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艳娜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妊娠
  • 3篇宫腔
  • 2篇阴道
  • 2篇妊娠率
  • 2篇女性
  • 2篇排卵
  • 2篇排卵方
  • 2篇剖宫产
  • 2篇腔内
  • 2篇子宫
  • 2篇临床妊娠
  • 2篇临床妊娠率
  • 2篇宫颈
  • 2篇宫腔内
  • 2篇宫腔内人工授...
  • 2篇不同促排卵方...
  • 2篇促排
  • 2篇促排卵
  • 2篇促排卵方案
  • 1篇电切

机构

  • 6篇东莞市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叶艳娜
  • 4篇黎普茜
  • 3篇周倩珺
  • 3篇张清学
  • 3篇李婵
  • 3篇蒋敏桥
  • 3篇李栩萍
  • 2篇杨冬梓
  • 2篇梁见弟
  • 2篇陈宇栋
  • 2篇文娅
  • 2篇李予
  • 1篇尤洁芳
  • 1篇李伟其
  • 1篇贾佳
  • 1篇陈健华
  • 1篇邱绮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叶艳娜陈宇栋邱绮吴泽璇文娅李予杨冬梓张清学
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自然周期促排卵临床妊娠率
腹腔冲洗液中FGF2表达改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FGF2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及非内异症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子宫内异症患者(EMs组)及40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冲洗液中FGF2水平。结果 (1)在EMs组中,FGF2水平分别为(126.67±39.26)ng·L-1,均高于对照组的(50.31±27.33)ng·L-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在EMs组中,Ⅲ~Ⅳ期患者的FGF2水平为(118.75±45.81)ng·L-1,高于I~Ⅱ期患者的(90.43±22.05)ng·L-1(P<0.05)。结论腹腔冲洗液中FGF2增加可能与EMs发病及发展有关。
周倩珺叶艳娜李婵黎普茜李栩萍蒋敏桥
关键词:FGF2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冲洗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种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03对不孕夫妇48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6组,分别为自然周期组、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G)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比较6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HCG注射日,HMG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最厚,氯米芬组和来曲唑组的子宫内膜较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12/46)和29%(9/31),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10%,16/156)和来曲唑组(6%,3/55),P均<0.008。各组的自然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氯米芬联合HMG或来曲唑联合HMG联合用药促排卵方案可明显提高子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叶艳娜陈宇栋贾佳吴泽璇文娅李予杨冬梓张清学
关键词:不同促排卵方案临床妊娠率
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并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两种治疗方法: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的疗效,减低阳性切缘发生率。方法从患者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CIN分级等几个维度来对患者接受的CKC和LEEP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其术后阳性切缘的比例来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选取了100名CIN患者,从50名接受CKC治疗和50名接受LEEP治疗的临床数据发现,患者CIN分级、分娩方式、孕产次造成的阳性切缘在两组治疗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患者年龄对于两组治疗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年龄>50岁的患者接受CKC治疗后的阳性切缘发生率比接受LEEP治疗的低37.5%。另外,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术后有阳性切缘的隐患。结论 CKC是年龄>50岁的CIN患者最可靠最有保障的治疗方式。
蒋敏桥叶艳娜梁见弟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冷刀锥切宫颈环形电切患者年龄
女性盆底组织结构的超声研究进展
2014年
盆腔脏器脱垂是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女性盆底解剖和功能损伤。近几年,盆底超声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研究盆底组织结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针对女性盆底超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叶艳娜张馥绯张清学
关键词: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盆底组织超声检查
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口服米非司酮与肌注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女性患者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及肌注甲氨蝶呤,待血β-HCG下降后,在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瘢痕妊娠病灶,并电凝创面出血点止血。结果: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手术过程均顺利,9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CSP病灶成功,3例残留少量病灶,术后重复甲氨蝶呤治疗1疗程,其中1例再次行宫腔镜电切术后完全清除瘢痕妊娠病灶。8例患者术中出血小于50 mL,2例患者出血200 mL,1例患者出血600 mL,1例出血1 080 mL。结论:口服米非司酮与肌注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有效并可行的措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准确清除病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减少并发症。
周倩珺李婵陈健华黎普茜叶艳娜尤洁芳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腔镜瘢痕妊娠
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名患者,随机选择53例患者为观察组,液基细胞学检查提示阳性的患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异常区活组织病理检查;余53例患者为对照组,取活检后使用病理组织学进行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早期浸润癌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期的患者有5例,Ⅱ期的患者有6例,Ⅲ期的患者4例,阳性检出率为43.4%;对照组患者中CINI期的患者有5例,Ⅱ期的患者有4例,Ⅲ期的患者4例,2例患者为早期浸润癌,阳性检出率为28.3%,两组组织学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能较准确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可以早期确诊癌及癌前病变,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李栩萍黎普茜叶艳娜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电子阴道镜宫颈癌
口服交沙霉素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ɑ2b栓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交沙霉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ɑ2b栓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183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女性患者中,随机分为口服交沙霉素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ɑ2b栓组(治疗组)和口服交沙霉素联合克林霉素组(对照组),治疗组97例,对照组86例,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8例(70.1%),显效24例(24.74%),无效5人例(5.15%),总有效率94.85%;对照组痊愈59例(68.6%),显效23例(26.74%),无效4例(4.65%),总有效率95.35%。结论口服交沙霉素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ɑ2b栓对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疗效显著,可缩短口服抗生素的治疗时间。
周倩珺叶艳娜李婵黎普茜李栩萍蒋敏桥
关键词:交沙霉素解脲脲原体
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血清HBV抗原阳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自愿原则将其婴儿分为人工喂养组38例和母乳喂养组32例,其中人工喂养组均为初乳HBV-DNA阳性者,比较两组产妇婴儿的HBV感染率。结果人工喂养组、母乳喂养组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87.6%(28/32),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产妇的血清HBV-DNA载量均<1×106copies/ml。结论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时需谨慎,有条件的母乳喂养可能不增加幼儿HBV感染率。
梁见弟李伟其叶艳娜
关键词:乙型肝炎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