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笑
-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天问》文体与屈原“呵壁”说再检讨被引量:2
- 2015年
- 王逸《〈天问章句〉序》提出屈原"呵壁"而作《天问》。这是研究《天问》创作问题的起点。历代学者对此说持续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仍有诸多疑问尚未解决。从《天问》的文体辨析出发,对"呵壁"说重新审视,可知王逸所言虽有合理之处,但与《天问》的创作过程并不完全契合。
- 姚小鸥孟祥笑
- 关键词:《天问》文体
- 清华简《赤(鳥咎)之集汤之屋》开篇“曰”字的句读问题
- 2014年
- 清华简《赤(鳥咎)之集汤之屋》首句"曰故(古)有赤(鳥咎)……"中,"曰"字是一个独立的语义单位,具有特殊的文体意义,表示叙述古史的开始。"古"字与下文相连,形成另一意义单位。因此,此句应当在"曰"字后读断。如此断句,则与全篇讲述古代历史传说的内容相合。由此,还可以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早期小说借鉴史学著作的印记。
- 姚小鸥孟祥笑
- 参军服色与参军戏的起源及流变
- 2022年
- 参军戏是唐宋时期盛行的戏剧样式,服色是参军戏研究的重要问题。王国维提出参军服色有白、黄、绿三种,学者多因之而有所辨析。纵观参军戏的发展历程,白色非参军之职的服色,亦非参军戏中角色之服色,而是参军戏本事中犯官的服色。参军服色经历了黄、绿到诸色的变化,反映了参军戏的发展过程。黄色是参军戏形成之初所扮官员的服色。绿衣是参军戏定型时,参军这一脚色的标志性装扮。后期的参军戏其搬演内容不限于弄假官,参军脚色因扮演不同戏剧角色而服色各异,可称之诸色。北宋时期出现参军色之名,参军色在节庆乐事中承担指挥、调度职责,其服色为红色。戏剧服饰是舞台构成之一,是戏剧程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军服色的变化伴随着参军戏及参军脚色的形成与演变。这一现象在中国戏剧进程和戏剧脚色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
- 孟祥笑
- 关键词:参军戏参军服色
- 韩休墓“乐舞图”的舞容情态与搬演组织——兼答张裕涵、曹飞的质疑
- 2023年
- 关于韩休墓“乐舞图”的内容,学者多认为是舞蹈表演场面。从画面诸要素出发,结合相关的文物图像资料可知,该图展现了多方面的戏剧要素,与唐代盛行的歌舞剧《踏摇娘》相契合。“乐舞图”中的竹竿子,指挥戏剧表演,和后场人员配合引导演员上场等,与宋金杂剧中的引戏色功能类似。凡此,皆反映了唐代戏剧表演和搬演组织的完备程度,显示出有唐一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关键阶段。
- 孟祥笑
- 孔子的“天命观”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读被引量:3
- 2012年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篇。正确理解这句话,须从孔子的"天命观"入手进行研究。根据《论语》提供的资料,结合《礼记》等《论语》以外的传世文献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加以分析,"子罕"句应理解为孔子很少谈论利,但他敬畏天命,称举仁德。
- 姚小鸥孟祥笑
- 关键词:孔子天命观《郭店楚简》
- 二重证据法与《周易》研究的典范——读李学勤《周易溯源》札记被引量:1
- 2016年
- 李学勤先生所著《周易溯源》,是以"二重证据法"研究《周易》的典范。《周易溯源》主要对《周易》经传的年代、筮法、帛书《周易》经传以及《易纬》进行讨论,相关结论和方法不但推动了《周易》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 孟祥笑高中华
- 关键词:《周易》二重证据法
- 《戏曲丛谭》与参军戏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戏曲丛谭》是中国早期戏剧史论著,在当今的中国戏剧史研究中仍具有其学术价值,有关参军戏的讨论即为著例。华锺彦先生对参军戏的研究立足戏曲本体,并在此和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有唐一代,为中国戏曲变迁之重要关键"。近年在日本发现的《盘涉参军》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前瞻性。《戏曲丛谭》的相关研究方法对参军戏甚至整个唐代戏剧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 孟祥笑
- 关键词:参军戏
- 赋体文学源流与《招魂》的文体性质被引量:2
- 2012年
- 与《诗经》相比,《楚辞》各篇的文体性质相对复杂,《招魂》即为其例。历代学者都曾注意到《招魂》文章结构的特殊性,但皆未明确指出其赋体文学的性质。从文章结构和其他审美特征来看,《招魂》符合《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和《文心雕龙.诠赋篇》中所述赋体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篇经典的早期赋作。《招魂》的出现既有时代环境的因素,也是《楚辞》内部诸文体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它对当时及后世的赋体文学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 姚小鸥孟祥笑
- 关键词:《招魂》文体性质赋体文学源流
- 简册制度与《天问》的错简问题——以《天问》“女娲有体”句为中心被引量:3
- 2014年
- 《天问》的错简问题十分复杂,有无错简,错简应该如何整理,存在很大争论。纵观《天问》错简研究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学者对《天问》错简的整理往往"以意为之"。本文根据古代简册制度,结合出土简册实物和《楚辞》文本传承情况,对"女娲有体"等句进行分析,发现相关语句在王逸之前可能已经被错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应当成为《天问》错简研究的基本方法。
- 孟祥笑
- 《天问》“呵壁”说研究综论被引量:4
- 2015年
- 《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奇文,也是屈赋研究中疑问最多的作品之一,向为楚辞学者所关注。关于《天问》的创作缘起,王逸《〈天问〉章句序》中说,屈原于放流之中,“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儒傀,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疲)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何(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又说:“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这就是《天问》创作“呵壁”说之由来。
- 孟祥笑
- 关键词:《天问》综论《楚辞》创作缘起句序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