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福 作品数:18 被引量:39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 被引量:78 2010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通过市场机制和制度创新,发现环境资本的价值,基于环境资本构筑新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使环境资本由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转化为内生因素,以此内部化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负外部性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在此,市场机制和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基于环境资本和负外部性的金融创新,即由政府界定环境资源的初始产权并建立环境能源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在清洁发展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环境资源(以碳排放权为代表)交易,大力发展环境金融或碳金融。 唐跃军 黎德福关键词:环境资本 负外部性 碳金融 金融创新 碳排放权交易 低碳经济 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 被引量:57 2005年 1979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是否存在比较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法则的关系?如果不存在,原因是什么?可不可能存在另外某种形式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但与劳动力转移速度显著相关。因此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 黎德福关键词: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城镇失业率 劳动力转移 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稳定 经济增长压力与环境保护的经济代价--基于我国“两控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围绕经济增长的晋升锦标赛给地方政府领导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压力,这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然而,本文认为,如果将完成环境目标作为增长竞争的前提条件,那么地方竞争不仅能够有效地达成环境目标,而且能够减少环境目标的经济代价。本文利用我国的环境目标一票否决制下的“两控区”政策实践,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环境保护存在明显的经济增长代价,但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竞争的确有利于促使地方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的技术创新,减少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该研究的政策含义是,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快速增长,必须有外在的压力,环境目标约束下的增长竞争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制度。 唐雪梅 黄红伟 谭雨欣 黎德福关键词:环境保护 波特假说 双重差分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快速的效率改进? 被引量:30 2007年 本文利用Klenow and Rodriguez-Clare(1997)发展的核算方法对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因素进行了分解。我们有如下三个主要发现:首先,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效率提高非常迅速,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接近70%;其次,1990年之前效率提高最主要的因素是二元结构转换,1990年之后则为净效率提高;最后,改革前的增长是要素驱动的,扣除人力资本和结构转换因素之后的净效率是快速下降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我们的结论是稳健的。 黎德福 陈宗胜关键词:经济改革 中国地区实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被引量:35 2011年 本文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省区实际周期的协同变化及其决定因素。我们发现,改革前后的周期协同性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特征,前期的下降是由于中央计划体制的系统性失败和放弃,后期的上升则与改革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确立一致。回归估计发现,双边距离、经济规模显著地影响了周期协同性,但地区周期波动并没有表现出简单、统一的空间特征。进一步估计显示,各地区在地方政府支出比重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周期的同步变化,但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差异对周期协同性的阻滞影响仅限改革前。改革后,无论是用地理区位还是用出口和FDI流入来刻画,地区间的对外开放差异均显著地阻滞了地区周期协同。 黄玖立 李坤望 黎德福关键词:经济周期 协同性 一体化 为什么大量高效率企业留在中小城市?——基于位置效应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的一个解释 2024年 针对现实中大量高效率企业留在中小城市这一与异质性区位理论预测明显矛盾的现象,本文提出位置效应假说,即高效率企业之所以留在中小城市是因为其在当地的经济地位排序更靠前,而靠前的位置排序在信号机制的作用下,使其能在融资、用工、上下游供应链中获得优势。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以企业销售额为指标对城市内企业进行位置排序,排序靠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在控制企业规模、行业和城市自身特征等诸多因素,并通过构造复合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之后,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结论为地区差别化优惠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即在相对落后地区重点补贴位置排序靠前的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该“位置”对高效率企业的吸引力,比均等补贴所有企业更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发展。 唐雪梅 林善浪 黎德福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区位选择 新古典增长模型:一个重新表述 被引量:2 2007年 各类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现有教科书中的表述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无技术进步和外生技术进步的模型分别使用"劳均资本"和"有效劳均资本"的动态方程,内生技术进步的模型则使用"产出资本比"的动态方程。本文统一使用"产出资本比"和"消费资本比"变量对代表性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如索洛-斯旺模型、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和卢卡斯模型,进行了重新表述。这种重新表述与现有教材的表述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第一,各种新古典增长模型在表述上具有数学形式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各个模型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第二,本文清楚地揭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核心结论是证明均衡产出资本比与消费资本比的存在且稳定,这是模型其它所有结论的基础。 黎德福 黄玖立关键词:新古典增长模型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快速的效率改进? 本文利用Klenow and Rodriguez-Clare(1997)发展的核算方法对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因素进行了分解。我们有如下三个主要发现:首先,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效率提高非常迅速,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接... 黎德福 陈宗胜关键词:经济改革 文献传递 稳态增长时技术进步必须是哈罗德中性吗?——Uzawa稳态定理再考察 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通过一个包括调整成本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证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增长要求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率的变化率与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率之和必须等于零。该条件表明,仅当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率不变时,稳态增长才要求技术进步必须是哈罗德中性,而当存在调整成本且使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率持续下降时,只有非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才能实现稳态增长。因此,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仅是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率不变时新古典增长模型实现稳态均衡的特殊要求,Uzawa(1961)稳态定理将它作为所有情况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是错误的,应该予以修正。 黎德福 黄玖立关键词:新古典增长模型 劳动剩余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增长方式转变 被引量:2 2014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缺陷。但是,本文通过一个劳动无限供给的拉姆齐模型证明,当存在大量剩余劳动时,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尽管剩余劳动充分就业后技术进步的确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超越资源禀赋条件的增长方式转变可能不仅难以实现,而且还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并为制订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提供启示。 唐雪梅 林善浪 黎德福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拉姆齐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