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国雄

作品数:257 被引量:4,859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6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240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8篇青藏
  • 65篇青藏高原
  • 56篇热带
  • 56篇环流
  • 55篇气候
  • 39篇季风
  • 38篇副热带
  • 36篇夏季
  • 33篇副热带高压
  • 28篇大气环流
  • 21篇热力
  • 21篇位涡
  • 21篇降水
  • 17篇数值模拟
  • 17篇非绝热
  • 17篇值模拟
  • 15篇年际
  • 15篇气相互作用
  • 14篇气候变化
  • 14篇海气

机构

  • 24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9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气象局国...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7篇南京信息工程...
  • 17篇中国气象局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中山大学
  • 8篇上海市气象局
  • 6篇兰州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培...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湖北省气象局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作者

  • 257篇吴国雄
  • 85篇刘屹岷
  • 24篇段安民
  • 20篇毛江玉
  • 16篇任荣彩
  • 16篇李伟平
  • 15篇包庆
  • 13篇刘新
  • 12篇宇如聪
  • 12篇何编
  • 10篇刘辉
  • 10篇刘平
  • 9篇周天军
  • 7篇王在志
  • 7篇何金海
  • 7篇王同美
  • 7篇姚秀萍
  • 7篇张琼
  • 6篇曾庆存
  • 6篇叶笃正

