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仲军
- 作品数:40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MRI诊断
- 2009年
-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MRI扫描特征和限度。方法对15例GBS患者(急性14例、慢性1例)行MRI平扫和增强后脂肪抑制T1WI扫描,观察椎管内周围神经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MRI平扫显示8例急性患者马尾神经不同程度的增粗,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1例慢性患者全脊椎的脊神经和马尾神经增粗。增强扫描显示14例急性患者T8以下出现部分脊神经和马尾神经不同程度的增粗、强化,其中2例伴有部分颈脊神经增粗、强化,2例伴有部分颅神经增粗、强化。1例慢性患者全脊椎的脊神经、马尾神经和部分颅神经增粗、强化;全部患者出现双下肢乏力,其中双下肢瘫痪9例,MRI增强扫描均显示马尾神经明显强化(100%);双上肢乏力7例,MRI阳性3例(43%);颅神经功能障碍6例,MRI阳性3例(50%)。结论MRI可以敏感检测GBS患者的马尾神经病变,但颈神经和颅神经受累易漏诊。
- 侯仲军于晓君江慧敏利晞曹兵艺陈耀棠陈姣刘铃
- 关键词:MRI
- 磁共振对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伽玛刀疗效的评价
- 2008年
- [目的]评价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伽玛刀术后疗效并探讨磁共振(MRI)评价疗效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分析140份(52例)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磁共振复查资料的影像学表现(病灶大小变化、术后MRI强化、灶周水肿、坏死囊变)以评价疗效,并统计肿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总有效率为84.3%,总显效率为54.3%,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0%、36.4%、50.0%、68.0%、69.2%和73.1%。病灶增大与术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1年生存率达100%,而近期局控率低。[结论]磁共振对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的疗效评价具优越性,显示其疗效显著,显效率随时间而持续递增。在评价方法显效率明显优于有效率,远期追踪更科学。放射反应对疗效评价有一定影响。近期局控率不适合于此评价。
- 郭轶虹吴锡标邓印辉侯仲军陈耀棠利晞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星形细胞瘤伽玛刀
- 伽玛刀治疗血管性病变后脑水肿发生率的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性疾病γ刀治疗后脑水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十余年内经γ刀治疗的血管性病变358例,采用χ2检验探讨γ刀术后不同血管性病变及不同随访时间脑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γ刀术后,动静脉畸形(AVM)组水肿阳性率为47.5%,海绵状血管瘤组为25.9%,术后水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随访阶段水肿阳性率分别为:≤1年为47.3%,1~3年为38.0%,3~5年为37.1%,>5年为25.0%,不同随访阶段脑水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水肿是γ刀治疗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1年内水肿的发生率最高。
- 利晞朱建堃邓印辉侯仲军陈耀棠于晓君曹兵艺陈姣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水肿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运用CTA分析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所三甲医院2008-01~2014-03经手术或CTA诊断为动脉瘤的2 361例患者(2 674个动脉瘤)。依据CT平扫时蛛网膜下隙出血类型或者手术结果将动脉瘤二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纳入研究的镜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瘤颈宽度、瘤体大小及形状、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spect ratio,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ize ratio,SR)、高度瘤体之比(height-width ratio,HW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的比值(area ratio)。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例镜像动脉瘤患者(2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2.2±10.2)岁。单变量统计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AR,SR,面积比值和不规则的瘤壁在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中具有显著差异。以不规则的瘤壁作为调节变量,多变量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4.55 mm(AOR 9.233,95%CI 2.023-42.144),AR≥1.114(AOR 8.438,95%CI 1.730-41.160),SR≥1.869(AOR 16.709,95%CI 2.112-132.200)和面积比≥1.531(AOR 34.722,95%CI 2.503-481.649)是动脉瘤破裂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动脉瘤的大小≥4.55 mm,AR≥1.114,SR≥1.869和面积比≥1.531是独立于不规则瘤壁和人口学特征的破裂危险因素。这些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在评估、预测、预防动脉瘤破裂风险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陈解南黄钟情孟志华侯仲军黄穗乔于昊温志波汪求精李平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形态学
- 1H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肿瘤应用的探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1HMRS的改变在颅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中的意义。方法:观察36例颅脑肿瘤的1HMRS变化,对NAA、Cho、Cr峰的积分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几乎所有颅脑肿瘤的NAA峰均下降,Cho/Cr下降;良恶性肿瘤之间、脑内外肿瘤之间的NAA峰值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其Cho、Cr峰值的比较及各代谢产物的峰值比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HMRS可无创性地活体分析及体现颅脑肿瘤的代谢状况,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 利晞邓印辉侯仲军陈耀棠于晓君
