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杰
- 作品数:92 被引量:43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台湾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20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
- 2003年
- 向我怜君眼暂青卅年旧事思冥冥榖梁音义豪芒析始觉中原存典型——吉川幸次郎(1904~1980)一、引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千余年来关系深厚而复杂,近百年来中国的悲剧命运与日本之侵略尤有不可分割之关系。自德川时代以降,日本深受中国思想与文化洗礼,汉学研究有其源远流长之传统。逮乎20世纪日本崛起成为东亚强权,中国知识分子留学日本蔚为风潮,据实藤惠秀的研究。
- 黄俊杰
- 关键词:日本汉学汉学研究留日学生
- 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生命教育的融入
- 本文论证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在于生命教育的融入。全文共分6节,除第1节引言之外,第2节检讨当前台湾之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挑战,第3节厘清通识教育的内容、本质及其目的,第4结论述通识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之方法在于教师自...
- 黄俊杰
- 关键词:高等教育生命教育教学改革
- 文献传递
- 《中国孟子学史》韩文版序
- 2016年
- 这部书原是拙著《孟学思想史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7年)的第2卷,承蒙成均馆大学研究教授咸泳大博士的善意译为韩文,得以向广大的韩国学界朋友请教,我要首先向咸教授敬致谢意。因为本书内容聚焦在历代中国思想家对孟子学的解释,所以韩文版订名为《中国孟子学史》。
- 黄俊杰
- 关键词:学史版序
- 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是作者所编《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一书的导论。本书14位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与不同角度上看到“西方现代性的危机”,尤其表现在“自”“他”关系的危机、社会网络的危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本文阐释本书各篇论文所提出之儒家3大核心价值,即万物同体论与感通论、心性论与圣贤观、整体论,并简述本书各篇论文作者对“儒学是什么”以及“21世纪应如何”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及意见。
- 黄俊杰
- 关键词:整体论
- “东亚儒学”如何可能?被引量:8
- 2005年
- “东亚儒学”作为21世纪亚洲研究的新学术领域,绝对不是一种企图在东亚地区寻找欧洲思想的对应物的“反射的东方主义”(reflexive Orientalism),更不是孤芳自赏地带有某种自恋狂(narcissism)倾向的、自我肯定的(self-assertive)的以东亚为范围的新“国学”。“东亚儒学”是一个自成一格的(suigeneris)、自成体系的学术领域,它并不是中国、日本、朝鲜、台湾、越南各地儒学的机械式的组合或拼装,也不是东亚各地儒学的总合而已。相反地,当东亚各地儒者共同诵读孔孟原典,企望优入圣域的时候,东亚儒者已经超越各地之局限性而形成一种“儒学共同体”。“东亚儒学”作为这种东亚“儒学共同体”心智劳动的成果,是一种有机性的思想系统。在这个有机的“东亚儒学”系统之中,并不存在着“中央—边陲”的预设,甚至也不存在着“方法—目的”的预设。相反地,“东亚儒学”撤除一切藩篱,以“东亚”为整体,为“东亚”而存在。在这个意义下的“东亚儒学”,正是21世纪全球化时代中进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资产!
- 黄俊杰
- 关键词:儒学孔子
- 一种热电转换装置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电转换装置,包括:温度及亮度监控模块、热电转换模块和储能模块;所述温度及亮度监控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其用于实时检测外界的温度并传送至微处理器;亮度传感器,其用于实时检测外界的亮度并传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
- 杨汉黄俊杰王鑫煜郝英剑宫宁
- 文献传递
- 《大学之理念:传统与现代》自序被引量:3
- 2016年
- 《大学之理念:传统与现代》这部书是我在台大多年来所开授同一名称之通识课程的授课稿本(授课全程影音档见:http://ocw.aca.ntu.edu.tw/ntu-ocw/index.php/ocw/cou/099S124),经大幅修订增删而成。在本书付梓出版之际,我乐于向广大读友说明开授这门课程的一些粗浅想法,以就教于读友。
- 黄俊杰
- 关键词:自序通识课程授课稿本
- 从全球化与本土化激荡的脉络论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公民教育被引量:9
- 2005年
- 本文写作之主旨在于分析21世纪海峡两岸大学通识教育中"公民教育"教学实务中全球化与本土化之紧张性问题;探讨紧张性形成之原因;并分析如何在"公民教育"教学实务中舒解或消融这种紧张性。
- 黄俊杰
- 关键词:公民教育通识教育消融
- 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教育的挑战与因应被引量:8
- 2008年
-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在理论上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半是经典作者亲身体验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心灵而言,对经典的理解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当今大学生与历史上经典作者之身体的社会文化特质而导致的"体知"经验难以沟通或传承。二是经典作者经由"体知"所得的"分殊"如何提炼而为"理一"。本人认为,首先是经典教育的教学应"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其次是以戏剧的方式,重现经典的思想世界与人物的行谊,使大学生经由读经而"神入"经典人物的心路历程,再进而经由表演而"体知"经典人物的苦与乐。
- 黄俊杰
- 关键词:大学教育通识教育经典教育
- 现代大学的发展轨迹、方向及其问题被引量:1
- 2018年
- "大学"作为现代学术组织与教育社群,在近代西方成为一个普遍发展的历史现象出现,我们要探讨:欧美大学发展的轨迹如何?主要方向如何?有何问题?这些问题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有何启发?我们也要回顾:战后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轨迹如何?它主要方向如何?有何问题?19世纪社会学大师韦伯认为,清教徒革命后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精神比较容易完成资本的累积。韦伯从世界史的角度来思考近代西方"理性化"如何可能的问题。韦伯认为基督新教禁欲主义的新伦理,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精神基础。韦伯分析清教徒信仰中的与宗教改革以前名为亚伯拉罕的农夫很不一样。清教徒深知乐园已失去,唯有在现世中努力工作才能彰显上帝的荣耀。韦伯说西欧"宗教合法化"过程中的"除魅化",导致近代西方文明生活秩序与价值领域无法解决的冲突。因此,西方资本主义"理性化"是一段悲剧性过程,因为它导致诸多价值理念的冲突,使个人的生命意义受到压缩。19世纪以后,研究型大学在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变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是技术、经济的变迁,创造了新的生产模式,建构了新的社会关系(特别是新的雇用关系),技术的进步也影响了自然环境。其次,研究型大学的兴起,加速了社会变迁,也冲击高等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响应社会变迁的需求。此外,欧洲对新政治秩序的追求,提出新的社会议题与文化议题,造成民族国家的出现,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且巨。现代大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变迁密切互动,由于"全球化"趋势所导致的高等教育的竞争,世界各国纷纷挹注特别预算,以迈向"一流大学"为目标。但是,所谓"一流大学"是一国国力历经数百年努力累积的成果,并不是一蹴可几,例如:哈佛大学创于1636年、牛津大学创于1167年,这些"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时间�
- 黄俊杰
- 关键词:大学历史教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