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飚
- 作品数:61 被引量:6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P=0.000)。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 d 14.2°±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 d(2.1±0.6)cm(P=0.000)。结论 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侧凸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侧凸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 李穗鸥杨波尹飚杨富国王簕李建生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侧凸骨折脊柱
- 顺行和逆行交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
- <正>目的探讨顺行和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ussell-Taylor交锁髓内钉治疗18例肱骨骨折, 其中顺行置钉10例,逆行置钉8例。术后定期行X线片检查和肩关节功能临床评估。
- 尹飚黄山东吴文尹庆水
- 文献传递
- 数字化虚拟腰椎的三维重建及可视化研究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研究数字化虚拟腰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中国数字人数据的腰椎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虚拟中国人数据集,选取k椎体上关节突上缘至L椎体下关节突下缘的连续断层图像,为适当减少后期图像处理工作量,于每两层选取一张,总共185张断层图像。使用Photoshop软件对断层图像进行配准、分割、格式转换等处理。将不同结构的分割图像分别导入Mimics10.01软件中,完成三维重建。将不同结构的STL格式的三维模型导人到Mimics软件中,配合软件中的各功能模块,完成对其结构的三维重建及可视化研究。结果建立的数字化虚拟腰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模型各结构可单独显示,改变透明度,可观察各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并具有任意移动、旋转、缩放、切割、三维测量和多重显示等功能,实现了任意视角下的三维可视化,并能为脊柱内镜手术仿真系统提供可靠的三维模型。结论数字化虚拟腰椎的三维重建及可视化,可真实地显示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的重要结构,为腰椎解剖学、个性化诊疗规划和虚拟腰椎手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杨波方世兵唐雷钟世镇李长树尹飚宋磊王簕万盛钰谢景开
- 关键词:腰椎图像处理成像
- 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术后感染
- 2004年
- 程德根徐国洲张余尹飚
- 关键词:椎间植骨病灶清除腰椎术后内固定治疗椎间隙感染腰椎间盘术
-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被引量:62
- 2013年
- [目的]观察、评价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41例老年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骨折切开复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49~82岁(平均67.5岁)。按Neer分类法:2部分骨折12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骨折7例。[结果]4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得到了愈合,随访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2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达82.9%。有1例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2例发生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锁定钢板针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曾勉东谢景开杨波张志尹飚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老年人
- 交锁髓内钉顺行和逆行置入治疗肱骨干骨折:18例优劣比较被引量:10
- 2010年
- 背景: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避免了因钢板置入而导致的应力遮挡和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符合现代微创骨科的观点,是一种生物学内固定方法。目的:探讨顺行和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ussell-Taylor交锁髓内钉治疗18例肱骨骨折,其中顺行置钉10例,逆行置钉8例。术后定期行X射线片检查和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获得随访14例,顺行置钉8例,逆行置钉6例,随访时间8~15个月。14例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顺行置钉肩关节功能:优5例,良2例,可1例;逆行置钉肩关节功能:优5例,良1例。顺行和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都可用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具有减少桡神经损伤,减少创伤,固定牢靠等优点,顺行置钉易致肩袖损伤,逆行置钉因需开长槽,易致骨质劈裂,故临床上选择何种方式,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尹飚杨波李健张志张亮宋磊王簕邱勤业
- 关键词:逆行交锁钉医学植入体
- 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CHA)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成骨细胞分别和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CHA)、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CHA)混合培养,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CCHA对成骨细胞的ALP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HA对ALP活性没有影响。二者对细胞增殖指数均无影响。结论CC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作用。
- 尹飚张余张宏斌尹庆水
- 关键词: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骨组织工程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影响成骨细胞黏附与增殖的实验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黏附性与成骨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①光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形态。②进行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1,1,10,100mg/L)诱导成骨细胞,设空白对照,于1,2,4,8h共4个时间点采用体视学计量黏附细胞数量。③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DNA含量分析。结果:①成骨细胞特性观察:光镜下成骨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表达出高碱性磷酸酶活性。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黏附性的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1.0~10mg/L时细胞黏附数呈剂量依赖性,达到100mg/L时,细胞黏附数反而下降,时间到8h后,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增殖指数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1.0~10mg/L时呈剂量依赖性,到100mg/L时,指数略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在1.0~10mg/L时可提高成骨细胞的黏附性。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在1.0~10mg/L时可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到100mg/L作用减弱。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调节成骨细胞的黏附与增殖。
- 尹飚韦良臣张余张宏斌尹庆水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骨细胞细胞粘附
- 血清降钙素原鉴别成人化脓性关节炎与非化脓性关节炎的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成人化脓性关节炎与非化脓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选择47例急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细菌学培养或染色结果,分为化脓性关节炎(病例组)和非化脓性关节炎(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间血清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上述指标鉴别化脓性关节炎与非化脓性关节炎的效能。结果 47例患者中,病例组13例,对照组34例。病例组PCT、hs-CRP、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WBC、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95%CI为0.83-0.99,其次分别是hs-CRP和ESR,WBC和NEU的曲线下面积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取大于截断点值0.93 ng/m L诊断为化脓性关节炎时,其灵敏度可达到100.0%,特异度可达到71.0%。结论 WBC和NEU在鉴别成人化脓性关节炎与非化脓性关节炎中意义有限,hs-CRP和ESR可作为初筛检测指标,PCT对鉴别化脓性关节炎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王簕娄爱菊郭元李文帧张志杨波尹飚唐龙
- 关键词:化脓性关节炎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的实施策略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研究发现,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与否,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成败的关键之一。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对重建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05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62-75岁,平均67岁。以Harris评分标准进行患髋关节功能评价;股骨前倾角和股骨偏心距采用Sakai等的方法;双下肢长度差别采用双侧骸关节正位片上小转子基底部至坐骨结节连线的距离差。结合文献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与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5年。将术后股骨偏心距与健侧(非手术侧)相比较,两者的差别小于4mm的病例视为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有11例患者达到要求。其余4例患者的手术前后差别大于4mm。置换前15例患者股骨偏心距为22-48(32.21±0.64)mm,置换后为22-57(36.13±0.82)mm,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0.424,P=0.01)。术前Harris评分良4例,可2例,差9例,术后Harris评分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重建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88.72±5.3)分,优良率80%;未重建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72.32±6.5)分,优良率2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45,P〈0.05)。15例患者中有1例置换后发生了髋关节脱位,2例出现髋部疼痛,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置换前后股骨偏心距与健侧相比,差值均大于4mm。提示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能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 张志高梁斌李健尹飚张亮宋磊王簕邱勤业
- 关键词:股骨偏心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