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礼杨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骨膜
  • 4篇细胞培养
  • 4篇成骨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源细胞
  • 3篇体外
  • 3篇来源细胞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体外培养
  • 2篇人骨
  • 2篇细胞培养技术
  • 2篇膜细胞
  • 2篇骨膜细胞
  • 2篇骨细胞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分化
  • 2篇成骨细胞
  • 1篇蛋白

机构

  • 7篇粤北人民医院
  • 6篇汕头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吴礼杨
  • 7篇熊英辉
  • 7篇贝抗胜
  • 4篇孙庆文
  • 3篇杜志坡
  • 3篇卢林俊
  • 3篇廖家成
  • 2篇刘延晓
  • 2篇苏宝金
  • 1篇刘建平
  • 1篇何崇儒
  • 1篇谢俊玲
  • 1篇钟扬
  • 1篇黄旭萍
  • 1篇王翠
  • 1篇季国庆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骨形态发生蛋白7成骨预处理聚乳酸三维支架的体外培养
2016年
背景:为改善聚乳酸的细胞亲和性,前期实验在其表面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功能基团,制备了经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预处理的聚乳酸三维支架。目的:验证经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预处理聚乳酸三维支架与骨膜来源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取传至3代后成骨诱导分化的人骨膜来源细胞,实验组以1×10~9 L^(-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含聚乳酸支架的培养板内,聚乳酸支架预先经含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成骨诱导培养液浸泡24 h;对照组直接以1×10~9 L^(-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培养板内。培养后1,3,5,7,9,11 d,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培养后3,6,9,12 d,电镜下观察细胞-支架复合体。结果与结论:1细胞增殖结果: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型,实验组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较快,平稳期细胞数目明显下降,对照组平稳期细胞数目继续上升。2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复合培养3-6 d时,支架表面细胞黏附数量逐渐增多,细胞生物状态良好,细胞器旺盛,至第9天,开始出现细胞老化及凋亡。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培养3-9 d时,支架表面细胞黏附数量逐渐增多,增殖旺盛,至12 d时见凋亡细胞。4结果表明,经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预处理聚乳酸三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其与细胞复合培养1周为较佳的体外复合培养时间。
贝抗胜刘延晓熊英辉吴礼杨卢林俊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膜生物材料
人骨膜来源细胞在聚乳酸三维支架体外成骨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人骨膜来源细胞在聚乳酸(PLA)三维支架体外培养成骨的可行性及其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取材于成人胫骨骨膜,组织块法分离出骨膜细胞并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后进行定向诱导分化为骨膜来源成骨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分为诱导组和未诱导组,分别在5、10、15、20d取3个样本,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法及钙结节VonKossa染色法检测ALP和钙结节的表达。经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种至经含骨形态发生蛋白.7成骨诱导剂预处理的PLA三维支架和普通二维细胞培养板,1、3、5、7、9、11d采用CCKl8法测量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3、6、9、12d电镜下观察细胞在PLA的生长情况和超微形态特征。结果骨膜来源细胞经诱导分化其形态与成骨细胞相似,诱导组的ALP和钙结节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未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形,实验组对数生长期增殖较快,平稳期细胞数目明显下降,对照组平稳期数目则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外骨膜来源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超微形态学结构。结论体外骨膜来源成骨细胞与PLA三维支架复合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增殖力和超微形态学结构;体外复合成活后应在第8,9天及时转入体内生长以发挥骨修复作用。
贝抗胜刘延晓熊英辉吴礼杨卢林俊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培养技术超微结构
人骨膜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基因表达和功能检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并鉴定骨膜细胞经骨形成蛋白7(BMP7)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方法成人胫骨骨膜常规体外细胞培养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BMP7加成骨辅助剂和单纯成骨辅助剂进行体外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第5、10、15和20天分别采用Real陆ne-PCR检测骨钙素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ealein,OCN)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水平,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糖胺聚糖(GAG),RealTime-PCR检测Ⅱ型胶原基因,比色法检测细胞ALP活性,ALP染色法检测ALP,VonKossa染色法检测钙结节。结果两组骨钙素基因表达及上清液ALP、骨钙素、骨桥蛋白的含量均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胞的ALP和钙结节染色阳性率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及Ⅱ型胶原基因表达表现为先高后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膜细胞在BMP7诱导下体外大量增殖和分化成骨,表达出明显的成骨特异基因,并具有合成分泌成骨特异蛋白的功能;成骨化过程中,除直接分化成骨外,还存在部分细胞先经软骨形成再钙化成骨的现象;经骨膜细胞.BMP7途径在体外获取大量成骨细胞可用于组织工程的体外构骨及临床应用。
贝抗胜杜志坡熊英辉廖家成苏宝金吴礼杨孙庆文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骨膜细胞成骨分化细胞功能
BMP4诱导人骨膜来源细胞成软骨分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BMP4在体外培养诱导人骨膜来源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以小腿截肢患者胫骨骨膜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分离骨膜来源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
吴礼杨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织块法
文献传递
