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
- 作品数:51 被引量:2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婴幼儿单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特征及可能的病因。方法:在北京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而上转到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诊断,确诊为单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105例,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全套听力学检查,包括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多频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1)105例患儿初诊时,轻度听力损失45例(42.86%),中度听力损失19例(18.10%),重度听力损失14例(13.33%),极重度听力损失27例(25.71%);其中,传导性/混合性听力损失65例(61.90%),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40例(38.10%)。(2)105例患儿中83例进行了随访复诊,最后正常24例,轻度听力损失15例,中度听力损失4例,重度听力损失12例,极重度听力损失26例,单耳转双耳听力下降2例。(3)从初诊到随访复诊,单侧轻度听力损失患儿听力变化最大,单侧中度听力损失次之,单侧重、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例数基本无变化;单侧轻、中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患儿恢复正常或改善最多,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听力变化的例数较少。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而后诊断为单侧听力损失的患儿,以轻、中度传导性听力损失和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轻、中度听力损失患儿听力逐渐改善,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无变化。
- 熊芬谢林怡史伟兰兰丁海娜张娇王秋菊
- 关键词:听力筛查婴幼儿听力损失
- 行为测听在儿童主观听力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行为测听在儿童主观听力评估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1944例(3888耳)儿童的行为测听(视觉强化或游戏测听)检查结果,将主观表现(“好”、“中等”、“差”、“未完成”)按年龄、听力水平进行分组比较,运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主观表现“好”者2791耳(71.8%)、“中等”者411耳(10.6%)、“差”者309耳(7.9%)、“未完成”者377耳(9.7%)。在视觉强化测听中,儿童主观表现为“好”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步上升至2岁时达到高峰,2岁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游戏测听中,儿童主观表现为“好”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上升至4~5岁时达到高峰。“未完成”者主要为1~3岁儿童,原因为不合作148耳、哭闹95耳、拒戴耳机57耳、疲劳42耳、没兴趣20耳、不理解14耳、注意力分散1耳。结论:行为测听有助于评估儿童的主观听力,儿童主观表现整体较好。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低龄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或开发更加新颖而又有吸引力的测试材料及方法。
- 谌国会丁海娜史伟谢林怡熊芬兰兰张娇王秋菊
- 关键词:儿童行为测听
- 儿童听神经病的听力随访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儿童期发病的听神经病(AN)患儿的听力学特征,总结其听力学特点和转归情况。方法:对58例(108耳)AN患儿进行复诊随访,随访1~10年。检测项目包括行为测听、鼓室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耳蜗微音电位(CM)、听觉稳态反应(ASSR)。结果:(1)所有频率的行为测听听阈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2)首诊复诊中鼓室图多为A或As型;(3)首诊和复诊DPOAE除750、1000 Hz引出率较低外,其余频率引出率较高,复诊全频引出率降低;(4)首诊中有7耳引出ABR及CM,复诊中有3耳引出ABR及CM;(5)复诊与首诊相比,除500 Hz外其余频率ASSR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4000 Hz处行为测听听阈较ASSR阈值高,其余频率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期发病的AN患儿听力有变差趋势,DPOAE未引出且ABR未引出或严重异常者,需进行CM测试,避免误诊。应持续监测AN患儿听觉状态与言语交流能力,家长应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患儿的行为能力变化,做到定期复诊。
- 谢林怡熊芬兰兰史伟丁海娜张娇王秋菊
- 关键词:儿童听神经病听力学特征
- 言语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的性别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言语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s-ABR)各波的电生理特性,分析其与受试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及性别的关系。方法:以40ms时程的复合语音/da/为刺激声,诱发40例母语为汉语的健听成人的s-ABR,分析s-ABR各波的引出率,潜伏期、V/A斜率(V-A峰峰值与V-A波间期之比)与受试者性别的关系,以及V/A斜率与噪声下言语识别阈间的关系。结果:s-ABR引出的7个反应波形中,女性受试者的V、A、O、F波潜伏期较男性短(均P<0.05),其余各波潜伏期受性别影响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下言语识别阈与V/A斜率呈负相关(r=-0.478,P<0.05),即V/A斜率越大,噪声下言语识别阈越低。结论:言语信息中随时间快速变化的高频辅音所诱发的神经反应受性别影响明显,随时间变化较慢的低频元音部分所诱发的神经反应受性别影响小;瞬态变化信息处理能力好的受试者,其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也越好。
- 符一飞郗昕史伟洪梦迪陈艾婷王倩
-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性别差异
- 6岁以下腺样体肥大患儿听力学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 张超丁海娜王卉史伟熊芬冀飞郗昕王秋菊
- 4例药物治疗后听神经病患者的最大言语识别率的特征分析
-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后的听神经病患者在最大言语识别率的特征分析。方法抽取4例听神经病患者,男1人(2耳),女3人(6耳)。年龄在12岁至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5岁。将4例听神经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最大言语识别率作对照分...
