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滨

作品数:54 被引量:564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武汉市创新人才开发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4篇病毒
  • 9篇疫情
  • 8篇染病
  • 8篇传染
  • 8篇传染病
  • 7篇流感
  • 6篇流行性
  • 6篇发病
  • 6篇发病率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呼吸道
  • 5篇呼吸道传染
  • 5篇呼吸道传染病
  • 4篇疫苗
  • 4篇疫苗接种
  • 4篇疫情分析
  • 4篇手足

机构

  • 51篇武汉市疾病预...
  • 8篇武汉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武汉市东西湖...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阿姆斯特丹大...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武汉市妇女儿...
  • 1篇武汉市新洲区...
  • 1篇札幌医科大学

作者

  • 51篇余滨
  • 20篇罗同勇
  • 17篇陈邦华
  • 15篇孔德广
  • 15篇胡权
  • 14篇周敦金
  • 11篇彭劲松
  • 10篇杨小兵
  • 9篇陈剑
  • 9篇刘普林
  • 8篇杜虹
  • 7篇李秋玲
  • 6篇熊燕
  • 6篇朱洪浩
  • 6篇田俊华
  • 5篇孔雯骅
  • 5篇林新明
  • 5篇王英
  • 4篇代永安
  • 4篇陈智

传媒

  • 13篇公共卫生与预...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华中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2004年全...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湖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2001—2010年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分析2001—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戊型肝炎(戊肝)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武汉市报告戊肝5 011例,年均发病率为6.20/10万;戊肝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χ2=836.53,P<0.001),但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戊肝常年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发病相对较多;年均发病率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χ2=1 284.65,P<0.001),戊肝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r=0.816,P<0.001),55~84岁发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χ2=848.01,P<0.001);在总病例中,离退休人员占28.46%,其次是工人占16.74%。结论近年武汉市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离退休人员、>50岁中老年人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孔德广余滨罗同勇杜虹胡权
关键词:发病率流行病学
武汉市2002~2003年大肠埃希菌O157∶H7监测情况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肠埃希菌O15 7∶H 7在腹泻病人中的检出情况和宿主动物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方法根据广覆盖的原则 ,选择 8家大型综合医院作为O15 7∶H7监测点 ,监测腹泻病人的带菌情况 ;其中 2家医院的肾病内科监测可疑肾衰病人 ,选择 3家养殖场 ,采集猪、奶牛、鸡的粪便标本 ,采集生猪肉、奶制品等 ,用mEC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用“金卡”作初筛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进行毒力基因分析。结果  8家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 85 8例 ,肾病内科肾衰病人 6例 ,未检出大肠埃希菌O15 7∶H7或O15 7∶H-;3个宿主动物监测点共采集奶牛、猪、鸡的粪便标本 3 18份 ,检出大肠埃希菌O15 7∶H-8株 ,带菌率为 2 .5 2 % ,其中猪的带菌率最高为 5 .88% ,奶牛为 1.96% ,鸡未检出 ;食品类生猪肉中检出 1株O15 7∶H-,检出率为 1.0 0 % ;对 9株菌株进行O抗原PCR和H抗原PCR鉴定 ,O抗原均为阳性 ,H抗原为阴性 ;单克隆血清抗体 6株阳性 ;并进行毒力基因鉴定 ,均为阴性。结论 武汉市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O15 7∶H7病人 ,猪和奶牛是主要宿主 ,其带菌率没有明显差异 ,生猪带菌率有明显的上升 ,且从生猪肉中检出 1株O15 7∶H-,尚未检出带病毒基因的菌株 ;而武汉市居民以食用猪肉为主 ,值得密切关注。
余滨熊燕齐小保李世山吴凯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O157:H7腹泻病人带菌率宿主动物家养
1株驴源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N、G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武汉市汉南区新分离的1株驴源狂犬病毒(RABV)街毒株的N、G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比较其与近年来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以及人用和兽用狂犬病疫苗病毒株之间的差异。方法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驴脑组织中的RABV,并将驴脑海马组织研磨后接种乳鼠,观察其发病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驴脑组织及发病乳鼠脑组织悬液中的RABV,然后提取发病乳鼠脑组织RNA,利用RT-PCR扩增RABV的N、G基因,测序后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在驴脑组织及发病乳鼠脑组织中检出RABV,该病毒株与近年来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以及国内外人用和兽用狂犬病疫苗病毒株相比,N、G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5.7%-99.1%和82.2%-9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6%。99.8%和87.8%~99.4%,与国内分离街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高于疫苗株,且与国内疫苗株CTN-181的同源性要高于国外疫苗株。结论该病毒株鉴定为驴源RABV,与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分离的代表性街毒株及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株CTN-181处于同一个亚群,有较近的系统进化关系。
解庭波俞华吴杰黄思佳徐葛林严家新余滨周敦金
关键词:狂犬病毒
武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胡权陈邦华朱泽荣田俊华孔德广曾晶陈剑杜虹彭劲松余滨赵德峰李秋玲段纪俊周玉吴太平
背景、目的:为了初步掌握武汉地区乙脑流行的特征及病毒的分子特征,探讨其对乙脑疫情及防控策略的影响,进而通过切断生态传播链、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或许能在更大程度和范围上控制和预防乙脑的流行,课题组在2009-2011年在全市...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脑炎分子流行病学疫苗接种
