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亦聪

作品数:2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散文
  • 4篇文学
  • 2篇章太炎
  • 2篇散文创作
  • 2篇晚明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哲学
  • 1篇兄弟
  • 1篇虚构
  • 1篇学史
  • 1篇学术转型
  • 1篇言志
  • 1篇杂家
  • 1篇章学诚
  • 1篇知性
  • 1篇中国现代散文
  • 1篇人情
  • 1篇散文家
  • 1篇散文史
  • 1篇神圣

机构

  • 11篇山西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何亦聪
  • 1篇范培松

传媒

  • 2篇鲁迅研究月刊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励耘学刊
  • 1篇关东学刊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章太炎的述学理念与清季民初学术转型
2019年
清季民初的学术转型,既包括了学术思想、方法的转型,也包括了述学理念、文体的转型,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许多学者均在反思中国传统述学范式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述学理念,而章太炎即是其中最具典范意义的一个。章太炎的述学理念,主要由两个关键点构成,一是由博返约,二是注重轨则。这两点均与清季民初学术转型的时代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何亦聪
关键词:章太炎学术转型
作为意识形态的古文——论周氏兄弟对古文的批判及其现代文章观的建立被引量:1
2020年
有关中国近现代文章变革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变革者对旧式文章及文章观的批判;二是变革者对新式文章的多元化设想与实践。然而有一个问题或许是未曾引起足够重视的:在中国近现代文章变革的过程中,被批判对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塑了批判者的文章观?新文学家们文章趣味的形成,除了与他们引入的种种文学资源有关外,又在多大程度上肇端于对某些特定风格、观念的排斥?考虑到"五四"文学革命所具有的"先因后创"的特性(2),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何亦聪
关键词:文学革命文章观变革者
矛盾·观念·文体——三十年代周作人之研究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复杂,影响力巨大,又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一生文风、思想几经变化,而其中又有一以贯之的特色,相对于五四时期之浮躁凌厉、抗战时期之曲折晦涩,周作人在三十年代的行文和表达无疑是最为成熟、饱满和个...
何亦聪
关键词:现实感
文献传递
周作人与晚明士人被引量:2
2011年
周作人喜言“明季”,尤喜谈论晚明,其中原因,多少有些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像”,在一封致林语堂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得刘大杰先生信,知兄嘉奖拙文拙字,谓皆似明末,此语甚感甚愧,——但又怕,怕的是时世又似明末,则大糟而特糟耳。虏患流寇,八股太监,原都齐备,载道派的新人物则正是东林·…一”u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因为不像,在《(陶庵梦忆)序》里,他曾这样说:“明朝人即使别无足取,他们的狂至少总是值得佩服的。
何亦聪
关键词:晚明士人明末
多维视野中的李娟非虚构散文创作被引量:4
2018年
李娟的"阿勒泰系列"散文以及"牧场系列"等非虚构作品在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一是文字层面,李娟天真的眼光、细腻的感悟,丰富的精神意味,使她的写作呈现出独特魅力;二是文学史层面,李娟创作是对散文文体演进的推动,她作品中的人、事、物、情、意、景都表现为一种本质的真实;三是时代症候层面,由李娟作品的走红,以及众多读者对这些作品的解读、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双重局限性。
何亦聪
关键词:边地
论周作人的书话散文创作及其在当代的传承
2010年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的独特魅力,也开出了20世纪主流散文之外的另一支脉,使得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样化。
何亦聪
关键词:书话爱智
近30年来周作人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0年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周作人在学术界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3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迅速焕发了光彩。以10年为界,讨论周作人研究的成果和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以期能对将来的周作人研究有所助益。
何亦聪
关键词:散文
“反文章学”与“后文章学”——浙东文人与中国现代散文三元格局之形成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由文章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过程,认为在此过程中,浙东文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浙东地域文化中本就存在着悠久、深厚的文章学传统,而处身新旧文学交替之际的浙东文人,对于这一传统,或着意反思,或巧妙传承,形成了"反文章学"和"后文章学"两种思路,前者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心,后者以夏丏尊、朱自清为中心,他们与林语堂、梁实秋、梁遇春等"西化派"的散文家一起,共同构建起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三元格局。
何亦聪
关键词:散文
现代散文史中的言志派及其思想谱系——评黄开发新著《言志文学思潮研究》
2022年
1932年,周作人在辅仁大学讲《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将“言志”与“载道”对举,以为中国文学史上有言志、载道两派,二者的抗衡、交替构成了文学史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他又特别标榜晚明的公安派与竟陵派,用“新文学运动”一语形容这两派文人的反复古观念。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五四”文学的趋势与主张中看到了公安、竟陵的影子——胡适、冰心文风的清新透明近于公安派,俞平伯、废名文风的“涩如青果”则近于竟陵派。周作人讲新文学源流,虽未必有开宗立派的野心,但其中隐含的敌意是清晰可辨的,如果说现代文学中仍存在所谓“载道派”的话,那么在他看来,这必是左翼作家无疑。随后,林语堂受到周氏言志说的启发,又从晚明小品中获得了写作的灵感,一方面引发了晚明小品热,另一方面也更进一步推动了言志文学思潮的发展。
何亦聪
关键词:文学思潮竟陵派晚明小品散文史
正视“散文”与“文章”的分途——读《中国散文通史》
2013年
当我们说一篇散文写得像诗的时候,毫无疑问,这种说法可以被视作是溢美之词,但是,倘若反过来,说一首诗写得像散文,是誉是毁,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反差?虽然有人认为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但其间因由,似乎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诗与散文的高下之分,毕竟,从美学追求方面说,诗尚凝聚,散文贵宽松。
何亦聪
关键词:美学追求士风文类神圣化士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