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华

作品数:44 被引量:476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10篇血管
  • 10篇冠状
  • 10篇X线
  • 10篇X线计算
  • 10篇X线计算机
  • 9篇造影
  • 9篇冠状动脉
  • 8篇体层摄影
  • 7篇造影术
  • 7篇体层摄影术
  • 6篇血管造影
  • 6篇成像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CT诊断
  • 4篇血管成像
  • 4篇CT表现
  • 4篇MSCT
  • 3篇低剂量
  • 3篇心肌

机构

  • 4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武汉市医疗救...

作者

  • 44篇刘永华
  • 36篇韩萍
  • 35篇史河水
  • 21篇田志梁
  • 10篇吴爱兰
  • 10篇雷子乔
  • 9篇陈艳
  • 7篇冯敢生
  • 6篇古今
  • 5篇李友林
  • 5篇余建明
  • 5篇郑金龙
  • 5篇周运锋
  • 5篇柳曦
  • 4篇吴红英
  • 4篇于群
  • 4篇刘钢
  • 3篇周承凯
  • 3篇喻杰
  • 3篇徐向阳

传媒

  • 18篇临床放射学杂...
  • 11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与壁冠状动脉类型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率与壁冠状动脉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185例单纯性心肌桥患者(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肺、纵隔或胸膜病变)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临床资料,比较有、无症状者两组间壁冠状动脉长度、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差别,比较完全性肌桥和不完全性肌桥患者的症状出现率的差别。采用t检验比较有、无症状组间壁冠状动脉的长度、深度及狭窄程度的差别,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类型肌桥患者症状出现率间的差别。结果有症状者92例,无症状者93例;不完全性肌桥118例,完全性肌桥67例。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壁冠状动脉长度分别为(2.19±1.11)cm、(1.93±0.90)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9,P=0.089),两组壁冠状动脉深度分别为(0.20±0.08)cm、(0.24±0.19)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298),两组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率分别为(23.8±15.5)%、(13.1±11.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5.447,P=0.000);完全性肌桥和不完全性肌桥患者的症状出现率分别为61.2%(41/67)和43.2%(51/11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2,P=0.019);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狭窄时症状出现率最高。结论完全性肌桥患者及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应予以高度重视。
刁楠吴晟古今韩萍史河水陈艳喻杰刘永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肌桥临床症状
CT与磁共振图像融合技术对显示正常内耳结构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内耳CT与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融合的可行性以及融合图像对正常内耳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20例(40耳)双侧内耳及内听道形态正常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和MRI扫描,并应用西门子图像融合软件将CT与MRI图像进行配准、融合,然后半定量评价融合图像对正常内耳和内听道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 CT与MRI融合可有9种融合模式,在不同融合模式的图像中CT不反相+MRI反相对骨迷路显示最清晰;CT反相+MRI不反相、CT反相+MRI伪彩对膜迷路显示最清晰、立体感强;CT不反相+MRI反相、CT与MRI均反相对面神经、听神经及蜗神经显示最清晰、最直观、立体感最强;CT不反相+MRI反相、CT反相+MRI不反相、CT伪彩+MRI反相对蜗孔处蜗神经显示最好.结论 CT与MRI图像可以进行精确配准和融合,不同模式融合图像对内耳不同结构的显示清晰度不同.
郭向荣马辉韩萍韩海伟史河水柳曦刘永华田志梁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图像融合内耳
胰腺急性损伤及其在随访复查中的MSCT表现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急性损伤及其在随访复查中的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胰腺急性损伤后的临床资料和33次MSCT检查资料。结果13例中,首次MSCT检查发现10例胰腺部分断裂,分别为胰体部6例,胰颈部4例,其中2例并血肿形成;1例为胰体部完全断裂。另2例胰腺呈挫伤表现,其中1例于胰头内出现囊肿。随访复查中,8例出现假性囊肿,均位于胰腺实质外,出现囊肿时间为5~38天,平均18天。继续随访复查中,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5天后,囊肿完全吸收;另1例采用外引流治疗41天后囊肿完全吸收;其余囊肿均缩小。结论MSCT能及时发现胰腺急性损伤并判断损伤程度,通过CT随访复查还能进一步观察胰腺损伤的演变过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古今韩萍史河水吴爱兰李欣田志梁刘永华李友林
