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B/S应用系统用户权限管理被引量:1
- 2008年
- 在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思想基础上,以数据安全为中心,引入用户权限分级管理的理念,采用用户组、用户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大规模应用信息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模型。给出了该模型在B/S应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较为详细地讲述了用户权限数据库设计、模块权限控制流程和用户权限管理人机接口设计。
- 代英明吴昌盛
- 关键词:权限管理用户组角色
- 基于Oracle8i的数据库性能优化被引量:3
- 2004年
- 主要从数据库库结构、系统参数的调整和数据库动态调整等方面介绍了数据库服务器(Oracle8i)的性能优化方法。
- 代英明吴昌盛
- 关键词:ORACLE共享池
- 虚拟装配与CAD之间的信息交换
- 该文指出了虚拟的产品零部件模型在CAD系统与虚拟装配系统之间的差异.通过分析指出了进行虚拟装配应当从CAD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内容,如何使用CAD提供的接口和API获取零件的装配信息以及如何在虚拟装配系统中使用所提取的装配约...
- 汪代勇吴昌盛
- 关键词:虚拟装配CAD信息交换
- 文献传递
- 产品虚拟装配培训系统的研究
- 虚拟现实技术为产品的装配培训提供了一种高效、互动的途径.该文介绍了研究设计的产品虚拟装配培训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开发工具以及系统内核的总体结构,着重探讨了装配工艺路径有效性检查和路径合成两项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一种面片级的...
- 吴昌盛汪代勇代英明
- 关键词:虚拟装配虚拟现实技术仿真培训系统装配工艺
- 文献传递
- 多用户实时共享的CAD数据交流工具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多用户共享的CAD数据交流工具是新一代网络CAD系统中进行网络决策交流的关键,网络环境下图形数据实时传输与显示的性能是其中难点。该文分析了应用共享解决方案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事件驱动和消息传递机制的解决方案,应用Java2D/3D技术研究出了一种网络环境下多用户的图形同步操纵与显示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图形数据的网络传输量,提高系统响应的速度,并对其进行了软件实现,程序运行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王先祥吴昌盛
- 关键词:多用户共享
- 智能车间图纸无纸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针对智能车间实施过程中加强技术状态管控、推行制造现场图纸无纸化的需求,提出图纸无纸化技术路线,并对其中的异构设计数据管理、BOM构建和演变过程、现场设计文件状态管控、大文件下载浏览等关键技术进行描述,最后基于现有信息系统架构,开发了对应的功能模块,介绍了实施图纸无纸化的效果。
- 吴昌盛张博唐云海白翱
- 关键词:设计BOM
- 多用户实时共享的CAD数据交流工具的研究
- 2003年
- 多用户共享的CAD数据交流工具是新一代网络CAD系统中进行网络决策交流的关键,涉及2D/3D数据的解读,多用户的实时共享和控制,网络环境下图形数据的传输与显示的性能等许多技术难点,本文分析了应用共享解决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事件驱动和消息传递机制的解决方案,应用Java2D/3D技术研究出了一种网络环境下多用户的图形同步操纵与显示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图形数据的网络传输量,提高系统响应的速度,并对其进行了软件实现,程序运行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王先祥吴昌盛
- 关键词:多用户共享
- 应用软件需求建模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需求建模方法已成为控制软件开发质量和进度的瓶颈。本文针对应用软件开发的需求特殊性,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业务流程的需求建模方法,并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代英明吴昌盛
- 基于统一语义的设备精度检验数据管理系统研制被引量:1
- 2020年
- 针对智能车间实施过程中推行设备工艺能力分组、计算机排产对设备精度定检数据规范化、结构化、数值化的管理需求,提出以统一语义为目的设备精度检验数据模型,研制了配套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介绍了系统研制思路和关键功能点,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对于充分利用设备定检数据、按精度选择加工工艺设备、开展预防性维修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 代英明吴昌盛白翱李智
- 关键词:设备维修
- 装配仿真系统中装配运动引导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针对在交互式装配过程中零件模型如何精确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零件装配特征、体素特征信息的装配运动引导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思想,给出了该方法在装配仿真系统中的实现流程。并对特征信息的获取、装配意图自动捕捉、受约束运动的实现、碰撞检测、装配约束的建立等实现该方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吴昌盛汪代勇代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