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芹

作品数:27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前列腺
  • 10篇细胞
  • 8篇肿瘤
  • 8篇临床病理
  • 8篇病理
  • 7篇前列腺癌
  • 7篇腺癌
  • 6篇基因
  • 4篇蛋白
  • 4篇细胞癌
  • 4篇免疫
  • 3篇预后
  • 3篇肾透明细胞癌
  • 3篇透明细胞
  • 3篇透明细胞癌
  • 3篇前列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学
  • 3篇临床病理学分...
  • 3篇BNIP3

机构

  • 27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作者

  • 27篇陈雪芹
  • 22篇陈铌
  • 21篇周桥
  • 15篇聂玲
  • 11篇曾浩
  • 9篇徐苗
  • 9篇龚静
  • 5篇李响
  • 4篇尹晓雪
  • 3篇谭珺娅
  • 3篇魏强
  • 3篇余天平
  • 3篇黄蕤
  • 3篇王晓洁
  • 2篇李秋尧
  • 2篇殷舞
  • 2篇侯川
  • 2篇张朋
  • 2篇李星斓
  • 2篇王欣欣

传媒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FEB重排肾细胞癌8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TFEB重排肾细胞癌(TFEBr-R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2022年确诊的8例TFEBr-RCC,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和RNA测序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4岁,中位年龄32岁。3例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肿瘤最大径4.0~18.5 cm,平均8.5 cm。5例具有典型的“假菊形团”双相结构;其余3例形态不典型,2例类似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类似透明细胞肾细胞癌。TFEB和PAX8免疫组织化学均呈弥漫核表达(8/8),部分病例行HMB45、MART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示多数病例表达HMB45(5/6)、MART1(7/7),PD-L1(5/5)。TFEB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均存在TFEB基因易位。5例行RNA测序,结果4例为MALAT1-TFEB基因融合(包括2种新的MALAT1-TFEB融合方式),1例为1种新的ACTB-TFEB基因融合。本组病例随访5~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截至2022年7月患者均无病生存,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TFEBr-RCC好发于青壮年,预后较好。形态学主要表现为特征性“假菊型团”双相结构,亦可表现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样或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呈TFEB核阳性,不同程度表达黑色素细胞分化标志物,且多表达PD-L1。MALAT1-TFEB基因融合为TFEBr-RCC最主要的融合形式,但融合位点不恒定。
杨亚蓝郑林茂尹晓雪张梦鑫卫昱燕张孟尼聂玲陈铌陈雪芹周桥
关键词:肾细胞分子生物学
尿路上皮癌429例HER2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的429例尿路上皮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细胞角蛋白(CK)20、CK5/6的表达情况。HER2评价标准参照“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HER22+及3+定义为HER2阳性。分析本组病例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组病例共429例,其中166例根治标本,263例经尿道电切/局部整体切除标本。患者年龄范围31~93岁(平均年龄67.6岁,中位年龄69.0岁),男女比为2.9∶1.0。HER2总体阳性率为45.7%(196/429),其中HER22+占比最多(172/429,40.1%)。(2)经尿道电切标本中HER2阳性率为51.7%(136/263),高于根治标本(36.1%,60/166,P<0.05)。(3)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率为49.1%(157/320),高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35.2%,37/105,P<0.05)。(4)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HER2阳性率为52.8%(168/318),高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25.2%,28/111,P<0.01)。(5)166例根治标本可进行肿瘤准确分期,HER2阳性比例分别为Ta(26.1%,6/23)、T1(41.7%,20/48)、T2(40.0%,10/25)、T3(28.1%,16/57)、T4(8/13),HER2表达与p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HER2阳性率为35.8%(34/95),非肌层浸润肿瘤中HER2阳性率为36.6%(26/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采用CK5/6和CK20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初步分子分型,结果显示,CK20+/CK5/6-组HER2阳性率最高(124/194,63.9%),余依次为双阳组(CK20+/CK5/6+,18/40,45.0%)、双阴组(CK20-/CK5/6-,14/41,34.1%),CK20-/CK5/6+组HER2阳性率最低(25/131,19.1%,P<0.01)。(7)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比例最高(14/15);余依次为伴腺样分化(11/14)、经典型(161/360,44.7%)、伴鳞状分化(6/35,17.1%,P<0.01)。(8)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HER2阳性率为45.5%(10/2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1.0%,13/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上皮癌
张孟尼龚静陈雪芹聂玲徐苗卫昱燕周桥陈铌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基因ERBB-2病理学
转录通读环状RNA rt-circ-HS促进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和肾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2023年
目的:鉴定肾癌细胞中由染色体14q23上相邻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和小核RNA激活复合多肽(small nuclear RNA activating complex polypeptide 1,SNAPC1)形成的转录通读RNA及转录通读环状RNA(read-through circular RNA HIF1α-SNAPC1,rt-circ-HS),研究rt-circ-HS在肾癌细胞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其亲本分子HIF1α的调控机制。方法: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Sanger测序检测不同肿瘤细胞中由HIF1α-SNAPC1形成的转录通读RNA和rt-circ-HS的表达。构建不同类型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芯片共437例,用原位杂交检测rt-circ-HS表达。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和人工过表达质粒干预rt-circ-HS,用细胞计数实验(cell counting kit 8,CCK8)、EdU掺入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rt-circ-HS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干预rt-circ-HS对亲本分子HIF1α和SNAPC1表达的影响。构建包含rt-circ-HS、HIF1α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与微小RNA 539(microRNA 539,miR-539)结合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rt-circ-HS、HIF1α3′UTR与miR-539的结合。结果:发现一个新的rt-circ-HS,由HIF1α外显子(exon)6-SNAPC1 exon 2转录通读本产生,在肾癌细胞786-O中高表达。Sanger测序证实rt-circ-HS全长1144 nt,包括HIF1αexon 2-exon 6和SNAPC1 exon 2-exon 4,是一个新的转录通读环状RNA。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t-circ-HS在RCC中阳性表达率为67.5%(295/437),在不同类型RCC中表达率不同。发现miR-539是HIF1α的转录后负调控分子;rt-circ-HS作为分子海绵与miR-539结合,竞争性抑制miR-539与HIF1α3′UTR的结合,解除其对HIF1α的转录后负调控作用,促进亲本分子HIF1α表达及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rt-circ-HS作为分子
许云屹许云屹郑林茂张孟尼谭珺娅谭珺娅张梦鑫徐苗徐苗陈铌陈雪芹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
促凋亡线粒体蛋白BNIP3在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Bcl-2家族促凋亡线粒体蛋白BNIP3在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9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11例多型性胶...
刘馨莲曾浩黄蕤陈铌王晓洁殷舞陈雪芹周桥
关键词:BNIP3
文献传递