- 关键词:颅脑肿瘤氢质子波谱磁共振波谱
- 2011年第97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纪要和大会发言实践与体会
- 2012年
- 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是由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联合组建的地区性放射学学术团体,成立于1915年,开始称西方伦琴学会(Western Roentgen Society),1919年改为RSNA。
- 侯仲军
- 关键词:RSNA
- 低恶度脑胶质瘤伽玛刀术后疗效及放射反应的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低恶度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伽玛刀术后疗效,并探讨评价方法,放射反应的特征及其对疗效评价的影响。方法分析52名低恶度胶质瘤伽玛刀术后患者的140份磁共振资料,测量肿瘤大小变化以评价疗效,并研究肿瘤术后放射反应性MRI强化、灶周水肿、坏死囊变的特征及变化。结果总显效率为54.3%,总有效率为84.3%,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36.4%、50%、68%、69.2%、73.1%.病灶增大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32.7%患者伽玛刀治疗后会出现放射性水肿。57.7%患者出现术后MRI强化,以花边状强化为特征,也可呈斑片状。结论可应用MRI对低恶度胶质瘤伽玛刀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显示其疗效显著。在评价方法上显效率明显优于有效率。显效率随时间而持续递增,以3年以上的远期随访的显效率最高,达73.1%。放射反应对疗效评价有一定影响。术后放射反应性的MRI强化常呈特征性的花边状强化。
- 郭轶虹吴锡标邓印辉侯仲军陈耀棠利晞
- 关键词:胶质瘤伽玛刀MRI
- 脑动静脉畸形γ刀放射治疗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γ刀放射治疗后不同随访阶段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自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十余年间内经γ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经磁共振检查随访351例次。统计叮刀术后不同随访阶段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率并采用采用r检验分析。结果1刀放射治疗后本组患者放射性脑水肿阳性率为36.2%;不同随访阶段放射性脑水肿阳性率分别为:≤12月43.0%,13~36月45.3%,37~60月23.1%,61~120月13.6%,〉120月5.9%;各随访阶段间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14,P=0.000)。结论放射性脑水肿是脑动静脉畸形γ刀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可出现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γ刀治疗后第一阶段(≤12月)、第二阶段(13~36月)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率较高,应临床密切关注。
- 利唏梁舜尧谭理连胡滨侯仲军陈耀棠于晓君曹兵艺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脑水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并发症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同b值的MRI弥散加权成像特性,提高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方法:对连续的MRI平扫和增强明确诊断的1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弥散加权成像b值分别为0s/mm2,100s/mm2和700s/mm2时的特征。结果:MRI平扫和增强分别显示34个(87%)和29个(74%)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中,b为0s/mm2时显示21个(54%),小的病变与血管和胆管易混淆;b为100s/mm2时显示39个(100%),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b为700s/mm2时显示33个(85%)。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以b值为100s/mm2最高(19.15±0.85);病变的信噪比以b值为0s/mm2时最高(12.89±0.96);病变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度以b为700s/mm2时最低(0.37±0.02)。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进一步提高了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以b值为100s/mm2时,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最高。
- 赵文侯仲军周仪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 正常胸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屏气扫描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胸部磁共振屏气扫描的方法,评价正常胸部磁共振屏气平扫和增强的图像特征和质量。方法经CT证实的正常胸部30例,行屏气T1WI、脂肪抑制T2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和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成像扫描,分析图像特点,测量和统计肺实质、胸壁肌肉的信噪比;肺实质与胸壁肌肉的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结果 T1WI肺实质信号弱,心脏水平搏动伪影明显;脂肪抑制T2WI肺纹理较丰富,本底噪声较大,心脏大血管流动相关增强效应明显;质子密度加权成像肺实质信号均匀、且信号较强,无心脏和大血管搏动伪影。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成像,肺实质和肺血管强化明显,心脏和主动脉搏动伪影明显。按上述顺序,肺实质的信噪比为1.70±0.17;2.77±0.54;4.10±0.72;2.79±0.57(P<0.001)。胸壁肌肉的信噪比为21.18±5.57;8.91±2.50;17.56±3.37;37.49±12.16(P<0.001)。肺实质与胸壁肌肉的对比度为0.91±0.02;0.47±0.08;0.78±0.05;0.88±0.03(P<0.001);肺实质与胸壁肌肉的对比噪声比为17.05±3.69;3.60±0.79;13.29±1.94;24.92±6.85(P<0.001)。结论磁共振四种屏气序列联合应用,有效地反映肺实质和胸壁肌肉组织的磁共振特性,避免伪影干扰。
- 侯仲军于晓君曹兵艺利晞陈耀棠
- 关键词:胸部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