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辉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细胞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转化
  • 3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肉瘤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显微手术
  • 2篇显微手术治疗
  • 2篇膜下
  • 1篇动脉

机构

  • 10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10篇陈辉
  • 5篇丁山
  • 5篇骆健明
  • 3篇唐秋灵
  • 2篇林岚
  • 2篇谢泽宇
  • 2篇赵泽林
  • 2篇马廉
  • 2篇贺谷雨
  • 1篇林莹芬
  • 1篇郭燕春
  • 1篇杨立业
  • 1篇陈秋蓉
  • 1篇赖秀蓝
  • 1篇吴扬
  • 1篇庄泽锐
  • 1篇冯学永
  • 1篇郑佳坤
  • 1篇刘斌
  • 1篇陈彬

传媒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54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日本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不同时间段血清Alb水平。结果研究组重型与轻型患者入院后第1、3、7、14 d血清Al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重型患者入院第7、14 d的血清Alb水平较轻型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出院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37例,存活组17例。死亡组入院后第1 d血清Alb水平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院后3、7、14 d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的动态观察对评估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颅内出血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丁山林岚陈辉林莹芬
关键词:颅脑损伤白蛋白颅内出血
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09月,收集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严格制定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临床研究6项,共61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在以下方面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能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OR=0.31,95%CI:0.21-0.48),重度脑血管痉挛(OR=0.47,95% CI:0.31-0.69),迟发性脑梗塞(OR=0.32,95% CI:0.20-0.52)的发生率,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OR=2.65,95% CI:1.66-4.21)。结论西洛他唑可以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对改善预后有一定帮助。
陈彬郑灿坤陈辉骆健明庄泽锐陈泽林杨傲冰刘斌
关键词:西洛他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META分析
分流或引流术对脑疝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并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分流或引流术对改善外伤性脑疝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患者意识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分析47例外伤性脑疝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脑室-腹腔分流术14例,脑室-心房分流1例;硬膜下积液外引流26例,硬膜下腔-腹腔分流5例,左-右硬膜下腔-腹腔分流1例。术后意识障碍明显改善21例,好转14例,无效12例。结论: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是造成外伤性脑疝术后患者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促进其意识障碍的恢复有很大意义。
陈辉赵泽林骆健明丁山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脑积水
人脑胶质瘤中热休克蛋白70、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caspase-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0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获取的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35例,另选择20例脑外伤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caspase-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胶质瘤组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SP70在胶质瘤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和25.0%,胶质瘤组的HSP70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spage-3在胶质瘤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和80.0%,胶质瘤组的caspage-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SP70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术后复发情况密切相关(P<0.05)。相关分析表明,胶质瘤组织中HSP70阳性表达率和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568,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HSP70呈高表达,而caspase-3表达下调,两者均在胶质瘤浸润、复发等恶性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SP70可能通过某些途径抑制caspase-3表达来抑制胶质瘤恶性细胞的凋亡发生。
丁山陈辉骆健明郭燕春林岚谢泽宇
关键词:脑胶质瘤热休克蛋白70CASPASE-3
3-甲基胆蒽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转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3一甲基胆蒽(MC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可能性,为其临床应用前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可借鉴的检测模式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恶性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实验组用含MCA的培养基处理HUMSCs1周,然后用基础培养基继续培养;对照组用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做同样的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速度,将实验组的HUMSCs注入裸鼠皮下,肿瘤长出后取出肿瘤组织做病理学鉴定,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染色体G显带判断是否为人源性。结果9批对照组细胞传至30~60d陆续凋亡,注射裸鼠皮下未见包块形成;9批实验组细胞中8批细胞30~60d后陆续凋亡,仅1批细胞的形态、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发生变化,表现出肿瘤细胞的一些特征;将此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约2个月后可形成包块,病理切片(HE染色)提示包块为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病理类型为肉瘤或低分化肿瘤;肿瘤细胞常染色体显示为人源性细胞。结论HUMSCs在MCA诱导下能发生恶性转化,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仍有待证实。
唐秋灵陈秋蓉陈辉陈业增赖秀兰刘思征谢庆东贺谷雨马廉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血肿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自发性脑出血血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昏迷、无脑疝症状的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形成的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4h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5%者45例,血肿清除85%以上者13例,无再出血造成脑疝形成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存活55例,按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级,Ⅰ级4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创伤小、止血充分、恢复周期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清除自发性脑出血形成的脑内血肿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陈辉赵泽林丁山骆健明
关键词:小骨窗显微术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
以癫痫发作为主的幕上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2010年
【目的】探讨以癫痫发作为主的幕上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年至2009年本院收治的以癫痫发作为主的幕上海绵状血管瘤共38例,在显微镜下行切除术,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和周围的胶质瘢痕以及含铁血黄素层。【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38例海绵状血管瘤均全切除;癫痫发作得到控制,癫痫缓解率超过90%。【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及其周围的胶质瘢痕和含铁血黄素层是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方法。
骆健明谢泽宇丁山陈辉
关键词:血管瘤癫痫显微外科手术
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转化被引量:4
2012年
肉瘤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起源可能是间叶细胞。近期研究表明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Ewing肉瘤、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都可能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恶性转化。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杨立业陈辉郑佳坤
关键词:肉瘤融合基因间充质干细胞
DAZL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男性生殖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的DAZL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观察DAZL基因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用Gateway腺病毒系统制备含DAZL及E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DAZL-EGFP。2.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用Ad-EGFP-DAZL感染第3代生长良好的HUMSCs,观察感染效率及细胞生长情况,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OI)和感染时间。3.通过形态学、反转录(RT)-PCR和免疫荧光鉴定DAZL基因异位表达诱导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的结果。结果成功构建表达DAZL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0×10^9pfu/mL。最佳的感染条件为:MOI=100,感染时间:8h,该条件下的感染率为(43.00±1.52)%。HUMSCs在感染DAZL重组腺病毒后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4—6天由成纤维细胞变成圆形,少数变圆的细胞在2~3周后变成蝌蚪状,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则未发生类似变化。RT—PCR和免疫荧光均证实实验组表达精原细胞的标志STELLA(DDPA3)、VASA(DDX4)、c—kit、DAZL和OCT4(POU5F1),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则只表达内参基因。结论DAZL重组腺病毒感染HUMSCs后能诱导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证实DAZL基因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
吴扬赖秀蓝唐秋灵陈辉罗梅娟冯学永蔡志伟刘必刚贺谷雨秦山马廉
关键词:DAZ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腺病毒载体生殖细胞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恶性转化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015年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体外恶性转化及转化的细胞体内病理特征。方法:从Balb/C小鼠脂肪组织培养出ASCs,用3-甲基胆蒽(MCA)培养基处理第二代ASCs 1周,使其发生恶性转化,将转化的ASCs注入裸鼠皮下,肿瘤长出后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经MCA处理1周后的ASCs,6个月后发生恶性转化,细胞成瘤后提示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结论:MFH的发生可能来源于ASCs的恶性转化。
陈辉唐秋灵李文玉林敏杨立业
关键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来源干细胞恶性转化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