关键词:胰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腰椎CT扫描方法与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2009年
CT在腰椎疾病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腰椎各种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据文献报道,采用与椎间盘层面平行的逐层扫描技术有10%-20%的误、漏诊率,特别对早期椎体峡部及椎管病变等漏诊率更高。多层螺旋CT(MSCT)弥补了以往常规CT的不足,改变了CT对腰椎的扫描方法及诊断方法,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1-2]。
雷子乔余建明韩萍史河水刘永华吴红英陈葆竑杨明
关键词:CT扫描方法腰椎疾病检查椎管病变
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68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DSCTC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在我院先后接受DSCTCA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应用双盲法对其DSCTCA与CAG图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冠脉影像。DSCTCA显示970(99.28%)节段可用于评估,与CAG对照,共有899(92.68%)节段诊断结果一致。DSCTCA与CAG两组间配对χ2检验结果:①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06段(21.2%,206/970)与200段(20.6%,200/970)(P>0.05),其中178段(19.8%,178/899)结果一致;②轻度狭窄分别为179段(18.5%,179/970)与156段(16.1%,156/970)(P<0.05),其中142段(15.8%,142/899)结果一致。Kappa检验表明,DSCTC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与CAG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DSCTCA不仅可以用于冠脉中重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检查与临床随访复查,而且可以作为冠脉轻度狭窄患者的无创性筛查与随访观察。
任宏伟史河水古今韩萍吴爱兰陈艳刘永华雷子乔毛奕毛晓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血管造影术
呼吸门控定量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用呼吸门控定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平均肺密度 (MLD)和像素指数 (PI)的分布。方法  40例正常人、2 3例肺气肿病人及 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在 5 0 %肺活量 (VC)时用螺旋CT扫描全肺 ,在 10 %VC和 90 %VC时于隆突层及隆突上、下各 5cm处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呼吸时相的MLD和 <- 910HU的肺区所占的比例 ,即PI的变化 ,并与肺功能 (PFTs)和形态学结果比较。结果  10 %VC时 ,肺气肿组与慢性支气管炎组的MLD降低 ,平均值分别为 - 831 8HU和 - 796 8HU ,与正常组为 - 745 3HU比较 ,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90 %VC时 ,仅肺气肿组MLD下降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I变化有同样规律 ,只是PI表现为增加。定量CT提示的病变与形态学一致 ,定量CT较肺功能敏感 ,呼气末定量CT还可以弥补CT形态学发现率低的不足。结论 CT与定量CT结合实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完善疾病的诊断。
刘芳韩萍冯敢生孔祥泉田志梁刘永华史河水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OPD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
双源CT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心功能和室壁运动:与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在评估冠心病患者整体心功能和室壁运动与临床常规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ECG)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将25例冠心病患者DSCT冠状动脉成像数据用以心功能评估,估测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并和ECG对比。结果DSCT和ECG测得25例FS、EF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约0.71,0.26,均>0.05),相关性均良好(r分别约0.86和0.87,P均<0.001);两种方法对室壁运动的判断按病例数和节段数计算一致性均很好(Kappa值分别约0.85、0.86,P均<0.001);DSCT诊断的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室壁增厚率较对侧显著减低(P<0.01)。结论DSCT时间分辨率高,在复杂心率情况下也可完成对整体和节段性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与ECG一致性良好,能为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喻杰陈艳韩萍史河水刘永华吕清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左室心功能X线计算机超声心动图
