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宪荣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泥
  • 3篇臭氧
  • 3篇臭氧氧化
  • 2篇剩余污泥
  • 2篇脱氮
  • 2篇脱氮除磷
  • 2篇污泥减量
  • 2篇污泥减量化
  • 2篇减量化
  • 2篇除磷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消化
  • 1篇有机物
  • 1篇溶解性有机物
  • 1篇生物气
  • 1篇生物脱氮
  • 1篇生物脱氮除磷
  • 1篇剩余污泥厌氧...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厂

机构

  • 5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创业环保...

作者

  • 5篇孟宪荣
  • 4篇刘东方
  • 2篇于洁
  • 1篇唐云鹭
  • 1篇李克勋
  • 1篇于非凡
  • 1篇吕建波
  • 1篇王艺
  • 1篇刘范嘉
  • 1篇杨博凯

传媒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Zn-Fe-LDH对磷酸盐的吸附与去除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Zn-Fe-LDH,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吸附原理,通过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验证材料的吸附效果。分析表明,Zn-Fe-LDH材料孔隙结构发达,层状结构清晰,与Mg-Al-LDH材料(传统水滑石)相比吸附速率快、容量高,是更为优秀的吸附材料。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对比及共存离子影响实验证明了有磷酸根离子在离子交换作用下进入LDH;材料用量0.5 g/L,处理质量浓度30 mg/L磷溶液,处理时间2 h,此时Zn-Fe-LDH对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6.26%;溶液pH对除磷效果影响较大,而常见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小。
杨博凯刘东方吕建波孟宪荣王艺
关键词:共沉淀法LDH磷酸盐
臭氧氧化污泥减量和碳源回收利用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将臭氧氧化技术和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结合,考察了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和碳源回收用于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可行性。A2/O工艺运行稳定后,控制臭氧浓度为25 mg/L,对剩余污泥连续破解并投加到缺氧池。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后,混合液中的SCOD浓度增加到氧化前的3.5倍,对SS和V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8%和42.3%;经过臭氧氧化的剩余污泥回流到A2/O系统后,使C/N和C/P值均提高了约一倍,但是脱氮除磷效率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DO浓度过高,破坏了厌(缺)氧环境;同时,所释放的COD中能够被微生物快速利用的较少。
孟宪荣刘东方刘范嘉于非凡于洁
关键词:臭氧氧化污泥减量化
利用强化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强化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经重力浓缩,之后加入一定量次氯酸钠,快速搅拌后送入超声波反应器中进行超声处理。经过超声波和次氯酸钠的共...
刘东方李克勋唐云鹭孟宪荣
文献传递
臭氧氧化污泥减量和碳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将臭氧氧化技术和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结合,研究了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和碳源回收用于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可行性。A2/O工艺稳定运行,控制臭氧浓度为50mg/L,对剩余污泥连续破解并投加到厌氧池.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后,...
孟宪荣刘东方刘范嘉于非凡于洁
关键词:臭氧氧化生物脱氮除磷污泥减量化剩余污泥
臭氧氧化污泥碳源回收利用技术可行性研究
目前,污水处理厂面临污泥产量大、处理处置难和脱氮除磷效率低两大问题,污泥细胞破壁技术可以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和内碳源回收,因而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臭氧氧化技术因具有氧化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
孟宪荣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臭氧氧化脱氮除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