传媒

  • 77篇气象学报
  • 62篇大气科学
  • 13篇中国科学:地...
  • 6篇高原气象
  • 6篇中国科学(D...
  • 6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基金
  • 4篇第一届中国大...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四次全国动...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12篇2008
  • 12篇2007
  • 17篇2006
  • 18篇2005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温异常对台风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5
1992年
本文利用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GFDL)的低分辨气候模式进行数值试验,以研究海温异常对台风形成的影响.试验采用恒定8月气候条件和海表温度(SST).海温异常(SSTA)被置于北太平洋不同区域.结果表明,台风生成频率在暖SSTA区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暖SSTA区低层辐合的增强一方面使低空气旋式环流和高空反气旋式环流加大,另一方面导致低层水汽向该区辐合,使潜热释放加强,对流加剧所致.此一机制被用于解释台风频率和ENSO事件的相关.在冷ENSO年份,西北和西南太平洋台风增多不仅是由于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冷,还与西太平洋SST异常暖有关.
吴国雄
关键词:海温台风
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展望--第61期“双清论坛”综述
201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61期双清论坛"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于2011年4月12-13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活动得到我国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率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与会专家围绕"海-气相互作用的区域特征"、"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变暖"、"年代际气候变化的机理及可预测性"、"季节一年际气候变率的几个研究热点"、"台风一海洋相互作用的动力和热力过程"以及"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学建模"等6个中心议题作了12个大会专题报告。论坛分析和提炼了该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凝练出在未来5—10年中我国在"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领域最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
苏纪兰吴国雄周天军陈大可王桂华
关键词: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热带、副热带海陆分布与青藏高原在亚洲夏季风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2
2006年
通过一系列的理想数值试验,研究了亚、非地区热带次尺度的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大地形在亚洲夏季风形成中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海陆分布的存在以及海陆分布的几何形状对亚洲夏季风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下垫面全是海洋,没有陆地时,无季风现象的存在.当仅有副热带大尺度陆地,而缺乏南亚次尺度陆地和非洲大陆热带陆地时,夏季无明显的越赤道气流,仅在欧亚副热带陆地的东南部有弱的季风,无印度、孟加拉湾和南海夏季风.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非洲大陆热带陆地的存在,在夏季引导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赤道转向为西南气流,使得南海的北部、中南半岛、孟加拉湾和印度半岛、阿拉伯海上空的低层为强西南气流控制,印度、孟加拉湾和南海夏季风产生.副热带陆地向热带的深入对副热带陆上产生夏季强对流性降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的存在加强了高原东侧的季风,使得季风区向北发展,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起放大器的作用;减弱了高原西侧的季风,使得季风区向南收缩.
梁潇云刘屹岷吴国雄
关键词:海陆分布青藏高原印度夏季风
GOALS/LASG模式对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被引量:8
2004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最近发展了全球海洋 大气 陆面耦合气候模式系统 (GOALS)的新版本 ,实现了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 (R42L9)与海洋环流模式 (T63L3 0 )在 40°S~ 40°N之间的开洋面上海 气通量交换的完全耦合。该模式系统已积分了 40a ,基本上不存在明显的气候漂移。文中通过对所模拟的后 3 0a平均的热带、副热带地区海温、海表风应力、洋面净通量和降水等的气候平均态与多种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GOALS模式基本上模拟再现了当今气候的一些主要特征 ,对热带气候平均态已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但也注意到 ,与观测相比 ,区域性差异是明显存在的 ,比如沿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区和靠近南美沿岸的东太平洋海域以及印度洋海表温度明显偏高约 2℃ ,所模拟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冷舌西伸明显 ,造成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明显偏冷等偏差。这些模拟误差 ,与模式中海表风应力和洋面所得到或释放的净热通量有密切的关系。
吴统文吴国雄王在志宇如聪
关键词:海洋环流模式气候平均态
1998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短期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8
2003年
通过对 1998年 7月副热带高压短期结构及其演变的诊断 ,指出 5 0 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内并非均一的下沉运动 ,而是多处、多时存在上升运动 ,这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复杂的动力和热力性所决定。诊断还发现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区下方的近地面层 ,多存在一个辐散下沉层 ,这是副热带高压内天气一般多晴空或少云的主要原因。利用动力学理论 ,研究副热带高压的复杂结构的成因 ,指出在 5 0 0hPa副热带高压的西部 ,高低空风场的分布决定了该区域必然多上升运动 ;
任荣彩吴国雄
关键词:夏季副热带高压热力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结果的新证据被引量:22
2006年
过去数十年间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但迄今为止还缺少能将其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证据.通过对历史观测资料的分析,本文发现高原气候变暖的同时伴随有显著的气温日较差的减小.另外,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高空再分析资料还表明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附近也有明显的气温上升趋势,而平流层低层则是变冷的趋势.这些特征在两个参与国际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的耦合气候模式的20世纪CO_2浓度情景试验中成功再现,而两个模式的工业化前情景试验中都没有这样的特征.这意味着最近数十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暖很可能主要是由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所引起,并且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比全球其他地区更显著.
段安民吴国雄张琼刘屹岷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东亚副热带季风特征及其指数的建立被引量:36
2003年
基于大气对流活动和非绝热加热的分析 ,给出东亚夏季风区域变化特征 ,客观地确定东亚副热带季风及热带季风对流强度 ,并由此建立其与大尺度季风环流的内在联系 ,提出分别用所对应区域经向风垂直切变来构造季风指数。对比分析显示 ,上述季风指数在反映夏季环流和降水等方面效果显著 ,能很好地刻划东亚夏季风强度。同时指出 ,东亚副热带季风指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长江中下游降水密切相关 ,在空间场上表现出东亚 /太平洋型 (EAP型 )遥相关特征。高指数年副高偏南 ,长江中下游为涝 ;低指数年则相反。
周兵何金海吴国雄韩桂荣
关键词:副热带季风
Response of the Indian Ocean mixed layer and upper layer current to the Tibetan Plateau thermal forcing in late spring
段安民赵宇孙睿藻吴国雄
NCEP/NCAR(Ⅰ、Ⅱ)和ERA40再分析加热资料比较被引量:15
2011年
气候统计和诊断分析常用到NCEP-1、NCEP-2和ERA-40再分析资料。其中的加热资料为C类资料,对其使用常常存疑。对上述3类资料中的垂直积分的总加热率和地表感热通量进行比较,以分析其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高原和亚洲热带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垂直积分的总非绝热加热在空间分布上三套资料基本一致,NCEP两套资料在大值中心的分布上相似,但量值上NCEP-2和ERA-40比较接近,此外ERA-40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加热估算比NCEP大;对于青藏高原区域平均的非绝热加热,无论是季节变化还是年际变率,三套资料在量级以及变化趋势上都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平均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三者相关系数超过99%甚至99.9%置信度检验,因此对亚洲包括青藏高原地区使用再分析加热率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可行的。
王同美吴国雄应明
关键词:非绝热加热再分析资料青藏高原
陆面过程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SSiB与IAP/LASG L9R15 AGCM耦合及其模式性能被引量:33
2000年
利用陆面过程模式 SSi B与 IAP/LASG发展的 L9R1 5AGCM的耦合 1 0 a积分试验 ,研究了全球尺度大气与地表的水分和能量交换以及陆地与大气环流和气候的相互作用。模拟表明 :SSi B模式可模拟出陆地上较为真实的表面通量及其日变化 ,较好地定量描述土壤 -植被 -大气连续体系 ( SPAC)中能量和水分的传输过程。因此 ,将其引入气候模式中能够模拟出比 CTL- AGCM更合理的气候平均状态、水汽分布以及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特别是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独特的地域性 ,再现了大气环流 ,尤其是陆面气候的基本特征。并指出 ,陆面过程参数化的引进及其陆面状况的变化显著地改善了全球陆地上的水分平衡状况。利用改进的再循环降水模式 ,进一步研究了陆面过程参数化明显改进降水模拟的物理机制。指出全球陆地 ,特别是盛夏北半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再循环降水率明显减小 ,与陆面上表面潜热通量的显著减小区一致 ,从而克服了许多未耦合陆面过程的 AGCMs因对地表水过程非常简单地参数化导致的普遍存在着整个陆地降水偏高 ,改善了全球陆地上的水分平衡状况。因此 ,在充分耦合的陆气环流模式中模拟的降水分布与实况接近。
孙岚吴国雄孙菽芬
关键词:陆面过程气候影响数值模拟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