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青
- 作品数:13 被引量:26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与大气低频波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5
- 2008年
- 2004/2005年冬季中国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寒潮过程,造成长时期的降温和严寒天气,从而改变了从1986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18个暖冬的局面。利用2004年10月1日~2005年3月31日中国740站逐日平均温度和NCEP/NCAR的逐日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了2004/2005冬季的强寒潮事件,并对寒潮爆发的周期、低频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寒潮爆发的可能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5年冬季两次主要强寒潮事件(12月22日~1月1日和2月14~21日)是在强10~20天低频振荡背景下发生的。在一次季节内低频振荡过程中,寒潮经历了高空形势相似的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建立、阻塞脊下游横槽发展、横槽转竖与南支槽耦合重建东亚大槽最后导致寒潮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乌拉尔东侧阻塞脊和里海高度脊是导致这两次寒潮的主要系统。研究还表明在寒潮爆发过程中,10~20天低频波动在40°N南北独立传播,南北波列耦合寒潮全面爆发;寒潮爆发后期低频波动引起我国东南部低空辐散异常、高空辐合异常,从而导致我国南部地区偏北风增强,使寒潮向南爆发程度和高空东亚急流明显加强。
- 马晓青丁一汇徐海明何金海
- 关键词:寒潮
- 北极涛动对冬季北京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根据1951-2009年冬季北京观象台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和NCAR/NCEP逐日海平面气压、500hPa高度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对北京极端低温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9 a冬季北极涛动指数与北京极端低温事件显著负相关,有56.7%(57%)的冷夜(冷日)发生在月AO负异常时期,仅17%(20.7%)的冷夜(冷日)发生在月AO正异常时期。进一步分析表明,当AO负位相时,北京地区冷空气暴发的关键系统容易发展,即对流层中层欧亚北部地区易出现阻塞形势,低层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发展。
- 许国宇马晓青
- 关键词:极端低温事件北极涛动气温距平
- “7.20”北京特大暴雨过程决策气象服务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6
- 2017年
- 分析了2016年7月19—20日北京市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决策服务方式、内容等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提高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和效益,为各级政府、防汛部门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于佳秦庆昌马晓青
- 关键词:特大暴雨决策气象服务
- 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联系被引量:91
- 2014年
- 对近年来中外关于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评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东亚冬季风明显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冬季气温经历了一次冷期(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中期),一次暖期(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后期延续到21世纪初)和近10-15年(约从1998年开始)出现的气候变暖趋缓期(也称气候变暖停顿期)。(2)东亚冬季风主要表现出强-弱-强3阶段的特征,即从1950年到1986/1987年,明显偏强;从1986/1987年冬季开始,东亚冬季风减弱;约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开始由弱转强。与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对应,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以及中国冬季气温和寒潮都表现出一致的年代际变化。(3)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区域模态变化密切相关。当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NAM/A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处于负(正)位相,东亚冬季风偏强(弱),中国冬季气温偏低(高)。此外,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东亚冬季风也有重要影响,在AMO负位相时,对应东亚冷期(强冬季风),正位相对应暖期(弱冬季风)。因而海洋的年代际变化是造成东亚冬季风气候脉动的主要自然原因,而全球气候变暖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也有明显影响。
- 丁一汇柳艳菊梁苏洁马晓青张颖娴司东梁萍宋亚芳张锦
-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北极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全球气候变化
- 北京“7.21”特大暴雨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历史罕见全市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1951年以来最强。这次降雨过程雨量大、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重,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北京市气象台与中央气象台及...
- 尤凤春杨洁马晓青吴宏议
- 关键词:特大暴雨气象服务
- 文献传递
-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概述及服务需求调研被引量:2
- 2010年
- 大型活动的组织、运行对气象部门提出了新的预报和服务需求,尤其是在预报预警技术、服务手段、服务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是在总结北京市气象局大型活动气象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对大型活动气象服务的特点、阶段以及服务内容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如何开展大型活动气象保障的服务需求调研。
- 潘进军马晓青季崇萍
- 关键词:气象服务气象部门预警技术
- 中国暖冬时期强寒潮事件的分析
- 利用1986-2004年中国740站逐日平均温度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暖冬以来中高纬的环流、低纬度南支槽的变化对中国寒潮事件爆发的影响,并以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年冬季...
- 马晓青
- 关键词:北极涛动强冷空气
- 文献传递
- 北京“7.21”特大暴雨气象服务案例分析
-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历史罕见全市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为1951年以来最强.这次降雨过程雨量大、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情重,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北京市气象台与中央气象台及...
- 尤凤春杨洁马晓青吴宏议
- 关键词:暴雨天气气象服务预警信号应急管理
- 文献传递
- 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估被引量:11
- 201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大型活动,做好该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不断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有必要通过开展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估等工作,深入了解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情况,从用户角度对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该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满意度调查评估方法,分析决策用户对气象部门服务的针对性、产品质量属性、服务方式、现场服务能力、预警服务、应急保障服务和总体气象服务效益等认知度。结果显示,决策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平均为97%,其中,对高影响天气预报服务的满意度指数为93%,与其期望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6.7%)。研究分析表明,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以较高水平满足了决策用户群的需求,同时,在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开展该评估工作,有助于气象部门深入细致地了解气象服务效果及其差距,为今后做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积累经验。
- 潘进军段欲晓马晓青李如清许国宇
- 关键词:满意度指数
-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被引量:68
- 2007年
- 利用2004年12月1日—2005年2月28日的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12月22日—2005年1月1日的强寒潮事件进行等熵位涡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寒潮事件的强冷空气来自欧亚北部和北极地区的高纬平流层下部与对流层上部。在寒潮爆发前期,高位涡强冷空气传播到贝加尔湖南侧,并被来自低纬度的低位涡空气所切断,在欧亚地区形成北部低位涡(阻塞高压)南部高位涡(低涡)的偶极型环流。随着低位涡的减弱消亡,高位涡强冷空气沿高原北侧向东南方向移动,当高位涡中心移到中国东部地区,高位涡空气柱在垂直方向上强烈向下伸展,使得气柱的气旋性涡度加强,东亚大槽迅速加深,引起寒潮的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高位涡中心向南、向下传播过程中,等熵面上高位涡中心附近气流在其西侧和北侧地区沿等熵面下沉,引起上述地区低层西伯利亚高压迅速发展,导致强寒潮爆发。
- 丁一汇马晓青
- 关键词:寒潮位涡等熵面东亚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