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千里 作品数:23 被引量:524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冶金工程 更多>>
大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以长江、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2 2015年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不同纬度带大河三角洲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曲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相近纬度带的长江、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剖析了全新世中期无“高于现代平均海平面”的“壅水”现象,认为直布罗陀海峡、加勒比海岛屿和白令海峡对北极圈南下融水进入地中海、墨西哥湾和西太平洋起到了限制作用。大量的研究还表明,距今约7ka时尼罗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低于现今约14m,而此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约为-lOm,长江三角洲仅约为-5m;随后,它们的差距逐渐减小,反映了沉降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论文提出一种利用全新世三角洲沉积层序、结合相对海平面曲线来判断区域沉降差异的方法;总结了三角洲古地形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模式,以及利用三角洲新石器遗址“最低居住面”重塑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路径。这些均为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地貌环境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 陈中原 刘演 陈静 孙千里关键词:全新世 相对海平面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5 2001年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对流水和风成沉积物研究表明,河流沉积物由细粉砂级悬移组分和中砂至细砂级跃移组分叠加组成;封闭湖的碎屑沉积物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搬运的细粉砂级悬移组分;风成砂由高度分选的近源跃移砂组分与细粒大气背景粉尘叠加组成;黄土由低空近源的悬移粉砂组分与高空运源悬移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北太平洋粉尘只有高空西风搬运的悬移细粒组分,该组分的粒度在中国沙漠、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的风成物中表现出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该系统中高空悬移并分散于大气中的背景粉尘。 孙东怀 安芷生 苏瑞侠 吴锡浩 王苏民 孙千里 David Rea Jan Bloemendal关键词:分布函数 沉积物 全新世流域季风气候变率及人类活动响应 孙千里关键词:季风气候 气候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 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28 2001年 处于北方环境敏感带的封闭湖泊岱海 ,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岱海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较为丰富的降水及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容易沉积成分较粗的陆源碎屑颗粒 ;当湖面较低时 ,缩短了沉积物搬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 ,也容易使沉积物粗颗粒组分增加 ,但仅从平均粒径大小上很难对其沉积作用形式作出判断。通过对岱海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 ,讨论了湖泊的几种可能沉积作用 ,区分了正常流水沉积与极端条件下风力作用以及水流与风力作用混合沉积 ,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 ,在岩心 12 .34~ 14.18m段 ,即10 .5 ka前具有低湖面、气候寒冷。 孙千里 周杰 肖举乐关键词:粒度特征 古环境 岱海 湖泊沉积物 长江三角洲全新世地层中潮滩沉积磁性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2016年 对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南通地区NT钻孔(长60.9 m)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并结合岩性特征、粒度、漫反射光谱(DRS)等手段,探讨了全新世早、晚期潮滩沉积的磁性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NT孔自下而上可分为6层(U1~U6层),其中U2层下部(49.9~44.8 m)和U6层(7.5~0.3 m)为潮滩沉积,具有较低的退磁参数S比值及较高的硬剩磁(HIRM)和SIRM/χ,表明反铁磁性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等含量和比例较高。结合漫反射光谱(DRS)分析,发现U6层上部盐沼(1.5~0.3 m)赤铁矿和针铁矿富集,U2层下部的盐沼仅富集赤铁矿。这一差异与U2层和U6层形成的时期和沉积环境有关。U2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且曾长期暴露地表,有利于赤铁矿的形成,其后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盐沼不断垂向加积,始终处于水下环境,不利于针铁矿的形成;U6层形成于晚全新世三角洲海岸的进积过程中,氧化还原相互交替的环境有利于针铁矿的形成,后期成陆后的成土作用生成了较多的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研究表明,全新世三角洲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形成的盐沼具有不同的磁性特征,磁性特征的研究可以提供潮滩沉积环境演变的信息,对三角洲古环境重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白雪莘 张卫国 董艳 潘大东 王张华 孙千里 陈静 陈中原 刘晋嫣关键词:全新世 磁性特征 针铁矿 长江三角洲 岱海湖泊沉积碳酸盐的高精度铀系测年 被引量:9 2001年 应用热电离质谱(TIMS)技术,在样品量极少(0.0186-0.143 g)的情况下测定了岱海沉积物样品中文石的年龄,其值在(8740± 601)-(10446±489)a之间,未校正年龄测量精度2%-3%,校正年龄精度4.7%~9.8%,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测年结果结合岱海沉积物在 10.5 kaBP前粒度值突然变大,其频率曲线表现为粗颗粒占优势的单峰~双峰态的特征,似显示了降温、水动力条件减弱、风力作用加强的过程,与前人作出的该阶段处于降温时期且岱海湖面缩小的结论相一致,表明TIMS铀系法测定的年龄是可信的. 