颈椎前路术后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超声雾化和氧气驱动雾化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临床效果,为防治颈椎前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提供最佳雾化方式。方法收集实施颈椎前路手术后围手术期的患者50例,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n =25)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n =25)两组,实施相应的雾化吸入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5 min 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雾化吸入期间患者胸闷、喘憋等缺氧症状发生率、雾化吸入后24 h 排痰量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5 min SpO2相似,均在90%~95%之间。超声雾化吸入组雾化后5 min SpO2有所下降,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患者在雾化5 min 后 SpO2则有所上升。两组患者间雾化吸入后5 min 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雾化吸入组治疗期间出现3例呛咳、胸闷症状,另有 3例患者 SpO2急速下降至低于90%。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治疗期间无上述或其他缺氧症状发生。两组患者间缺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 P =0.022)。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24 h 排痰量相似,肺部感染发生率也相似,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相似,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患者缺氧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谢俊玲熊英辉华锦嫦温新颜黄旭萍吴礼杨
关键词:颈椎前路术后超声雾化氧气驱动雾化肺部感染
成骨因子BMP7在骨膜细胞体外培养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探讨成骨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在骨膜细胞体外培养中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取材于成人胫骨骨膜,常规细胞培养法行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BMP7加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和单纯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膜细胞形态特征.每组分别在第5、10、15、20天设3个样本,采用ALP试剂盒法及钙结节Von Kossa染色法分别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ALP和钙结节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膜细胞在体外生长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形成的成骨细胞增殖良好,形态一致.细胞早期呈梭形,饱满透明,立体感强;分裂期呈立方形或短柱状;后期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宽梭和不规则形.由BMP7诱导的骨膜细胞的成骨标志物ALP和钙结节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再生能力,BMP7在体外培养中具有明显增强骨膜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作用.
贝抗胜孙庆文熊英辉季国庆苏宝金廖家成杜志坡吴礼杨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膜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培养
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滑膜组织来源的类成纤维细胞对人Burkitt淋巴瘤(BL) 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患者滑膜组织来源的类成纤维细胞对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Raji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分离和培养来自ONFH患者滑膜组织的原代类成纤维细胞,随后将其与Raji细胞共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Raji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Raji细胞中P53、P21及CD9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ONFH滑膜来源的细胞为贴壁的类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组中的Raji细胞增殖速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只培养Raji细胞)。相对于单独培养组,共培养24h后,P53、P21及CD9的表达量分别为0.82(P<0.05)、1.75(P<0.05)及1.99(P<0.05),48h后,则分别为0.72(P<0.05)、1.03及0.56(P<0.05)。结论在共培养条件下,ONFH患者滑膜组织来源的类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调控Raji细胞中P53、P21及CD9的表达来促进Raji细胞的增殖。
王翠何崇儒吴礼杨钟扬孙庆文
关键词:RAJI细胞
骨形成蛋白信号转导及调控被引量:8
2012年
背景:骨形成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具有很强的诱导成骨能力。目的:对骨形成蛋白功能、信号转导及调控机制及其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Medline(1999/2010)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骨形成蛋白、骨形成蛋白受体、Smad蛋白、信号转导、信号调控"和"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receptors,Smads,Signal transduction,Signaling regulation"。从骨形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骨形成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及调控,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疾病3方面进行总结。共检索到110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7篇文章。结果与结论:骨形成蛋白主要通过Smad依赖性和Smad非依赖性2条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此过程受到细胞内外许多蛋白的调控,此外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异常与人类某些疾病密切相关。
吴礼杨贝抗胜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SMAD蛋白信号转导信号调控
人骨膜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人骨膜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胫骨骨膜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细胞,完全培养基培养,通过倒置硅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锥虫蓝染色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分析细胞表面抗原。随机分为3组,成骨实验组和成软骨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的定向培养剂,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甲苯胺能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指标。结果骨膜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贴壁乍长,细胞牛K曲线证实骨膜细胞传至第9代仍保持良好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阿抗原CD90及CD105呈阳性;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证实成骨实验组分化后细胞碱性磷酸酶及钙结节呈阳性,成软骨实验组分化后细胞蛋门聚精及Ⅱ型胶原呈阳性,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呈阴性。结论骨膜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间允质干细胞的特性和良好的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其定向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均具有各自明显的细胞功能表达。
贝抗胜吴礼杨孙庆文熊英辉杜志坡廖家成
关键词:骨膜
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观察其腰腿痛、VA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腰腿痛评价标准,优74例,良7例,差12例,优良率为87.1%,但随访期间症状复发率达20.4%。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但远期椎体易丢失稳定性,应当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从而降低复发率。
卢林俊刘建平熊英辉贝抗胜吴礼杨
关键词:植骨内固定术髓核摘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