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 作品数:23 被引量:141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PICC在肿瘤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评估 2021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应用于临床肿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6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分为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结果试验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护理以及辅助治疗中,效果良好,有助于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刘美 王平关键词:肿瘤 护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浓度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10-羟基卡马西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非那西汀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醚萃取,用C18柱分析,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 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25∶75, pH 4.5),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20 nm。同时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结果拉莫三嗪、10-羟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分别在0.1~20.0μg· mL-1(y=20.11×10^-2c+1.31×10^-2,r =0.9990),0.5~50.0μg· mL-1(y =9.77×10^-2 c +0.35×10^-2, r=0.9998),0.25~25.0μg· mL-1( y =131.69×10^-2 c -0.59×10^-2, r=0.9991)线性关系良好。拉莫三嗪、10-羟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的方法回收率均在88.65%~100.38%,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10-羟基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 徐善森 张媞 周敬凯 刘美 肇丽梅关键词:拉莫三嗪 奥卡西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解剖实验教学平台在病例导入式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 探索解剖实验教学平台在病例导入式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了病例导入式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本次考核共抽取200名护士,依托解剖实验教学平台,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结果 考核后,2021年基础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2019年、202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技能考核评价中,护士们对病例导入式护理技能考核活动认同度为98%,其中完全认同度为88%。结论 解剖实验教学平台在病例导入式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协助护理人员依据病例情景提高临床护理技能,激发护士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该考核模式能够得到了广大护士的认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刘美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病例导入式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与丙戊酸相互作用的临床病例调查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下降,导致抗癫痫治疗失败。为保障我院患者的用药安全,临床药师针对住院患者合用两类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用药干预。评估药物干预对此相互作用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共分2个阶段研究,第1阶段是回顾性研究:通过计算机中心调取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使用丙戊酸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病例共310例。根据用药时间点,人工筛选同时使用两类药物并至少具有1次血药浓度结果的病例;第2阶段是临床干预: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间,根据第1阶段调研结果,选取两类药物合用前3位的科室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ICU,利用电子病志系统,跟踪合用两类药物的在院病例,并对患者用药进行干预。结果:第1阶段:共收集到106例合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与丙戊酸的病例,仅有19例患者监测了两药合用时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占17.9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用后引起丙戊酸血药浓度显著降低,丙戊酸血药浓度波动在0.09-34.38μg·m L^-1之间,均在丙戊酸有效浓度50μg·m L^-1之下;第2阶段:发现6例同时使用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在院病例,这6例病例的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均未达到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水平,血浆药物浓度波动在9.94-23.09μg·m L^-1。对6例病例进行药物干预后,其中5例患者丙戊酸的血浆药物浓度波动在54.71-75.82μg·m L^-1,平均为(64.93±7.67)μg·m L^-1,另1例患者将抗癫痫药物逐渐换为左乙拉西坦,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大改善。结论: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联合使用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丙戊酸的血浆药物浓度急剧下降。我院临床医生对这两类药物相互作用的知晓率不高。临床药师通过干预,保障了合用两类药物患者的用药安全。 刘晓东 刘美 孙浩 菅凌燕 肇丽梅关键词:丙戊酸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干预 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15年 为评估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通过在Pubmed上检索关于丙戊酸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相互作用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两药相互作用的机制在丙戊酸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均有作用。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合用会导致丙戊酸的血药浓度下降,引起癫痫的再发作,因此临床上应该避免丙戊酸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联合使用,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刘晓东 刘美 何晓静 刘立民 肇丽梅关键词:丙戊酸 相互作用 丙戊酸钠联用新型抗癫痫药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联用新型抗癫痫药(AEDs)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用VPA 和VPA 联用托吡酯(TPM)、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治疗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 陈亚南 张媞 徐善森 刘美 杨帆 肇丽梅关键词:丙戊酸钠 新型抗癫痫药 血氨浓度 高血氨 瑞舒伐他汀钙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44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用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后,瑞舒伐他汀t1/2=(11.39±5.06)h;t max=(3.06±1.60)h;C max=(18.80±10.30)ng/mL;AUC0-t=(166.28±84.85)ng·h/mL。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瑞舒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美 邱枫 肇丽梅 孙亚欣 何晓静 朱旭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LC MS MS 药代动力学 癫痫患儿血药浓度监测依从性对丙戊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通过考查患儿对血药浓度监测的依从性,评价丙戊酸钠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癫痫患儿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应用丙戊酸钠单用药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治疗,并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的患儿病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 507例患儿纳入研究。49.44%患儿只测定了1次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4次以上血药浓度的患儿仅占5.24%;首次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患儿的达治疗窗率仅为51.63%,超治疗窗者占3.58%;不同监测次数之间患儿年龄、日给药剂量、血药浓度、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丙戊酸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丙戊酸钠单用组与合并用药组之间日给药剂量(P<0.001)、血药浓度(P=0.001)、达治疗窗率(P=0.004)有统计学差异;而不同监测次数之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疗效。 徐善森 张媞 刘美 肇丽梅关键词:丙戊酸 血药浓度监测 依从性 有效性 安全性 丙戊酸钠联用新型抗癫痫药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PA)联用新型抗癫痫药(AEDs)对癫痫患儿血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单用VPA和VPA联用托吡酯(TPM)、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治疗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联用药物(分为VPA组、VPA+TPM组、VPA+LEV组、VPA+LTG组及VPA+OXC组)及年龄分布情况(分为VPA1组和VPA2组)对患儿进行分组,比较血氨浓度及高血氨的发生情况。结果 VPA+TPM组和VPA1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42.39±16.40),(36.76±16.12)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分别有27例(20.30%)和13例(7.56%)患儿发生高血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A+LEV组与VPA1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39.25±18.04),(36.76±16.12)μ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高血氨发生率分别为10.47%和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LTG组、VPA+OXC组与VPA2组患儿的血氨浓度分别为(33.22±15.70),(39.88±20.30),(34.02±17.76)μ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高血氨发生率为5.13%,9.09%,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M能增加VPA升高血氨的风险,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VPA联用TPM时,应注意监测患儿的血氨浓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陈亚南 张媞 徐善森 刘美 杨帆 肇丽梅关键词:丙戊酸钠 新型抗癫痫药 血氨浓度 高血氨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 Med、CBM、万方、CNKI及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980例患者。联合治疗组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ADR);剂量分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安全性均良好[SMD=1.13,95%CI(0.57,2.24),P>0.05;SMD=1.50,95%CI(0.94,2.39),P>0.05]。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组对TC、TG和HDL-C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SMD=-11.10,95%CI(-18.44,3.77),P<0.05;SMD=-1.20,95%CI(-1.28,1.12),P<0.05;SMD=0.694,95%CI(0.587,0.801),P<0.05]。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良好。 赵桂莲 刘美 李新林 肇丽梅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非诺贝特 混合型高脂血症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