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军
-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样品分离、纯化、检测和数据分析于一体的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在肿瘤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其基本原理、特点及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马小军裴毅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质谱SELDI-TOF-MS消化系统肿瘤
- 全文增补中
-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技术预测胃癌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SELDI)技术筛选胃癌术后转移相关的血清蛋白质组指纹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应用CM10弱阳离子芯片结合表面增强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血清样本的蛋白质谱,经过2年随访分为转移组(22例)和无转移组(38例),利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比较各组间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Biomarker Pattern软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转移患者和健康对照相比有74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无转移患者和健康对照相比有69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转移患者和无转移患者相比有14个蛋白质峰有显著性差异,质荷比(m/z)为4768和8841的两个蛋白质组成的诊断模型可将无转移胃癌患者与转移胃癌患者准确的分组,在学习模式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6%(21/22),86.84%(33/38),准确度为90%(54/60).在测试模式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2%(18/22)和84.21%(32/38),准确度为83.33%(50/60).结论 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胃癌转移复发相关的蛋白质组指纹,在m/z为4768和8841的两个蛋白质峰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可用于对术后胃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早期预测.
- 马小军裴毅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肿瘤转移
- 一组新发现的肿瘤功能性蛋白质组的指纹图谱被引量:21
- 2005年
- 目的确定新发现蛋白质组的指纹图谱及诊断平台。方法将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31日治疗的146名肿瘤患者用美国赛弗吉(Ciphergen)公司的蛋白质指纹仪及WCX2蛋白质芯片经SELDI检测技术(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er)检测其血清。以质荷比(M/Z)大小构成某一患者血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结果对272次结果汇总,在M/Z为11100+H~11900+H之间出现质谱峰,其中一个丰度≥20%,其余丰度均≥5%,其峰簇上下游近1000个质量单位内无任何质谱峰,个别情况下,在M/Z为11100+H至11900+H之间出现丰度值≥5%单峰(自命名为LGT蛋白质组lostgoodwilltarget)。结论LGT蛋白质组指纹图阳性诊断平台,在用WCX2蛋白芯片和SELDI技术获取的蛋白质指纹图上,在M/Z为11100+H~11900+H之间出现一质谱峰簇(cluster),其最大丰度≥20%,最小丰度≥5%,并其上游、下游近1000个质量单位内无任何质谱峰出现;在M/Z为11100+H至11900+H之间出现丰度≥5%的单峰指纹标记,其余无变化,视为LGT蛋白质组指纹疑似阳性;在M/Z为11000+H至11900+H之间无任何质谱峰簇,为LGT蛋白质指纹阴性。
- 裴毅郭素堂王清馨米振国赵嘉训刘维兰王蓉韩琳马小军古晓东姚壁纪丕军杨永明魏淑青
- 关键词:恶性肿瘤蛋白质组SELDI技术
- LGT蛋白质组对肿瘤患者临床意义的首次观察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初步分析LGT(lostgoodwilltarget)蛋白质组基本临床意义指向。方法将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31日治疗的146例肿瘤患者用美国赛弗吉(Ciphergen)公司的蛋白质指纹仪及WCX2蛋白质芯片经SELDI检测技术(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er)检测其血清。以在指纹图上,质荷比(M/Z)为11100+H至11900+H之间出现一峰簇样(cluster)的指纹标志为阳性诊断标准,结合检测次数,共分为6组,观察6组中的死亡率(观察工作于2005年3月20日结束)。结果LGT蛋白质组持续阳性组,死亡率100%;LGT蛋白质组持续阴性组,死亡率为0;LGT蛋白质组由阳性治疗后转成阴性组死亡率为0;LGT蛋白质疑似阳性组,死亡率9.5%;LGT蛋白质组仅查一次阳性组,死亡率17%;LGT蛋白质组查一次阴性组,死亡率1.5%。结论LGT蛋白质组持续阳性,会危及肿瘤患者的生命,由于它的出现距死亡发生有一定时间,所以它是一个早期发现肿瘤恶化、预测死亡发生的早期预警蛋白质组。它的持续阴性表达可以提示肿瘤患者病情稳定,近期没有恶化和死亡的发生,而其从阳性经治疗转阴也可达到此目的。因此,将其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平台,以预测肿瘤的发展,并提示相应治疗,对患者长期生存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 裴毅郭素堂王清馨米振国赵嘉训刘维兰王蓉韩琳马小军古晓东姚壁纪丕军杨永明魏淑青
- 关键词:恶性肿瘤蛋白质组SELDI技术
- 大同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山西省大同市12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3月12日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7~65岁,平均32±17岁。其中轻型2例(16.7%),普通型9例(75.0%),重型1例(8.3%)。8例(66.7%)来自武汉返乡人员,8例(66.7%)是家庭聚集性病例,涉及4个家庭。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8例(66.7%),发热6例(50.0%),乏力5例(41.7%)等。普通型和重型患者胸部CT可见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治疗以雾化吸入α-干扰素、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为主,8例(75.0%)患者静脉滴注莫西沙星,2例(16.7%)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11例(91.7%)患者好转出院,1例(8.3%)转上级医院,无死亡病例,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2±13 d。结论大同市COVID-19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明显,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乏力多见,重型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治疗上应避免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
