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公俊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资助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儿童和青少年胼胝体发育及其性别差异的MRI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过程中胼胝体的变化规律及其性别差异。方法:在微型计算机e-film2.0工作站中选取81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颅脑正中矢状面MRI扫描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10.0后,测量端脑和胼胝体及其亚区的面积。并对胼胝体发育的形态学规律及性别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胼胝体各亚区及总面积均与年龄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P〈0.01);男性和女性胼胝体Ⅰ区面积与年龄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胼胝体其他各区及总面积与年龄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两性胼胝体总面积及Ⅰ区、Ⅳ区和Ⅵ区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校正脑体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期,随年龄增长胼胝体各亚区面积同步增大。1~18岁年龄段胼胝体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脑体积在两性的系统差异所致。
- 季公俊王震寰隋东莉宋永瑞李成
-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性别差异磁共振成像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的脑功能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在不同症状发作状态时直肠气囊扩张刺激的脑区激活,以及其与肠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症状发作情况将IBS-D患者分为发作组(7例)、缓解组(5例)和持续组(6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6名。以初始感觉阈值、持续便意感阈值和80%最大耐受量作为直肠气囊扩张刺激容量进行fMRI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差异脑区进行两两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脑区和IBS-D患者肠道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肠易激综合征专用生命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受试者初始感觉阈值、持续便意感阈值和80%最大耐受量等直肠感觉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受试者直肠容量刺激状态下差异脑区为前扣带回皮质、顶下小叶和额中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作组患者前扣带回皮质、顶下小叶和额中回激活减低(P均〈0.05)。持续组患者额中回的活动性和肠道症状计分呈正相关(r=0.823,P=0.048);持续组患者额中回(r=-0.816,P=0.048)和顶下小叶(r=-0.860,P=0.028),缓解组患者额中回(r=-0.892,P=0.042)的活动性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持续组患者额中回(r=0.818,P=0.047)和顶下小叶(r=0.907,P=0.013)的活动性,缓解组患者额中回(r=0.914,P=0.030)的活动性与IBS-QOL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IBS-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直肠气囊扩张时均存在脑区激活,患者不同症状发作状态时发生改变的脑区有差异。
- 李田季公俊辛海威臧玉峰侯波朱丽明方秀才柯美云
- 岛叶及其深部结构非对称性的MRI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左、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及其深部结构的非对称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e-film工作站,选取30名正常人头颅横断面MRI图像的岛叶层面,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0.0软件中进行测量,得出岛叶区域左、右两侧95%可信区间典型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层两侧距离差异。结果:岛叶中央沟、前环岛沟、下环岛沟各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均数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占88%;其中岛叶中央沟区段(Z=-3~15 mm层面)、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Z=0~-9 mm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区段(Z=-9~9mm层面)距离左侧大于右侧,距离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典型层面两侧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及其深部结构区总体形态上,在岛叶中央沟区、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层面区域呈现出明显左侧大于右侧的趋势,此区域各结构的功能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及结构非对称性是否与大脑半球其他局部区域的结构与功能非对称性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 宋永瑞王震寰季公俊隋东莉李成
- 关键词:岛叶解剖学
- 季公俊个人简介
- 季公俊
- 颞上沟MRI形态学及拐点的立体定位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脑颞上沟在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Film2.1工作站中,将获取的29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扫描数据,采用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颞上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颞上沟可出现在Z=-36~48cmm区段的MRI横断层图像上(95%分布于Z=-30~42 mm层面上),并随着层面的上移而沟后移;矢状面上颞上沟分为前部的水平段及后部的升段;在Z=-6~6 mm层面上颞上沟出现明显向后上走行的与颞上沟前部呈较大钝角的拐点,在Z=-21~12 mm的横断面上颞上沟可出现多沟表现(95%分布于Z=-18~9 mm层面上).结论:本文结果可帮助颞上沟的快速识别和颞上沟周围重要结构的准确定位.
- 石祖强王震寰季公俊宋永瑞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局部脑活动及因果连接研究
- 伍妘季公俊臧玉峰廖伟金真刘娅莉李科曾亚伟方方
- 全面强直阵挛癫痫静息态功能连接脑网络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fMRI)功能连接分析技术,观察全面强直阵挛癫痫患者发作间期静息态脑网络的改变,探讨强直阵挛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52例全面强直阵挛癫痫患者与57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参与了本研究。采集闭眼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双侧丘脑,双侧后扣带皮质为种子点,观察丘脑网络、默认网络(DMN)在患者中的功能改变。结果组内单样本t检验结果提示,以双侧丘脑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模式主要分布于额顶叶,而以双侧后扣带皮质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模式主要表现为默认网络。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患者的丘脑与双侧运动皮层及右侧岛叶的功能连接增强,而与DMN脑区及基底节的功能连接减弱;而DMN内部与后扣带皮质的功能连接在双侧颞极、内侧前额叶和缘上回的功能连接减弱,而与双侧角回、丘脑和左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丘脑是强直阵挛癫痫网络的重要节点,它与运动皮层间增强的功能连接可能与癫痫发作时患者肌肉的强直阵挛有关。而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的异常可能与癫痫发作时的意识丧失有关。即使在发作间期,全面强直阵挛癫痫的脑功能也有着显著改变。
- 季公俊廖伟张志强卢光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