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荣
-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高危因素探讨(附75例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KD住院患儿75例,经心脏彩超检查分为两组:无冠状动脉扩张(nCAD)组37例和冠状动脉扩张(CAD)组38例。全部患儿测定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记录发热天数,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发热时问、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CD3、CD8、CD4/CD8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急性期血小板、CRP、CD4/cD8明显增高与KD并cAD显著独立相关,而血红蛋白、CD8和血清白蛋白则为KD并CA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期可疑KD患者血小板、CRP、CD4/CD8增高或血红蛋白、CD8和血清白蛋白降低可作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早期预测因子。
- 杨运刚陈茂荣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白蛋白
- 来比林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持续高热103例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来比林静注或肌注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50例2-14岁高热不退住院患儿,其中103例(治疗组)予来比林静注或肌注联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治疗,另47例(对照组)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81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29例,显效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5.1%。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较好。结论来比林静注或肌注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效果较好,但小婴儿不推荐使用。
- 林刚曦陈茂荣陈玲
- 关键词:来比林上呼吸道感染持续高热
- 小儿川崎病早期诊断被引量:32
- 2003年
- 近年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已成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其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1,2].
- 陈茂荣
-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T淋巴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4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4例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和21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IgE等进行检测。结果 1.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发作期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CD^+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2.发作期患儿CD_(23)^+、CD_(19)^+、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B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3.同IgE浓度CD_(23)^+(R=0.575 P<0.001)及CD_(19)^+(r=0.372 P<0.05)均呈正相关,CD_(23)^+与CD_(19)^+(r=0.663 P<0.001)呈正相关。结论 1.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布发生变化,哮喘发作期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2.CD_(23)^+、IgE在哮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杨运刚陈茂荣
- 关键词:哮喘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E流式细胞术
-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陈茂荣
- 关键词:心内膜炎细菌性
- 儿童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肾早期损伤指标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肾早期损伤指标在儿童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 M)亚临床肾损害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I M患儿,分别在病初及治疗1周后测定肾早期损伤指标: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尿、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ALB);用比色法测尿N-α-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20例I M亚临床肾损害患儿在病初肾早期损伤指标均升高,治疗1周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17例指标均恢复正常,3例自动出院未检测。结论肾早期损伤指标可以判断I M患儿是否有亚临床肾损害,其变化可评估肾损害的恢复情况。
- 肖继红陈茂荣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尿乙酰氨基葡糖苷酶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川崎病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75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3组患儿用药后体温、血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同时动态观察左、右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1)用药后,B组、C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所需的天数、ESR变化及CRP变化均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同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在急性期及治疗后1,6个月,左、右冠状动脉内径3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1个月,A组、B组和C组分别有3例、1例和2例患儿产生新的冠状动脉扩张,有6例、3例和3例患儿冠状动脉内径有缩小但仍较正常扩张,有17例、7例和8例扩张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3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3组仍然有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分别为4例、1例和2例,3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川崎病不仅在降温、ESR和CRP的恢复方面可取,而且能够促进扩张的冠状动脉恢复,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 陈茂荣杨运刚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
- 川崎病34例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3 4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轻、中度冠脉扩张及心包积液均能在 1~ 2年内恢复 ,而重度冠脉扩张成巨大冠脉瘤 (CAA)者则不易恢复 ,留下永久性冠状动脉病变 ,预后不良。另外 ,发现采用ASA +IVIG +IVMP治疗 ,患儿的临床症状较ASA +IVIG治疗的症状更易得到改善 ,而且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 ( 4 4 4%)较ASA +IVIG治疗者 ( 61 .5 %)为低 ,扩张的程度也轻。结论 ( 1 )小儿川崎病 (KD)虽然是全身中小血管内膜的炎症 ,但以心脏冠状动脉最易受累 ,特别是左侧冠状动脉(LCA) ,为小儿时期后天性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 2 )KD急性期在用ASA +IVIG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MP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有肯定的疗效 ,而在预防CAA方面可能是有效的。
- 陈茂荣杨运刚
-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KD心包积液
- 81例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探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川崎病 (KD)的可能性。方法 参照 KD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 81例 KD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 本病早期发热、眼结膜充血、皮疹、唇红干裂分别是 1 0 0 %、 81 .9%、80 .5 %、 75 %。肛周皮肤潮红和 /或脱皮 78%出现在起病 8天内 ,阴囊皮肤潮红常在起病 3天内出现 ,病程 8天内发现心脏冠脉病变达 39.3%。结论 KD患儿发热、眼结膜充血、唇红干裂是主要临床表现 ,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即应高度怀疑 KD的可能。疑似病例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 (2 DE)检查 。
- 陈茂荣杨运刚
- 关键词:川崎病KD小儿
- T细胞亚群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杨运刚陈茂荣
- 关键词:T细胞亚群变化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冠状动脉扩张冠脉病变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