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海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文字与国家:近代简体字运动的兴起及其社会纷争被引量:5
- 2010年
- 钱玄同是近代简体字运动最重要的倡导者,但这一观念的缘起应置于清末以来汉字拼音化改革的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作为拼音化之外的汉字改革的过渡,近代简体字运动的兴起,是改革者在面对拼音文字难以推行于世的社会现实面前,所做出的一种变通之举。至1935年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在知识界的支持与运动下颁布简体字表,承认其在书写体上的合法地位,并试图利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简体字。但另一方面,时人因立场和认知的歧异,对于简体字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功用聚讼不一,难下定论。汉字改革是泥于古,还是合于今?推行简体字是便于民,还是害于国?在那个多种思想竞逐的时代,简体字运动及其争论凸现出近世中国语文改革中错综复杂的学人心态和社会世相。
- 崔明海
- 关键词:简体字南京国民政府知识界
-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纲要》课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教学思考
- 2016年
-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既是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失败经历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也受到了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及其斗争为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特点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存在的一些相通之处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心理因素。中国先进分子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亲身实践,最后才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一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 崔明海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 光复初期台湾国语运动的开展及其社会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台湾的光复,不仅仅要在政治上使之重新归入中国的行政版图,同时亦要在民族思想、语言和文字书写方式上重新"再中国化"。南京国民政府在台湾所开展的国语运动,即是要通过中国语文的"复员"而达到"去日本化"和重塑"国民"的目的。台省国语运动的开展,推进了战后台湾的文化重建和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这一运动亦是国民政府加强自身在台湾的统治力和控制民众思想的重要策略。这一时期的国语运动受台湾时局影响较大,与此同时,这场运动的起伏变化亦反映了光复初期台湾政治和社会心理的复杂面相,并对现代台湾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
- 崔明海
- 关键词:国语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再中国化
- 国语统一视野下近代边疆民族语文教育思想述论被引量:2
- 2014年
- 在"五族一体"民族-国家观的建构下,近代中国的知识精英企图将语言民族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从改革语言文字角度再造新国民,建设民族国家。这也使得近代国语运动要达成的目标之一即是不但要在内地推行国语,以统一方言,同时亦要在边疆民族区域推行国语;但在塑造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同时,如何认知和构建"国语"与边疆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时人对此问题显然存有不同的争议。是经由同化达至统一之境,抑或创造一体基础上的多元格局,近代边疆民族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凸显出语文问题与宏大的民族国家观以及政治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联。
- 崔明海
-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语文政治
- 存与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汉字改革问题的思想争论被引量:1
- 2017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汉字拉丁化运动是抗战救亡和共产党领导的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由于救亡图存的巨大压力,部分知识分子民族自信心的丧失,再加上政治意识形态的掺入,与汉字存废有关的问题难以得到理性分析,如汉字与教育普及、汉字与文化传承、汉字是否具有阶级性等。参与争论的各方人士基于不同的学理、民族主义理论和文字价值观,对国民、国家与文字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建构,这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汉字存废之争,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理、技术上的争论,论辩双方依据各自的立场将之提升到阶级革命、民族国家兴亡的高度,言人人殊。
- 崔明海
- 关键词:汉字拉丁化民族国家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冬学运动述论
- 2016年
- 在苏联经验与中国问题的互动影响中,中国共产党将汉字改革与文化大众化、阶级革命以及政权建设联系在一起,赋予汉字改革多重政治意义。从1940年试办到1943年中断,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利用组织力量,采用群众性的冬学形式推动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开展。但由于抗战后期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制约,部分民众对新文字的怀疑、新文字冬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文字与文化大众化和民族化方面产生的种种矛盾等原因,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运动不得不中断推行。中国共产党关于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对建国初期的文字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
- 崔明海
- 关键词:汉字改革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国语统一”的思想争论--兼论中共领导下文字改革的理论话语与策略转向被引量:2
- 2016年
- 语言统一是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这个议题与近代汉字拼音化运动相伴而生。国语论者和拉丁化论者虽然在"国语统一"上有着共同的目标追求,但由于政治立场、语言观和阶级意识的不同,双方对"国语"的确立和语言统一的路径有着不同的构想和实践方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围绕着语言如何统一问题的思想争论,颇能反映出近代语文改革与民族主义思潮、阶级革命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一思想争论不仅蕴含着中共领导下文字改革的理论话语,而且正是通过多种不同思想的竞争和启发,中共的文字改革思想和策略在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改革和发展。
- 崔明海
- 关键词:国语语言统一
- 制定“国音”尝试: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被引量:4
- 2012年
- 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是中国近代语文改革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后来汉语的演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次读音统一会本想迁就南北和古今,造成一种混合的标准国音,但是简单采用多数表决法,拿政治的方法来解决学术问题所制定出来的"国音",终难得到普遍认同。当时参会者大多受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章太炎几位门生的极力支持下,没有采用罗马字母,而用中国古代旧有的独体汉字作为注音符号来标注汉字读音,改变了传统的汉字反切法。这一注音符号的功用限定于标注汉字读音上,并没有成为汉字的替代物,这一思路在实践层面决定了近代汉字改革的基本方向。
- 崔明海
- 关键词:国音注音符号汉字改革
- 学生主体性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刍议——以《纲要》和《概论》课程为例被引量:4
- 2017年
- 政治性的课程内容、单向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高校思政课难以获得部分大学生认同的重要原因。实现教学方式从传统单向度的理论说教转变到增强学生主体性上来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授课教师注意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语言,通过问题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互动中,师生共同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实现双方主体思想和视角的交叉融合,以较为柔性的方式逐步达成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 崔明海
- 关键词:主体性思政课
- 认同与困惑:近代白话文推行的社会反应被引量:2
- 2011年
- 传统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帝制王朝的覆灭,使得文言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和文化资源失去旧有体制的权力保障。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白话文以"国语"的身份得到政府教育行政权力的认可,进入国民教育—知识的再生产体系,这为白话文提供了文化再生产的制度保障。不过,在传统文言教育和书写不断被边缘化,国语文取得社会权势地位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同地域和阶层的社会群体则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文化认同和集体心态的调适过程,这一点也凸显出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复杂性。
- 贾猛崔明海
- 关键词:白话文文言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