195例国人正常左肾静脉的MSCT表现与测量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195例国人正常左肾静脉(LR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测量有关数据,确定LRV各项测量指标95%可信区间,为LRV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195例正常肾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或腹部MSCT增强扫描资料,按年龄分为A、B、C三组,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利用MSCT血管后处理技术,观察LRV及其属支的空间走行、与邻近结构关系和断面形态,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之间夹角(a)、SMA与AA三角间隙内LRV断面中点水平SMA后缘与AA前缘距离(d);在LRV断面上分别测量:SMA与AA间隙内LRV前后径(r1)和截面积(s1);近肾侧LRV最大断面处前后径(r2)和截面积(s2),以及两者的比值qr(r2/r1)、qs(s2/s1);测量LRV长度(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r1、r2、s1、s2、qr、qs、l值分别为:(49.45±21.11)°、(13.0±6.3)mm、(6.0±2.5)mm、(10.7±2.6)mm、(83.0±37.1)mm2、(127.2±43.4)mm2、(2.14±1.19)、(1.73±0.82)、(75.9±12.0)mm。各值呈正态分布,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49.45±2.96)°、(13.0±0.9)mm、(6.0±0.4)mm、(10.7±0.4)mm、(83.0±5.3)mm2、(127.2±6.3)mm2、(2.14±0.17)、(1.73±0.12)、(75.9±1.7)mm。性别组间仅q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组间仅LRV长度(l)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够直观观察LRV的形态及与邻近结构关系,并进行相关测量,有助于LRV相关疾病的诊断。
樊艳青韩萍史河水赵龙柳曦周承凯吴红英雷子乔刘永华
关键词:肾静脉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颈椎损伤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 (MPR、SSD)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X线和 /或螺旋CT证实的颈椎损伤 15例 ,行螺旋CT扫描 ,并作MPR和SSD成像 ,13例扫描参数为层厚 3mm ,床速 4.5mm/s ,重建间距 1.5mm ;2例为层厚 5mm ,床速5mm/s ,重建间距 2mm。SSD最低阈值选择 15 0~ 180。结果 椎体及附件骨折 10例 ,其中 6例伴环齿关节脱位 ,1例椎体滑脱。椎体旋转脱位 4例 ,成角滑脱 1例。 15例中 3例椎管狭窄并硬脊膜受压。MPR结合轴位图像可完全明确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SSD对颈椎表面骨折、椎体旋转及成角脱位显示良好 ,立体感强 ,但对椎体内骨裂或骨折、椎管内病变显示差。结论 颈椎损伤应首选CT检查。轴位图像、MPR及SSD联合应用 ,能明确病变性质 ,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 ,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郑金龙韩萍史河水田志梁刘永华李友林
关键词:颈椎损伤螺旋CT三维成像
IRIS算法在低剂量肝脏增强CT扫描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迭代重组(IRIS)算法在低剂量肝脏增强CT扫描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8岁)拟行肝脏三期增强的患者,常规剂量(120 k V)A组58例,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组生成图像A;低剂量(100 k V)B组42例,分别采用FBP生成图像(B1组)及采用IRIS生成图像(B2组),记录A与B两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容积指数(CTDI)并比较两组的有效剂量(ED)。计算正常肝脏门脉期的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由3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血管边缘锐利度、图像主观噪声、病灶显示按1~5分评分。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A、B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低剂量组ED[(1.23±0.32)m Sv]较常规剂量组ED[(2.30±0.73)m Sv]平均降低了46.24%。在3组图像客观噪声值中,B2组(8.85±1.11)较B1组(11.82±1.59)明显降低,不同算法的两组噪声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B2组与A组(8.09±1.52)算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CNR分别为B2组(3.94±1.99)、B1组(3.46±2.38)、A组(3.87±2.19),三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2组图像各项诊断信息评分与A组无差异(P〉0.05)。结论 IRIS算法行肝脏增强扫描,可以降低图像噪声,提高CNR,在扫描剂量接近减半的情况下仍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肝脏增强CT图像。
张珍易孝纯韩萍李骞史河水刘永华张宇
关键词:肝脏低剂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