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鼎雄 作品数:32 被引量:96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厚朴花、菊花的质量研究及其2000年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的研究 李宗 陈在敏 周继斌 徐淑贞 陈鼎雄 该课题通过系统考察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及不同商品规格的厚朴花、菊花的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绿原酸的含量,提出了基于研究结果和传统外观性状方法判断厚朴花、菊花质量的新见解。建立了厚朴花、菊花的含量控制指...关键词:关键词:厚朴花 菊花 中草药 中国药典 HPLC法同时测定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中七叶皂苷A和B的含量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七叶皂苷钠中七叶皂苷 A 和 B 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为 ZORBAX Eclipse XDB-C(4.6mm×150mm, 5μm)(美国 Agilent... 林红 陈鼎雄 田颂九 陈文程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七叶皂苷钠 文献传递 LC-MS/MS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人血浆中9种有机磷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C18(4.6mm×2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含20mmol.L 1醋酸铵和0.1%甲酸)(85∶15),流速0.3 mL.min-1。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质谱以正离子方式检测,采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 9种有机磷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g.mL-1,定量下限为0.05μg.mL-1,检测限在0.1~5 ng.mL-1之间,方法回收率在93.23%~107.5%之间,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0%,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快速,可用于筛查、测定患者体内的有机磷农药,有效辅助临床对中毒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 陈立 王凌 王少明 庄波阳 陈鼎雄关键词:血浆 有机磷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刍议青黛的产地加工方法 被引量:4 2015年 近年来,中药青黛的质量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究其原因,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典籍和近现代文献资料,对青黛的古今记载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发现青黛传统加工方法需要"浸泡发酵-搅拌打靛-淘花阴干"的过程,而现在使用的青黛多由"粗靛"分离纯化而来,青黛的现代制作工艺与传统加工方法有所背离。此外,本文还对青黛的质量标准制定进行了探讨,本研究认为现有标准对青黛的性状描述已偏离青黛的传统形态特征,应进一步调研和澄清。因此,本研究将为青黛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督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康帅 陈立亚 陈鼎雄 肖新月关键词:青黛 薄层扫描分析雷公藤甲素注射液质量 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报道用单波长(218um)薄层扫描法快速分析雷公藤甲素注射液质量。雷公藤甲素在0.8~12.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97.6%。本法简便、省时、准确,结果满意。 夏志林 陈俊元 徐榕青 邓福孝 陈鼎雄关键词:雷公藤甲素 注射液 薄层扫描 离子对萃取法测定抗敏止痒水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 1992年 陈鼎雄 丁月红关键词:盐酸苯海拉明 卡尔曼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联机同时测定皮肤癣药水三组分含量 1996年 郑璇 林宇星 陈鼎雄 陈淑珠关键词:卡尔曼滤波 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杨酸 苯甲酸 HPLC测定复方降压胶囊中氢氯噻嗪、地巴唑、氯氮卓和盐酸异丙嗪含量的研究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降压胶囊中氢氯噻嗪、地巴唑、氯氮卓和盐酸异丙嗪4种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分分离度均符合要求,方法重现性好,准确率高. 陈鼎雄关键词:复方降压胶囊 氢氯噻嗪 地巴唑 盐酸异丙嗪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献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麻滴鼻剂含量 被引量:1 2000年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氯霉素盐酸麻黄碱滴鼻剂中氯霉素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氯霉素和盐酸麻黄碱的测定波长分别为276nm 和256nm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5 % 、RSD= 0 .652 % 和100-3 % 、RSD= 0 .28 % 。 曲俊兵 刘茂柏 陈鼎雄关键词:双波长 氯霉素 盐酸麻黄碱 滴鼻剂 药乌檀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药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药乌檀的根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gmast-4-en-3-one(1)、sitosterol palmitate(2)、异阿魏酸甲酯(3)、rhododendrone(4)、gallic acid(5)、ethyl gallate(6)。结论化合物3~6系首次从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许永彬 修虹 陈鼎雄关键词: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