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万鲁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肠癌
  • 4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病理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提肌
  • 2篇消化道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化道
  • 2篇会阴
  • 2篇腹会阴
  • 2篇腹会阴联合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肛提肌

机构

  • 13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遵义医学院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市第一人...

作者

  • 13篇刘万鲁
  • 6篇王润华
  • 4篇郝朗松
  • 3篇张东兴
  • 3篇杨庆龙
  • 1篇徐述雄
  • 1篇徐开盛
  • 1篇王少勇
  • 1篇章立
  • 1篇赵捷
  • 1篇张龙凤
  • 1篇王超宇
  • 1篇王元林
  • 1篇丁杰
  • 1篇张忠民
  • 1篇冯梅
  • 1篇王波
  • 1篇费杰
  • 1篇刘龙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贵州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消化科肠胃外部恒温按摩绑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科肠胃外部恒温按摩绑带,包括自动扣头、调节带、松紧带、USB充电口、锂电池、加热丝、震动片以及凸点海绵块,自动扣头设置在绑带主体左侧,调节带设置在绑带主体右侧,松紧带设置在绑带主体左端面,USB充电...
杨庆龙王润华刘万鲁
文献传递
一种消化道肿瘤细胞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道肿瘤细胞采集器,包括第一圆块、采集管和第二圆块,所述采集管一端与第一圆块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块异于两端的表面上固定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设置有四个,四个弧形块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一圆块表面,...
刘万鲁杨庆龙王润华
文献传递
经腹与会阴双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治疗直肠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法应用于低位直肠癌,而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仍存在环周切缘率及术中穿孔率较高的问题,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目前有学者提出经腹与会阴双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该术式简化了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流程,保证了手术的根治性和安全性,了解该手术方式的优点与不足,可为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田川张东兴郝朗松刘万鲁费杰
关键词:直肠癌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PT)是一种较少见的潜在恶性肿瘤,1959年由Frantz首先报道,占胰腺原发肿瘤的1%~2%。近年呈上升趋势,多见于年轻女性,因此被称为daughterlesiont。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文献曾使用过多种名称。2000年WHO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吲。我院腹部外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了6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报告如下。
刘万鲁赵捷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诊治原发肿瘤病理形态肿瘤患者病理证实
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后消失病灶的进展
2012年
超过50%的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会发生肝转移,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EORTC)40983研究表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行术前化疗对比单纯手术可以提高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9.2%;而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应首选有效的化疗及靶向治疗,部分患者经转化后可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如出现化疗后肝转移灶影像学上消失(CRR)(4%~38%),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患者小于60岁、低CEA水平的患者容易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而临床完全缓解(CCR)并非是病理完全缓解(CPR),CCR病灶留在原位未做处理有较高的复发率,但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40%~80%,因此不应作为手术的禁忌症。为获得R0切除,可以考虑联合应用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PVE/PVL)、射频消融(RFA)等治疗手段。为降低复发风险,可考虑辅助HAI及全身化疗。
刘万鲁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
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手术的5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结果在534例行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中,36例(6.7%)在术后第3~11天发生吻合口漏,主要集中在术后第4~7天,其中8例(22.2%)为Ⅰ级,15例(41.7%)为Ⅱ级,13例(36.1%)为Ⅲ级。吻合口漏组BMI≥28 kg/m^2、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时间≥240 min、肿瘤最大径≥5 cm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无吻合口漏组(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ASA分级、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方式、IMA结扎位置、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肿瘤位置、合并其他脏器切除、吻合方式、预防性造口、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未行预防性造口的患者中,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与该距离>5 cm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肥胖、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时间长、肿瘤体积大有关,预防性造口对吻合口漏的发生没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李永柏徐开盛刘万鲁李沁宇杨杰熙李清马滨宇王波陈红红王润华王少勇张忠民
关键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
腹膜后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一例报告
2006年
王元林徐述雄冯梅刘万鲁
关键词:肾盂癌根治术腹膜后腹腔镜体外冲击波碎石腹腔镜根治术右肾结石肉眼血尿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部位、临床症状、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到2018年4月经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确诊为GEP-NE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25:1),平均年龄61.6岁。234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78例(33.3%),其他依次为直肠46例(19.7%)、胰腺35例(15.0%)、结肠27例(11.5%)、肝脏23例(9.8%)、空回肠10例(4.3%)、食管6例(2.6%)、十二指肠5例(2.1%)、阑尾3例(1.3%)、胆囊1例(0.4%),其中只有3例(1.3%)表现出类癌综合征。138例(59.0%)为局部病变,区域性转移的76例(32.5%)和20例(8.5%)发生远处转移,大部分转移至肝,其他转移部位包括盆腔、肺、脑等,胃和结肠NETs常见的是区域转移,胰腺和肝脏NETs大多发生远处转移。结论: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罕见。近几年来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和部位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胃是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直肠和胰腺。
刘万鲁李永柏丁杰王润华
关键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综合征病理特点
腹腔镜辅助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仍为治疗低位直肠癌首选手术方式,但其仍存在环周切缘率及术中穿孔率较高,从而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因此,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提出受到国内外推崇,但其术后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报道应用腹腔镜辅助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6例因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5 cm)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E组),59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ELAPE组)。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及实验出现的各项指标。结果 LELAPE组患者较LAPE组环周切缘率(CRM)低(1.69%∶17.02%,χ~2=7.909,P<0.05),会阴部切口感染率低(3.40%∶19.14%,χ~2=6.98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穿孔率(1.6%∶6.38%,χ~2=1.583,P>0.05)、术后C反应蛋白(t=1.483,P>0.05)及白细胞介素-6(t=0.560,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手术短期疗效看,腹腔镜下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田川张东兴章立郝朗松费杰刘万鲁王超宇张龙凤
关键词:直肠癌环周切缘腹腔镜
92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首次胃良、恶性疾病术后残胃癌(GS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92例GSC临床资料,良性疾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GSC患者33例为GSC-B组、恶性疾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GSC患者59例为GSC-M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胃手术后诊断GSC间隔时间、首次手术的吻合方式、GSC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TNM)、治疗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生存率。结果:纳入的GSC患者占同期所有胃癌患者的5.90%,两组GSC患者在组织学T分期(P=0.219)、术后淋巴结分期、淋巴结阳性率、术后TNM分期、理分化程度、复发时间、术后远处转移及转移时间、淋巴转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C-M组5年生存率低于GSC-B组(P<0.05);GSC-B组CA19-9升高患者比例高于GSC-M组(P=0.015);92例GSC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34.3%;GSC-B与GSC-M整体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6.5%及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切除、病理T分期T3/T4、淋巴结阳性及低分化是GS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GSC发生的时间早于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预后差,根治性切除、T3/T4、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是GS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刘万鲁李永柏王润华
关键词: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累积生存率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