孙千里 周杰 彭子成 刘卫国 肖举乐关键词:岱海 热电离质谱 文石 测年 铀系 岱海沉积记录的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特征 被引量:78 2006年 岱海两支岩芯独立的高分辨率代用指标序列揭示了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的气候环境特征。研究表明,在约7.9~3.5kaB.P.期间,岱海流域出现植被繁盛、生产力相对增强和降水丰富的状况,显示气候条件相当适宜;而在约10.0~7.6kaB.P.期间,流域气候以相对干燥为特征。这与早先认为的岱海流域全新世初期为适宜期,且降水丰富的结果明显不同。比较岱海与鄂尔多斯-内蒙古高原中部其他湖沼记录,季风/干旱过渡区的气候适宜期基本集中在约8~3kaB.P.的全新世中期,尽管各记录在适宜期的起止时间、表现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一方面可能体现了不同的局地地形、植被、水文条件等对区域水热条件的不同反馈,另一方面则可能暗示不同的沉积序列、测年材料之间难以进行精细的对比。沉积序列的连续性、稳定性及高分辨率、测年材料的适用性是进行全新世气候、环境特征研究的前提。 孙千里 肖举乐关键词:岱海 中全新世以来杭州湾古气候、环境变迁及对良渚文化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在杭州湾西部良渚古城遗址附近获取的沉积物岩芯,试图通过高精度加速器质谱(AMS)测年以及多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来揭示中全新世以来良渚地区的气候、环境变迁历史,进而讨论其与良渚文化消亡的可能联系.对沉积物的有孔虫分析显示:在大约7500 5200 cal a B.P.期间,研究区为富含有孔虫的潮滩相沉积环境;而约5200 cal a B.P.以来,有孔虫逐渐消失,反映了研究区逐渐脱离海水影响成陆的过程.孢粉记录显示:研究区在约5200 5000 cal a B.P.期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植被为主,伴有少量针叶植被,气候总体上相对暖湿.而在大约5000 4000 cal a B.P.期间,针叶植被的相对增加总体反映了趋于凉湿的气候.在约4000 1500 cal a B.P.期间,虽然常绿阔叶植被重新占据相对优势,但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同时落叶阔叶类植被增加,表明了趋暖偏干的气候;同时,该段水生草本、蕨类植被和藻类的相对增加或许反映了研究区下垫面开始沼泽、湿地化的趋势.约1500 400 cal a B.P.期间,木本植被整体呈减少趋势,陆生草本植被则大量增加,针叶植被进一步减少,表明气候进一步趋干;同时,水生草本和藻类的急剧增加,可能反映了湿地化加剧的状况.最近约400 cal a B.P.以来,针叶植被急剧增加,常绿阔叶植被减少,可能反映了气候突然变冷的过程.岩芯下段禾本科孢粉(>40μm)的出现与研究区脱海成陆的时间相吻合,这表明良渚时期(大约5000 4000 cal a B.P.)研究区水稻种植已有一定规模.但在大约4000 cal a B.P.前后的良渚文化末期,禾本科孢粉浓度一度出现降低,这可能反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的减弱,其与良渚文明衰落的时间基本吻合.总体上看,这一变化发生在趋干的气候背景以及沼泽化、湿地化加剧的下垫面条件下,暗示了气候、环境因素对良渚文明的衰落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刘演 李茂田 孙千里 陈中原关键词:中全新世 古环境演变 古气候 孢粉 良渚文化 北方环境敏感带岱海湖泊沉积所记录的全新世中期环境特征 被引量:35 2006年 对中国北方环境敏感带封闭湖泊岱海获得的高质量沉积物岩芯,进行了年代学、以及有机质含量(TOC,TN)、碳酸盐含量(CaCO3)和孢粉等代用气候环境指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岱海沉积物中TOC,TN等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孢粉百分含量、孢粉通量的变化相当吻合,并在约6.7~3.5kaBP(日历年约7.6~3.6kaBP)期间达到全新世以来的高值;6.7kaBP以来,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也在6.7~3.5kaBP期间达到峰值;而在早全新世及中全新世早期9.0~6.7kaBP(日历年龄约10~7.6kaBP)期间,相对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孢粉通量却对应较高的碳酸盐含量.上述关系揭示:在6.7~3.5kaBP期间,岱海流域生产力、有效降水条件均得到很大增强,进而有可能在水动力条件增强的情况下,携带较多的流域有机质、花粉以及碳酸盐类物质入湖,并造成有机质和碳酸盐的同时富集.而9.0~6.7kaBP期间,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孢粉通量以及高碳酸盐含量恰恰说明在流域有效降水减少、植被相对匮乏的背景下,湖泊自身可能的高蒸发率.二者具有不同的气候环境背景.基于上述认识,认为中全新世6.7~3.5kaBP期间极可能是岱海流域降水充沛、植被丰盛的气候适宜期,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中全新世早期或早全新世. 孙千里 周杰 沈吉 程鹏 吴枫 解修平关键词:岱海 全新世中期 湖泊沉积 环境特征 长江流域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4年 根据1960 2000年间长江大通水文站记录的水、沙以及硅、氮、磷等数据,结合1954 2006年间长江流域库容大于108m3的162座水库的库容、上游径流量、总磷等数据,利用Vollenweider模型分析了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DSi)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s相比1960s,长江入海DSi通量下降了约1.85×106t/a,减少了大约25.3%;入海DSi通量的下降与流域径流波动、入海悬沙通量下降以及溶解无机氮通量的增加紧密相关.2)流域水库明显改变径流的自然过程,增加径流的滞留时间,流域90%以上的水库对上游径流的滞留时间超过0.05年,水库产生显著的DSi"生物过滤器"效应.模型计算显示流域大型水库对DSi的累计滞留量可达0.85×106t/a,占年均入海DSi通量(1990 2000年)5.4×106t的15.7%,是入海DSi通量减少量(1.85×106t/a)的45.9%.3)根据保守估计,流域162座大型水库内泥沙累计淤积量达6.75×108t/a,不仅使悬沙入海通量显著下降,而且造成大量颗粒吸附的外源和内源DSi颗粒沉淀,这对入海DSi通量减少也起到重要贡献.但目前对水库"泥沙过滤器"的滞留机理并不清楚,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李茂田 孙千里 王红 刘演 赖小鹤关键词:长江流域 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