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坛光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径流对气温和降水形态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 2010年
- 报道西藏纳木错湖南岸念青唐古拉山脉北坡扎当冰川2007/2008年的径流年际大变化并分析其成因.与2007年夏半年相比,2008年同期降水量增加了17.9%,流域径流量却减少了33.3%,由此得出冰川消融量减少了53.8%.利用通常的度日模型分析发现,大气正积温的变化只能解释约一半的冰川消融量年际差,说明该冰川对气温变化异常敏感.能量平衡分析显示,冰川表面反照率的改变造成了冰川消融量的年际重大差异.而反照率的改变主要是由降水形态的差异造成的.统计得出,2007年夏半年冰川末端以降雨为主,降雨量占降水总量的71.5%;相反,2008年以降雪为主,降雨量仅占30.7%.说明在对某些冰川进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或径流预测时,降水形态是需要单独考虑的一个因素.
- 周石硚康世昌高坛光张国帅
- 关键词:青藏高原纳木错冰川径流气候变化
- 黑河上游地表冻融指数与径流关系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黑河上游地表冻融指数与径流的关系,为该流域的径流预测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79—2006年黑河上游西支水文站和气象站的月平均径流、降水和气温资料,对该流域冻融指数变化、融化和冻结阶段径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地表冻融指数与径流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结果]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分别具有明显减少和增加的趋势,且在1990—2005年表现更为突出。径流在融化阶段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冻结阶段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冬季径流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季节冻融过程对冬季径流减少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冻结指数显著减小,表明土壤季节冻结过程中气温升高,这很可能使得冬季地表积雪更多地进行升华,从而削减了对径流的补给,导致了径流量的减少;融化指数显著增大,导致土壤季节融化深度增加了13~14cm,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调蓄空间,使得部分地表水储存于活动层,导致地表冬季径流量减少。[结论]季节冻融变化是影响黑河上游径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因子。
- 郭阳张廷军曹琳高坛光
- 关键词:地表径流多年冻土
- 冰川径流温度及其响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在冰冻圈地区,受到积雪和冰川融水的影响,径流表现出独特的热状况,形成特有的冷水生态系统。由于大气和河流内部过程之间强烈的耦合和高敏感度,河水温度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冰川流域表现得尤为显著。通过对冰川径流温度特征、影响因素和热量机制响应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冰川径流温度具有温度低、时空变化显著的特征;冰川径流温度影响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水-气界面的热量传输、水-河道及河岸界面热量传输、径流组成、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冰川径流热量机制的响应在河水物理化学性质方面表现为河流水质参数以及热量水分循环的影响,在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方面表现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结构随冰川径流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一旦超过某个阈值后,这种变化不可逆。
- 高坛光张廷军康世昌曹琳
- 关键词:冰川径流水生生态系统
- 黑河上游西支地表冻融指数与径流的相互关系
- 为了探讨季节冻融过程变化与径流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1979~2006年黑河上游西支水文和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流量、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黑河上游西支流域径流变化及降水和气温因子对径流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黑河上游西支地表...
- 曹琳张廷军高坛光万旭东彭小清曹斌王庆峰
- 关键词:径流过程气候因子
- 亚洲高山区冰湖溃决洪水事件回顾被引量:16
- 2021年
- 冰湖溃决洪水是由冰湖快速大量释水所导致的自然灾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亟待建立完整的冰湖溃决洪水数据库,以进一步对冰湖进行危险性评估和风险管理。整理了亚洲高山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湖溃决洪水资料,得出冰湖溃决洪水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等区域。20世纪以来,亚洲高山区共计发生冰湖溃决洪水277起,其中冰碛湖溃决洪水113起,冰坝湖溃决洪水164起。导致冰碛湖溃决的诱因以冰-雪崩或冰川滑塌为主导,占50.1%,埋藏冰融化或管涌、强降水或上游来水、滑坡-岩崩以及地震占比分别为23.1%、18.5%、7.4%和0.9%。1980年以来,冰碛湖溃决洪水的发生频率呈较弱的增长趋势;但由于发生溃决的冰湖趋于小型化,其溃决水量与洪峰流量在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2010—2018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发生8起冰湖溃决洪水事件,远高于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地区,成为新的高发区,是未来重点关注的地区。在未来冰湖溃决洪水频率可能增加的状况下,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应对冰川灾害、实现区域防灾减灾等方面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建立跨区域协调的防灾体系。
- 张太刚王伟财高坛光安宝晟尚雪雪
- 关键词:冰湖诱因