2004-2009年武汉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分析2004-2009年武汉市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武汉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earson列联系数、集中度M值。结果 2004-2009年武汉市报告甲肝1 376例、戊肝4 044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81/10万和8.25/10万。甲肝发病率较低,呈逐年下降趋势;戊肝发病率较高,有下降趋势。甲肝和戊肝呈常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分布。年平均发病率方面,甲肝中心城区低于远城区,戊肝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均有P〈0.001);甲肝、戊肝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甲肝:χ2=282.85,P〈0.001,r=0.28,P〈0.001;戊肝:χ2=320.37,P〈0.001,r=0.30,P〈0.001),50~79岁较高,男性高于女性(P〈0.001)。职业分布上,甲肝以农民为主,占31.32%;戊肝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29.35%。结论武汉市近年来甲肝发病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远城区是高发区;戊肝发病率较高,中心城区是高发区。男性、50岁以上老年人是甲、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
孔德广罗同勇余滨胡权李秋玲杜虹王永红
关键词: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武汉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17 0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84/10万,7年间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 900.08,P<0.01)。发病主要高峰在4~7月,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3.88%,次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9.30%;累计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地区是洪山区(2 299例)、江岸区(2 129例)、武昌区(1 97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东西湖区(52.35/10万)、江夏区(43.62/10万)、江岸区(41.46/10万);年龄分布以4~14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1%;男女性别比为1.76∶1,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6.96/10万和22.27/10万(c2=1 030.13,P<0.01);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89.15%。结论在发病的高峰季节,在重要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强化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落实传染源管理及聚集性疫情的规范处置,是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减少健康危害的适宜措施。
杨小兵汪鹏孔德广余滨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疫情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2006—2014年武汉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预测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并建立模型开展预测。方法对2006—2014年武汉市肺结核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根据月发病序列的特点,构建Winters乘法季节指数平滑模型对2015年肺结核发病进行预测。结果武汉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63 334例,年均发病率81.76/10万,其中男性年均发病率(114.77/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46.7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964.142,P<0.001);青年人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病例的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6.91%;1—9月为发病的高峰期。Winters乘法季节指数平滑模型预测显示,2015年肺结核发病高峰幅度较2014年呈下降趋势。结论肺结核防控的重点人群为男性青年、老年人以及农民,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参考。
彭颖杨小兵张志峰孔德广汪鹏陈邦华余滨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病学预测预警
武汉市2010年志贺氏菌菌株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掌握武汉市2010年细菌性痢疾监测中分离的志贺氏菌的生化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状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PCR方法分别对志贺氏菌分离株7对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2010年分离志贺氏菌15株,宋内氏菌12株,福氏志贺氏菌3株。志贺氏菌敏感药物为阿莫西林(66.7%),诺氟沙星(73.3%)、环丙沙星(60.0%)。全部耐药的有利福平,氨苄两林、萘啶酸。所有菌株对11种抗生素中的6种及以上耐药。15株菌株ipaH基因检出率为100%,ial,virA及sell基因的检出率均为73.3%。setlA与setlB基因仅在福氏志贺氏菌检出。结论 2010年武汉市细菌性疾病病原菌以宋内氏志贺菌为主,耐药情况有口趋严重的趋势,毒力基冈携带模式相对单一。
王芳余滨陈智江元山曾莹春周军波龙一兵熊燕
关键词:志贺氏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
中国淮阳山地区由新蜱传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出血热被引量:21
2011年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和出血的疾病。病原体为人兽共患及节肢动物携带传播的RNA病毒,包括丝状病毒科(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沙粒病毒科(拉沙热)、黄病毒科(如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和布尼亚病毒科(如克里米亚一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张永振周敦金田俊华覃新程李明慧李振军熊衍文陈小萍贺永文孙强正余滨李娟代永安金东崔志刚罗雪莲李伟卢珊王文彭劲松郭文平张少敏陈晨王艳Menno D.de Jong徐建国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
武汉市61例淮阳山出血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淮阳山出血热(Huaiyangshan hemorrhagic fever)是近年在我国中部地区淮阳山一带发现的由蜱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淮阳山病毒,Huaiyangshan virus)引起的出血热。武汉市地处中原,位于淮阳山边缘,且有医疗资源优势,近年收治了许多淮阳山出血热病例,现对其中确诊的61例进行分析。
余滨王文勇田俊华孔德广全永霞代永安王启发刘潇潇李伟张艳彭劲松周国强罗同勇胡权贺永文
关键词:流行病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