涉诉信访案件的最终处置效力。
- 陈发桂
- 关键词:涉诉信访
- 我国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意是使我国吏治进入"能上能下"有效运行的官员复出机制,目前却面临着非公开化、非责任化、非透明化、社会认同度低的困境。因此,有效解决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完善问责的基础,明晰官员的职责和构建相应问责程序;转变问责的模式,变"权力问责"为"制度问责";建立官员复出的回应机制,使体制外的"权利问责"与体制内的"权力问责"、"制度问责"形成完整体系;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提高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是关键。
- 陈发桂
- 关键词:行政问责官员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