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慧
- 作品数:18 被引量:154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消痞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消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以2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每只5 ml/(kg·d)灌胃,配合自由饮用0.05%氨水溶液及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三种因素联合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44周末将造模成功的41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维酶素组14只、消痞颗粒组13只。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3ml/(kg·d)灌胃,维酶素组予维酶素片0.3 g/(kg·d)灌胃,消痞颗粒组予消痞颗粒9 g/(kg·d)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基因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PTEN基因表达及AKT、PI3K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维酶素组miR-21基因表达升高,PTEN基因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AKT、PI3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痞颗粒组miR-21基因表达降低,PTEN基因表达升高,AKT、PI3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而维酶素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颗粒可能通过抑制胃黏膜组织miR-21异常表达来调控PTEN基因,从而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来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 陈泽慧安静魏玥贾云飞杨英姿王菀杨晋翔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消痞颗粒胃黏膜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证候要素数据挖掘及益气化瘀解毒法的干预机制研究
-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并常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在非干预条件下历经胃癌前病变过程可存在胃癌发生的风险趋势,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干预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对...
- 陈泽慧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挖掘胃癌前病变证候要素
- 文献传递
- 基于运气学说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体质及出生时期分布规律研究
- 研究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体质类型、出生季节及岁运特征,总结体质类型与出生时期运气及季节规律,分析体质类型与出生季节、出生运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患者2...
- 陈泽慧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体质
- 文献传递
- 中医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患者肝癌发生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患者肝癌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513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291例,中西医结合组222例,两组均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根据辨证加用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和络舒肝片中的1种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肝癌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CU-HCC风险分级、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肝癌发生情况。观察终点为确诊肝癌或随访时间达到5 a。结果:5 a内,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为26.6%,明显低于西医组的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CU-HCC高风险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28.3%)明显低于西医组(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代偿期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18.3%)明显低于西医组(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可有效降低患者肝癌发生率,尤其对CU-HCC高风险评分患者更具优势,且可减少代偿期患者的肝癌发生。
- 贾云飞杨晋翔王宪波贾玉陈泽慧邢恩龙王瑞瑞
- 关键词:肝癌抗病毒治疗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医案数据挖掘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的相关医案,总结中医药治疗CAG及PLGC的经验。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2009年1月1日-2019年1月18日近10年关于CAG及PLGC治疗经验方面的文献,筛选有效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41篇,涉及专家学者168位,医案308则。症状以胃痛出现频次最多;病位证素主要是胃、脾、肝等6个;病性证素是气虚、血瘀、气滞、热、湿等12个;治法为补益法、理血法、理气法、清热法、祛湿法等9种;治疗使用的中药共260种,出现频次≥20%的中药有甘草、白术、半夏、茯苓、陈皮等共28种;甘草与茯苓是最常见的药物配伍;以经方加减的处方中,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出现频率较高。结论CAG及PLGC在症状、证候、治法、用药方面有一定规律可循,数据挖掘在医案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陈泽慧安静魏玥彭继升贾云飞王菀杨英姿杨晋翔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医案中医药治疗数据挖掘
- 胃癌前病变寒热错杂证中医诊断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胃癌前病变寒热错杂证和脾虚证患者中医证候的诊断规律。方法收集202例寒热错杂证(89例)和脾虚证(113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相关中医证候信息,将各中医证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筛选出对区分寒热错杂证和脾虚证有显著贡献的4个变量:舌苔黄、食后腹胀、食纳减少和小便黄。建立胃癌前病变寒热错杂证和脾虚证中医证型预测模型:P=1[1+exp(0.752-0.661小便黄-0.597食纳减少+0.678食后腹胀-0.586苔黄)]。模型者阳性为1,阴性为0。结论胃癌前病变寒热错杂证和脾虚证Logistic回归模型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能提高寒热错杂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安静彭继升魏玥戈学凤陈泽慧杨英姿杨晋翔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
-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方法的文献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造模方法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该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实验研究,纳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140篇文献涉及153种造模方法,造模实验动物以雄性、4~6周龄大鼠为主;造模方法多见于复合因素造模,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造模药物;在造模周期方面,单因素与复合因素造模的平均周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AG模型的建立具有较长周期、较高死亡率的特点,建立稳定、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仍需更深入地探索。
- 陈泽慧魏玥安静彭继升黄大未贾云飞杨晋翔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造模方法
- 血虚致喘的理论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喘证病因十分复杂,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分。有些医家把血虚致喘看成是气虚、阴虚或是阳虚的兼证。我们认为,血虚致喘是客观存在的,并试从中医对血虚致喘的认知、血虚致喘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以及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探讨血虚致喘的存在性,为喘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分型做一参考。
- 陈泽慧魏玥杨晋翔邢恩龙贾玉王瑞瑞
- 关键词:喘证血虚营血宗气脾胃
- 基于聚类分析的杨晋翔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究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杨晋翔教授的用药经验和配伍规律并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门诊期间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且经杨晋翔教授治疗的RE患者156例,采集其首诊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录入Excel软件中并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筛选出高频药物,并根据功效进行分类;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聚类分析的方法挖掘出所有处方中的常用核心处方和药对,总结出杨晋翔教授的学术思想。结果:所有处方中各中药的总频数位于首位的是青蒿,徐长卿、吴茱萸、黄连的使用频数同样较高;清热药在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中位于首位,依次是利湿、化痰以及活血化瘀药;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出杨晋翔教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常用的5个核心处方和6个常配伍运用的核心药对。结论:杨晋翔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清郁热、除痰湿、调气血为主要治法,反映了其虚实同理、邪正兼顾、气血并施的学术思想。
- 王瑞瑞杨晋翔彭继升安静贾玉陈泽慧徐佳慧杨英姿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聚类分析用药规律学术思想
- 中成药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癌变时间和5年癌变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成药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癌变时间和5年癌变率的影响,并探讨该疗法对不同CU-HCC风险分级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癌变时间和5年癌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的乙肝后肝硬化病例513例,将中成药治疗作为一种暴露因素,按照患者接受中成药治疗的暴露程度不同分为治疗组(中成药联合核苷类似物)222例和对照组(核苷类似物)29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月后的肝功能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整体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变时间和5年癌变率,以CU-HCC风险分级为分层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风险层的癌变时间和5年癌变率,以临床分期为分层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癌变时间和5年癌变率。观察终点为确诊肝癌或随访达到5年。结果 (1)治疗组治疗6月后肝功能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平均癌变时间晚于对照组,5年癌变率治疗组(26.6%)低于对照组(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在高风险层的平均癌变时间晚于对照组,5年癌变率治疗组(28.3%)低于对照组(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在代偿期的平均癌变时间晚于对照组,5年癌变率治疗组(18.3%)低于对照组(33.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核苷类似物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可能有助于促进肝功能恢复、延缓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癌变时间和减少5年癌变率,并且其延缓和减少肝癌发生的效果可能在治疗高肝癌风险层和代偿期患者时比较有优势。
- 贾云飞杨晋翔王宪波贾玉陈泽慧邢恩龙王瑞瑞
-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中成药核苷类似物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