- 王卉兰兰史伟丁海娜李娜梁思超刘亚兰冯敏王秋菊
- 窄带CE-Chirp声诱发的ASSR在婴儿听力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探讨窄带CE-Chirp声诱发的听性稳态反应(ASSR)在婴儿听力筛查及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20耳)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双耳未通过的婴儿(观察组)行ASSR筛查,年龄2~12个月,平均6个月。对照组为10例(20耳)听力正常且耳声发射听力筛查通过的婴儿,年龄为1~11个月,平均6个月。观察组婴儿自然睡眠或测试前口服10%的水合氯醛溶液后进入睡眠,对照组婴儿在自然睡眠下进行测试。应用丹麦国际听力(Inter-acoustics)的EclipseASSR1.02系统,刺激声为窄带(NB)CE-Chirp声,刺激重复率为90次/秒。耳机型号为ER-3A插入式气导耳机。刺激声强度≤80dBnHL时,4个频率双耳同时给声(0.5、1、2、4kHz);刺激声强度>80dBnHL时,单频率双耳给声。初始给声强度为30dBnHL,4个频率都引出反应,判定为ASSR筛查通过;若某个频率未引出,则以20dB一档提高刺激声强度直至引出反应后,再采用降10升5的方法,分别找到每个频率的反应阈。结果观察组10例(20耳)中有2耳(10%)ASSR检查通过,ASSR检查未通过的18耳分别得出500、1000、2000、4000Hz的听阈所用时间为2.4~36.1分钟,平均24.5分钟;对照组10例(20耳)ASSR检查均通过,所用时间为45秒~5.5分钟,平均3.2分钟。结论 NBCE-Chirp ASSR具有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婴儿听力筛查和频率特异性听力评估。
- 史伟郭维王秋菊
- 关键词:听性稳态反应听力筛查婴儿
- 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针对一个中国的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分析其听力表型特点,并探讨其遗传学特征。方法对一个国人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对先证者还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该家系共有3代21人,10人为耳聋患者。耳聋在家系中代代相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表型为一种迟发型的、渐进性的、以中间频率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家系1-3各代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30、22、16.7岁,有逐代提前的趋势。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长由中频逐渐累及全频,听力曲线由覆盆型变为平坦型。结论此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后续研究将针对此家系进行进一步的候选基因突变筛查、连锁分析及定位克隆研究,以便寻找到相应的耳聋相关基因。
- 刘穹余力生韩东一兰兰王卉史伟王秋菊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性聋遗传异质性家系
- 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被引量:29
- 2008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转至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70例(540耳)婴幼儿,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540耳(270例)中,450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53耳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其中,有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6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5耳中,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听力正常。结论AABR和TEOAE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 丁海娜赵亚丽史伟韩明鲲王大勇韩冰兰兰王秋菊
- 关键词: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新生儿听力筛查
- 新生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转归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检出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流行病学特征,剖析新生儿ANSD的临床转归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出生的5134例DPOAE及AABR均完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统计分析新生儿人群中AN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因素与ANS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134例新生儿中共有8例ANSD患儿,患病率为0.156%。其中,1)单双侧比例为3:1,男女比例为3:1;顺产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135%,剖宫产为0.171%,单双侧别间,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分娩方式间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2)DPOAE初筛通过的新生儿中ANSD的患病率为0.087%,未通过者为0.76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BR复筛未通过者的ANSD的患病率为10.127%,通过者为0.160%,二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DPOAE初筛未通过(r=-0.052,P<0.01)和AABR复筛未通过(r=-0.316,P<0.01)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3)ANSD在具有耳聋高危因素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55%,在早产儿中的患病率为0.429%,在NICU住院史的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07%,早产(r=0.015,P>0.05)和NICU住院史(r=0.004,P=0.764>0.05)与ANSD无明显相关性。8例新生儿ANSD经诊断性听力学随访仅1例确诊为ANSD。结论 1)DPOAE初筛未通过、AABR未通过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数据尚不能证明NICU住院史、早产及高胆红素血症是ANSD发病高危因素;3)新生儿ANSD具有暂时性和难以预测性,需密切随访。
- 王洪阳李倩谢林怡王卉丁海娜郑龙燕史伟于澜兰兰韩冰王大勇关静王秋菊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