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宋国玄

宋国玄

作品数:2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星系
  • 6篇巨分子云
  • 6篇分子云
  • 4篇地球
  • 4篇地球自转
  • 4篇旋涡星系
  • 4篇宇宙
  • 4篇数值模拟
  • 4篇自转
  • 4篇恒星
  • 4篇恒星形成
  • 4篇值模拟
  • 3篇银河系
  • 3篇宇宙学
  • 3篇大尺度结构
  • 2篇星际
  • 2篇星际介质
  • 2篇星团
  • 2篇星系动力学
  • 2篇引力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25篇宋国玄
  • 3篇张同杰
  • 3篇郑大伟
  • 3篇陈兴明
  • 3篇罗时芳
  • 2篇赵君亮
  • 2篇马骏
  • 2篇林清
  • 1篇杨玉德
  • 1篇崔建华
  • 1篇束成钢
  • 1篇黄思琴
  • 1篇顾震年
  • 1篇沈有根
  • 1篇黄珹
  • 1篇成浩
  • 1篇陈大明
  • 1篇金文敬

传媒

  • 6篇天文学报
  • 6篇天体物理学报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天文学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1
  • 5篇1990
  • 4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涡星系随倾角的分布
2000年
研究了RC3星系表中旋涡星系随倾菜的分布,结果表明,在0°-80°之间,Sa,Sab,Scd和Sb星系随倾角的实际分布与Monte-Carlo随机分布在3σ内吻合较好,对Sb和Sbc星系几乎吻合,但对Sc星系却相差甚远,由以上的结果分析可知:在RC3星系表中,一些较侧向的旋涡星系,等光视短轴的值受核球的影响较大,同时,Sc星系的实际分布与Monte-Carlo随机分布相关工甚远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Hubble分类本身引息的,因为Hubble分类是在星系图像上进行,而旋臂的缠卷松紧程度却受倾角的影响,这样,一些较侧向的Sc星系就会被错分类到早型星系中,结果还直接表明,如果星系分类只是在图像上进行,则各类星系的光度函数就会出现偏差。
马骏宋国玄
关键词:旋涡星系倾角光度函数
三轴椭圆星系形态与初始弥散速度分布
1990年
本文对具有初始几何形状及维里系数相同,但初始速度弥散度分布不同的三轴椭球进行了数值模拟。四个模型的最后质点分布及等密度轮廓的图象表明,三轴椭球的塌缩是与初始弥散速度的分布密切相关的。而不同的初始弥散速度分布可能与原星系在薄饼中不同的碎裂时刻有关。
宋国玄陈兴明
关键词:宇宙学椭圆星系
动力分析与椭圆星系研究
1990年
对椭圆星系观测事实的解释经历了麦克劳林体、三轴椭球体及潮汐力作用下的旋转椭球体等不同模型的过程.这些模型的建立都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的.
宋国玄
关键词:星系动力学椭圆星系
刚体自转在巨分子云的聚合形成中的作用
2000年
分析在聚合形成机制下,巨分子云在刚体自转盘中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的巨分子云主要由其附近的分子云组成.由于速度弥散的作用,非弹性碰撞和自引力使分子云聚会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巨分子云是小质量的.如果较差自转存在,这些小质量的巨分子云便有更多的机会聚合在一起形成更大质量的巨分子云.这进一步说明,较差自转在巨分子云的形成中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张同杰宋国玄
关键词:星际介质分子云恒星形成星系动力学
盘状体系的旋涡性质
宋国玄
该工作主要利用密度波理论研究盘状体系的旋涡性质。所研究的盘状体系包括通常的星系,也包括土星环的轮辐的解释。在后一对象中不仅考虑了引力性质,而且把电磁性质也考虑进去。对土星B环中轮辐的形成通常是用带电微粒轨道理论的统计效应...
关键词:
超新星遗迹与银河系旋臂结构
1999年
从分子云演化的过程来讨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超新星遗迹数目.对银河系分子云的观测已经得到了许多可靠的数据.如果这一研究结果在分子云方面能使理论值和观测值相匹配,那么由此导得的超新星事件结果也有一定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内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超新星遗迹约为(775±12)τ5.旋臂结构并不会提高超新星的诞生率,它仅使超新星遗迹的分布有所变化,即在旋臂区域增加,而在臂间区域减少.
宋国玄
关键词:银河系旋臂超新星遗迹超新星
球状星团的形成与演化(Ⅰ):观测特征被引量:1
2001年
对与球状星团形成与演化有关的观测特征进行了总结,分别从球状星团的空间分布特征、金属度分布特征、光度函数和质量函数,以及不同星系中球状星团的数量特征等方面介绍了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中球状星团的最新观测事实。
林清赵君亮宋国玄
关键词:球状星团银河系星系演化
引力不稳定性在巨分子云聚合形成中的作用
2000年
Two models of molecular cloud in disk galaxies are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giant molecular clouds (GMCs) under the gravitational instability and random collision using PP(Particle Particle) simulation.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1) The gravitational instability can make small clouds form large clouds faster than random collision. 2)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in the gravitational instability model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agglomeration of molecular clouds.
张同杰宋国玄
关键词:巨分子云引力不稳定性数值模拟
地球自转长期变化非潮汐机制之一被引量:4
1998年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一般归为日月潮汐摩擦,根据古代日月食的记载及珊瑚类生物生长线的研究,可估算地球自转变慢为每世纪2.4ms左右的日长变化.但是,潮汐摩擦并不是减速的唯一机制,还要考虑其它非潮汐因素.本文试图考虑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分析地球磁层中的磁力线在背阳面,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磁力线压缩与稀疏,产生附加磁压力而引起的力矩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非潮汐变化机制引起的角加速度约为ω=-1.61×10-22rad/s.
顾震年宋国玄金文敬
关键词:地球自转
巨分子云的寿命
1989年
巨分子云的碰撞造成了大质量恒星在碰撞分子云中的形成,这些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产生了膨胀的HII区域,从而使巨分于云碎裂成小质量的分子云。这是本文提出的巨分子云碎裂机制。因此巨分子云的寿命也主要由区分子云间的碰撞几率所决定。我们的分析表明,巨分子云的寿命有赖于巨分子云所在的旋涡星系中的不同位置。寿命的最大可能存在区间为8.18×10~7yr与2.45×10~8yr。利用我们提出的机制可以在分子云研究的数值计算与数值模拟中得到应用。
宋国玄
关键词:恒星巨分子云恒星形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