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承良

作品数:168 被引量:2,537H指数:2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2篇经济管理
  • 27篇历史地理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社会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军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7篇城市
  • 37篇武汉城市圈
  • 37篇城市圈
  • 17篇影响因素
  • 16篇网络
  • 16篇旅游
  • 11篇都市
  • 11篇都市圈
  • 11篇经济联系
  • 10篇通达
  • 10篇通达性
  • 9篇城市群
  • 9篇城乡
  • 8篇路网
  • 8篇城际
  • 7篇武汉都市圈
  • 7篇空间结构
  • 6篇地理
  • 6篇乡村
  • 5篇地缘

机构

  • 98篇华东师范大学
  • 63篇湖北大学
  • 43篇华中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安庆师范学院
  • 7篇武汉航海职业...
  • 5篇湖北经济学院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南方海洋科学...
  • 3篇广州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科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166篇刘承良
  • 31篇段德忠
  • 25篇余瑞林
  • 23篇杜德斌
  • 16篇熊剑平
  • 11篇曾菊新
  • 6篇颜琪
  • 6篇李源
  • 5篇梁滨
  • 5篇王涛
  • 5篇张红
  • 4篇马亚华
  • 4篇王杰
  • 4篇朱俊林
  • 4篇罗静
  • 4篇袁俊
  • 4篇田颖
  • 3篇刘春
  • 3篇杨宇
  • 3篇郭庆宾