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前列腺癌中MMR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缺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MLH1、PMS2、MSH2、MSH6)的表达,分析MMR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6例MMR基因突变患者年龄55~79岁,中位年龄69岁;12例有远处转移,其中11例为骨转移,1例为多部位转移;12例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组织学形态以经典的腺泡腺癌为主,其中7例伴有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1例伴有导管腺癌成分,6例查见神经或血管侵犯,4例查见前列腺外累及。14例患者Gleason评分≥8分。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结果显示,检出8例MMR基因致病突变(4例MSH2、3例MSH6和1例MLH3)和8例MMR基因临床意义不明变异。14例行MMR免疫组化检测仅5例MMR蛋白表达缺失,包括2例MSH2致病突变、2例MSH6致病突变和1例MSH6、MLH1临床意义不明变异。其中致病突变病例中NGS与免疫组化结果匹配率为4/5,而意义不明变异中NGS与免疫组化结果匹配率仅为1/8。结论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常见于Gleason高分级、临床高分期和CRPC,常伴有导管内癌形态。前列腺癌中常见的MMR突变为MSH2和MSH6突变;MMR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缺失不完全匹配。
尹文莲张孟尼陈雪芹聂玲周桥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癌错配修复MSH2
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中国前列腺癌患者ETS相关基因(ERG)重排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4年前列腺穿刺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8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RG基因重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G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ERG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ERG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RG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18.0%)患者检出ERG基因重排,其中45例(51.7%)为转位重排,42例(48.3%)为缺失重排。74例(15.4%)患者表达ERG蛋白。ERG蛋白表达与基因重排正相关(r=0.849,P=0.000)。368例获得随访资料,ERG基因重排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初诊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无关(P>0.05),但发生远处转移及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病例中ERG蛋白表达率下降(P<0.05)。预后分析显示ERG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均不能提示预后。结论 ERG基因重排状态与蛋白表达情况均不能作为前列腺癌进展为CRPC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指标。
潘秀懿谭珺娅聂玲尹晓雪龚静陈雪芹周桥曾浩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蛋白表达预后
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诊断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诊断IDCP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228例经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的HE切片进行筛查,对20例疑似IDCP的病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α-甲酰-辅酶A-消旋酶(P504S)和P63双染标记,并做核增殖抗原Ki67染色,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0例(4.3%)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符合IDCP,Ki67平均核标记指数19.7%±9.7%;IDCP组织学特征:以筛状和实体状结构为主,肿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大,深染,可见明显核仁,P504S(+)、P63(+)的基底细胞存在;临床特点: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高〔(103.3±36.8)ng/mL〕,伴高级别浸润性癌(Gleason评分多数≥8分),4例患者初诊时已有骨和/或肺转移。10例患者中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其中3例死亡,2例复发。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伴有IDCP的前列腺癌患者比不含IDCP者预后更差(P=0.006)。结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标本中查见IDCP比例低,在穿刺活检标本中发现IDCP,提示疾病进展快,预后差,需引起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侯川陈铌陈雪芹龚静王欣欣曾浩周桥
关键词:导管内癌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
BNIP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IF-1α、VEGF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BNIP3在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联合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Envision二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4例肾透明细胞癌及48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BNIP3、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肾癌中BNIP3表达与HIF-1α、VEGF的相关性。结果 BNIP3、HIF-1α及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61.5%和69.2%,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8.3%和12.5%。在BNIP3阳性和阴性表达组中,HIF-1α、VEGF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 BNIP3在透明细胞癌中有所表达,但多数为低表达,且与HIF-1α和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
罗琳熊子兵曾浩陈铌陈雪芹张朋李响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BNIP3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BPH患者术后性功能及血清PSA、PGI2水平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性功能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环素(PGI2)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89例BPH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气化电切术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性功能各指标[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早泄患者性功能-5(CIPE-5)评分]及血清PSA、PGI2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VAS评分及术后IP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IIEF-5及CIPE-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血清PS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 44%(2/45),低于对照组20. 45%(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可改善BPH患者术后性功能及血清PSA、PGI2水平,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唐亚雄吕天兵傅承忠邓颖陈雪芹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肿瘤分子病理学中的调节性RNA被引量:2
2022年
肿瘤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分子基础是基因表达调控紊乱.调节性RNA在基因表达调控各个环节和各种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RNA,circRNA,lncRNA,piRNA,snoRNA,tsRNA等各类调节性RNA的生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是近年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并逐步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调节性RNA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实践应用进行了展望.
潘秀懿苏征征钟金晶余婷卫昱燕许云屹尹晓雪郭小煜张孟尼聂玲徐苗龚静陈铌陈雪芹周桥
关键词:MICRORNAPIRNASNORN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