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炳延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哲学
  • 2篇自在之物
  • 2篇不可知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而上学导论
  • 1篇学说
  • 1篇因果
  • 1篇哲学革命
  • 1篇哲学思想
  • 1篇真理
  • 1篇上帝
  • 1篇去蔽
  • 1篇主体性
  • 1篇座架
  • 1篇领悟
  • 1篇康德哲学
  • 1篇可知论
  • 1篇怀疑论
  • 1篇观看
  • 1篇表象

机构

  • 8篇山西大学

作者

  • 8篇宋炳延
  • 1篇王颖斌
  • 1篇王星星

传媒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上帝观看康德哲学
<正>看看康德关于上帝的论述和对待上帝的态度,对于理解和把握康德哲学也许不无益处。一上帝已经死了,而上帝并非死于他生命的自然的终结(因为上帝是永恒的),也非死于无知和失望所导致的自杀(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死于他杀...
宋炳延
文献传递
论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康德哲学一方面高扬主体性 ,使主体成了其对象世界的构造者 ,另一方面又以自在之物限定了主体 ,因为作为现象的基础 ,自在之物是永远不显现、不可知的 ,因而也就成了认识主体的界限。对认识主体的限制虽然突现了人的有限性 ,但并不是对人的贬低 ,相反 ,留下了自在物恰恰给人留下了希望。因为自在物作为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存在。它在任何时候都在提示我们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 ,我们的生活世界还有其他可能性。对自在之物的觉悟、思想会使我们具有能从眼下生活与眼下世界摆脱出来的超越性眼光 ,从而展开新的希望。
宋炳延
关键词:哲学思想自在之物主体性不可知论
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小议
康德哲学一方面高扬主体性,另一方面又讲自在之物不可知,因为人的认识乃至人本身均属有限。不可知的自在之物乃现象之基础,因为它是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存在。对自在之物的关注会使我们具有超越的眼光,从而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希望。
宋炳延
文献传递
康德和波普
<正>历史在发展,这种发展呈一维状,因为历史在时间中,而时间是一维的。但对于历史的认识则可以是多维的,至少可以是二维的。可以从前往后看,也可以从后往前看,在前的可以说明在后的,在后的也同样可以说明在前的,因为它们是相互联...
宋炳延
文献传递
康德在自然因果学说中的哲学革命
康德对他的先验哲学自视甚高,曾经把它比作引入哲学领域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对此,赏识者固然不乏其人,但鄙夷者也大有人在,甚至好多康德的注释家都认为他非但没有与哥白尼同伍之幸,相反倒大有反哥白尼之嫌。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康德哲...
宋炳延
文献传递
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思想探析被引量:1
2002年
哲学家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做了深刻的思考,指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控制着物,拘囚着人。造成这一局面的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考。海氏认为人的唯一出路是召唤思,只有人学会思,技术才归于正位,人才是真正的人。
宋炳延王星星
关键词:座架
存在的领悟被引量:1
2003年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
宋炳延王颖斌
关键词:真理去蔽怀疑论
读两本“形而上学导论”想到的——试说康德和海德格尔被引量:1
2003年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作为现象根基的本体理念乃不在之"在",此说耐人寻味。海德格尔则批评康德的本体论只关乎在者而非"在"。海德格尔终生追问"在",指出思对"在"的归属与谐响,从康德之"问"回归于"答",同时也强调"在"与表象之同一,克服康德超验形而上学。康德的问题是"先天综合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在是怎么一回事"。前者讲思对"在"的综合,后者讲思对"在"的应合,二者都是伟大心灵传达"在"之词语的杰作,其不同意味着时代之不同,其不同也标出不同之时代。
宋炳延
关键词:形而上学表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