传媒

  • 19篇经济地理
  • 17篇地理学报
  • 17篇世界地理研究
  • 13篇地理研究
  • 8篇人文地理
  • 8篇地理科学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7篇地理教育
  • 6篇资源开发与市...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湖北大学学报...
  • 3篇城市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软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中国农村经济
  • 2篇中国软科学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1篇2024
  • 9篇2023
  • 14篇2022
  • 12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的耦合关联机制及政策模拟——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2016年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通过构建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耦合作用关联模型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实证研究了1995—2013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动态模拟了供需系统的3种耦合作用情景,结果显示:119年来,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需求系统对供给系统的带动作用直接体现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之下的民用汽车拥有量的线性增长、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人口规模的逐渐增大等众多方面上;219年来,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给系统对需求系统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路网的不断建设、改造升级,使得城乡道路网的等级水平与供给规模越来越高,对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运力不断增强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单位时间所达距离增大带来的成本递减上;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需系统演化模拟清晰地刻画出了至202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系统的发展图景,其中交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型很好的实现了武汉城市圈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的愿景。
张春燕段德忠刘承良曾菊新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
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的邻近性与自组织性被引量:25
2022年
随着学者们对知识网络研究的深入,网络关联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9-2020年Web of Science论文合作发表数据构建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网络,在空间和拓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模拟了城市属性、城际关系和网络结构对合作网络的影响,揭示了科研合作中的邻近性和自组织性。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网络是内外生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城市禀赋而言,高校数量、研发投入、人均GDP可促进城市的对外科研合作,其中高校数量的边际效应最大。②就城际关系而言,组织邻近性的正向影响最强,同省城市合作的概率是跨省城市的3.157倍;认知邻近性每提高0.1,城市间的合作概率将是原先的1.981倍;而地理和社会邻近性的促进作用甚微,制度和文化邻近性影响为负,是择优偏好较强和方言壁垒有限的结果。③就网络结构而言,长三角城市科研合作具有自组织自演化性,局部星型结构和三角形结构对新合作关系的贡献为0.875和0.540,择优链接性强于传递闭合性。
戴靓刘承良王嵩纪宇凡丁子军
关键词:城市网络自组织长三角
中国跨国城际技术通道的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22年
专利转移是国家和地区获取外部技术的重要通道,也是刻画技术流供求关系最直接的方式。基于全球—地方视角,本文建构了技术转移的跨国—国内城际双通道理论框架,融合社会网络、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尝试刻画中国城市跨国城际技术通道的空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跨国城际技术通道网络的空间异质性显著但随时间逐渐减弱。(2)跨国城际技术通道加速东移,从北美和西欧(以美国纽约湾区和硅谷地区技术创新中心、加勒比海离岸金融中心、伦敦全球金融中心等为核心)快速向东亚(以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和东南亚(以新加坡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扩展,中国对美国和西欧的专利技术依赖性明显减弱。(3)以北京、上海、深圳—中国香港、台北—新竹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台湾北部四大创新集群成为中国跨国城际技术流的集散地和全球性技术创新枢纽。中国香港凭借跨国公司及分支机构云集及离岸金融低税收优势,技术中介作用不断增强并成为技术转移的首位城市,而中国台湾的核心作用不断减弱。(4)国内通道的规模、强度以及城际紧密度有利于跨国城际技术引进通道的扩展;此外,地方经济实力对跨国联系通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技术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程度则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刘承良闫姗姗
关键词:影响因素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研究
<正>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由不同等级的城市(节点)、空间流(功能联系)、通道(联系轴)和作用场(城市吸引范围)等空间要素组成,表现为点(城市与城市)、线(城市与联系通道)、面(城市与腹...
刘承良
文献传递
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被引量:54
2016年
随着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存明显加强,地缘政治在内容和形式上从以安全为主的高政治向以经济为主的低政治转变,地缘经济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方法、碎化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工具,揭示中国在全球经济空间中地缘经济联系的演化特征;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索中国地缘经济联系演化的内部机制。结论为:1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经历了"孕育—萌芽—兴起—繁荣"四个阶段,与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中国的优势部门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形成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初级产品劣势日益显现;3中国经济权力空间的异质化特征明显,地缘经济联系呈现大国集聚效应和地理临近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地缘经济联系空间趋于均质化,经济权力半径不断向外围拓展,不仅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保持稳定的地缘经济联系,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4资本禀赋、科技禀赋和人力禀赋是中国地缘经济联系时空演化的主要内在动力,资本禀赋是中国地缘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禀赋是重要的推动力,人力禀赋是主要的基础优势。
杨文龙杜德斌刘承良马亚华
关键词:地缘经济要素禀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创业空间的微区位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创业空间一定程度上代表“互联网+”转型背景下创业活动的空间表达。本文结合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通过识别兼具创业活力和产业特性的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探讨双创政策背景下广州创业空间的微区位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实施“双创”政策以来,广州创业空间不断涌现,众创空间呈现由初期暴增到逐渐平缓的态势,从区位窗口期向空间集聚转变,孵化器空间分布较为稳定。(2)创业空间微区位模式表现为创新创业型、创意创新型、创意导向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邻近型,技术密集驱动和依托高校建立的创业空间比例上升。中央商务区、历史城区和城中村等不同区域微区位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高校邻近和园区辐射是局部和全局创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关键影响因子。
刘向杰王敏刘承良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微区位
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组织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与自组织性。分形理论可以很好揭示城市系统的复杂性空间演化规律,已成为当前城市地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以武汉都市圈为例,运用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其空间范围,并对其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
刘承良
关键词:武汉都市圈
文献传递
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时空分异被引量:24
2015年
在科学估测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时空演化格局,并从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的角度揭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等级结构。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全球已经形成以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三个区域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主体,三个区域内部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支撑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空间格局;2全球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的复杂性与完整性大大增加,各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在研究期内经历一个由近及远的空间递减过程,地理邻近依然是有利于促进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一个重要因素;3全球多数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比较松散,仅少数港口的联系紧密,这种全球集装箱运输贸易港口分布格局等级差异的形成是世界海运贸易网络区域分异、组合特征的反映;4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首位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港口的相邻或接近以及集装箱运输贸易组团核心强大的经济吸引力,成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首位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范斐刘承良游小珺肖泽磊
城市层级对中国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城市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空间载体,提升城市创新绩效将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探索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揭示城市层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探讨不同城市层级对于创新绩效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层级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城市层级是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前提要件,但并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2)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北地区城市层级的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层级提升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大于非创新型城市。(3)城市层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创新绩效的损失。
范斐戴尚泽于海潮刘承良
关键词:创新绩效门槛效应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在旅行社业的整合——以中青旅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在网络时代旅行社业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优势互补、有效整合?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中青旅为例,试图发现和验证旅行社是如何将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进行有效整合,研究发现整合传统营销的企业资源和网络营销的渠道优势是旅行社业革新的关键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措施。
李江敏刘承良王苑
关键词:网络营销传统营销旅行社业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