- 北极地区热融湖塘甲烷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北极地区显著升温导致多年冻土快速退化,进而发育形成大量热融湖塘,是温室气体排放热点。通过对1992—2023年2月北极热融湖塘甲烷(CH_(4))研究结果的整合梳理,本研究系统揭示了北极地区热融湖塘CH_(4)排放特征、热融湖塘的CH_(4)循环过程以及微生物机制。结果显示:北极地区CH_(4)年平均排放通量约为(7.78±19.60)g CH_(4)·m^(-2)·a^(-1),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高排放区出现在东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地区[(23.40±26.50)g CH_(4)·m^(-2)·a^(-1);(11.00±26.40)g CH_(4)·m^(-2)·a^(-1)]。冒泡排放是北极热融湖塘CH_(4)排放的主导途径,年排放通量约为(13.80±28.60)g CH_(4)·m^(-2)·a^(-1),占比可达52.02%。湖塘沉积物类型对热融湖塘CH_(4)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叶叨码冻土区的排放为(17.90±32.90)g CH_(4)·m^(-2)·a^(-1),是非叶叨码冻土区的3.24倍。同时,泥炭地热融湖塘CH_(4)的主要排放途径及变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对气温升高的响应可能略不同于其他湖泊,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热融湖塘扩张与排水的变化趋势以及CH_(4)产生过程与氧化过程对热融湖塘的CH_(4)排放潜力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北极地区热融湖塘CH_(4)排放的系观测仍然存在诸多空白,尤其缺乏多种排放途径的联合观测,对CH_(4)微生物过程认识不足。该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北极地区热融湖塘排放特征及具体排放机制的认识,为评估该地区热融湖塘CH_(4)排放潜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
- 刘治银张玉兰康世昌付佳星高坛光
- 关键词:甲烷多年冻土气候变化
- 第三极地区雪冰中碳质组分研究进展
- 2020年
- 碳质气溶胶(黑碳和有机碳)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加速冰川消融具有重要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第三极地区雪冰中碳质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老雪和粒雪冰中黑碳与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雪坑以及新雪,更新了我们对于同一条冰川不同区域雪冰中碳质组分的认识。雪坑中黑碳的同位素组成揭示,青藏高原东北部雪冰中黑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贡献,而高原中部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雪冰中黑碳的化石燃料贡献与生物质燃烧的贡献相当。雪冰中碳质组分导致的辐射强迫可达上百W·m-2,由此使得冰川消融增加、积雪持续期缩短。下一步将继续加深对雪冰碳质组分的来源及其对反照率影响的机理研究,为进一步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碳质组分对冰川消融的贡献提供科学基础。
- 张玉兰张玉兰康世昌高坛光康世昌
-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变化黑碳有机碳
- 多年冻土退化,会是下一个“后天”吗?被引量:1
- 2020年
- 由于全球变暖,气候系统极有可能在达到某个临界阈值之后出现整个系统的崩溃,造成类似于电影《后天》中的后果。多年冻土退化被认为是气候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气候突变要素。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正在迅速退化,并将释放出巨量的碳。多年冻土热融喀斯特现象的存在,并综合其他气候突变因素,有可能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2℃目标以内达到地球系统行星边界的阈值,从而对气候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 高坛光
- 关键词:气候突变冻土退化碳排放
-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被引量:36
- 2008年
- 2006年6-10月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你亚曲、曲嘎切、昂曲3条河流进行了连续采样,同时在2005年9月和2006年9月2次环纳木错考察中采集了其他河水的样品.河水中主要阴离子(Ca^2+、Mg^2+、Na^+、K^+)和阳离子(Cl^-、NO3^-、HCO3^-、SO4^2-)的分析结果表明,你亚曲、曲嘎切和昂曲的离子总量(TDS)分别为79.48、23.44和111 mg/L.离子总量明显低于青藏高原及我国其他河流,且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3条河流中,曲嘎切为重碳酸盐钙型水,昂曲介于重碳酸盐钠型和重碳酸盐钙型之间,你亚曲的化学类型介于两者之间.河流水化学的时间变化显著,而且与流量成一定的反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你亚曲河水主要化学成分来源于碳酸盐中的Ca2+和HCO3-;曲嘎切来源于冰川融水以及碳酸盐中的Ca^2+、HCO^3-和Na^+;昂曲则来源于蒸发岩中的Na^+、Mg^2+和Cl^-.
- 高坛光康世昌张强弓周石徐彦伟
- 关键词:主要离子河水纳木错青藏高原
- 全球河流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1年
-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具有潜在危害。河流在微塑料污染传输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微塑料赋存的暂时汇,也是微塑料释放到海洋中的重要途径。对全球已有的河流微塑料研究分析发现,巴西的西诺斯河水中微塑料丰度最高,中国的苏州河和突尼斯的吉达拉河沉积物中微塑料浓度较高。河流中的微塑料以粒径小于1 mm的白色纤维状为主。河流微塑料污染程度受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工业区河水中微塑料污染最严重。采样方法和实验试剂的选取也会影响鉴定结果,大流量采集的样本鉴定出的微塑料浓度更高。目前,河流微塑料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区域,对偏远地区河流中微塑料的检测还需加强。同时,由于河流中微塑料污染不断变化,需要加强对河流微塑料污染的时空变异性研究,建立长期的实时监测机制,更好地掌握微塑料污染现状。
- 王兆清张玉兰康世昌杨玲高坛光
- 关键词:污染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