- 张莉张年萍李芳尉杰忠张强世伊雅丽岳海梅岳海梅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STAT3-RORγt-IL-17信号通路在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在中性粒细胞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嗜酸粒细胞哮喘组、中性粒细胞哮喘组, 每组12只。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雾化OVA激发制备嗜酸粒细胞哮喘模型;OVA腹腔注射联合脂多糖经鼻滴入、OVA雾化激发制备中性粒细胞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及激发。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算细胞总数及HE染色行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3、RORγt蛋白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IL-17、IL-6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嗜酸粒细胞哮喘组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显著, 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P值均<0.01), 血清和BALF中IL-17、IL-6含量增加(P值均<0.05), 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增多(P<0.01);与嗜酸粒细胞哮喘组比较, 中性粒细胞哮喘组气道炎性细胞增多, 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嗜酸粒细胞比例减低(P值均<0.05), 血清和BALF中IL-17、IL-6含量及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增多(P值均<0.05), 与正常对照组和嗜酸粒细胞哮喘组比较, 中性粒细胞哮喘组肺组织STAT3、RORγt蛋白表达均增强(P值均<0.05)。结论 STAT3-RORγt-IL-17信号通路参与哮喘不同炎症表型发病机制, 但在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的气道炎症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 崔彩云魏桂莲刘春云郭尚德禾荣华马小军康耀文伊雅丽
- 关键词:哮喘中性粒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白细胞介素17
- 消癌平-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难治性卵巢癌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观察消癌平-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合治疗难治性卵巢癌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9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消癌平-奥宁治疗(2例补充了化疗),B组给予消癌平+化疗治疗。采用影像学+体检评估治疗效果,比较肿瘤组织生长抑素受体2(SSTR2)和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A组7例,可观察的实体瘤(CR+PR)为29%,5例合并腹腔积液(CR+PR)为80%,给予补充化疗的2例患者中,1例因腹腔积液SSTR2(-),腹腔用DDP治疗2次,达CR,另1例因首次治疗NC,第2周期加用化疗达PR。B组2例,1例CR、1例PR。全部患者的临床受益疗效(CBR)较高。SSTR2表达与疗效比较符合率达71%(5/7)。但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随诊结果除1例于休息阶段死亡外,其余均接受了再次治疗。结论消癌平-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难治性卵巢癌有确切疗效,合并应用化疗可使抗肿瘤作用获得互补。推测这是有别于化疗的一种新的肿瘤内科治疗方法,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抑制癌细胞增生及加快其凋亡。
- 裴毅魏淑青杨永明韩琳蔚静李琦任晓辉李爱萍马小军谢莉王蓉
- 关键词:卵巢癌
- SELDI技术筛选胃癌相关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应用SELDI-TOF-MS技术筛选胃癌相关血清蛋白质多肽谱指纹并建立辅助诊断胃癌模型。方法采用CM10弱阳离子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50例首次就诊且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和16例健康人血清样本并记录其蛋白质多肽谱指纹,利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比较两组间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Biomarkel Pattern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胃癌的特异指纹模型。结果胃癌患者血清蛋白质多肽谱与健康人相比,有34个蛋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z为6016,6744,2822,4474,7892和3242的六个蛋白质组成的诊断模型能达到鉴别胃癌患者和健康人的最佳诊断效果,在测试模式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3,8%,准确度为95.5%。结论SELDI-TOF-MS技术用于胃癌患者血清蛋白质多肽谱分析可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组多肽谱指纹,可用此方法建立胃癌的辅助诊断模型。
- 谢莉马小军李琦李波裴毅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胃肿瘤光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 血清蛋白质质谱技术在筛选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优势人群和预测治疗效果的应用研究
- 裴毅赵云吉利娜魏淑青姚璧马小军杨永明原丽李琦纪丕军胡守喜
- 吡非尼酮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吡非尼酮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5月因继发肺间质纤维化就诊于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慢阻肺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法基础上使用吡非尼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肺纤维化因子指标[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水平(DLCO)、FEV_(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_(1)%)]、血气分析指标[酸碱度(pH值)、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症反应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肺纤维化因子指标、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炎症反应因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_(1)、NOX4、pH值、PaCO_(2)、IL-6、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FEV_(1)、DLCO、FEV_(1)%、PaO_(2)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过程中,利用吡非尼酮配合常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纤维化因子、炎症反应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魏桂莲崔彩云张泽丽马小军侯占鑫
- 关键词:吡非尼酮肺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肺泡壁病理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