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通逵
-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使用开源软件搭建小城镇信息化集成平台被引量:6
- 2007年
- 从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以开源软件和Portal技术为支撑,探讨了个性化服务、门户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在小城镇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利用开源Portal产品uPortal搭建了小城镇信息化集成平台,最终形成小城镇信息门户网站,实现了小城镇信息的集成和管理,为小城镇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彭程李京廖通逵陈云浩刘扬史晓霞
- 关键词:开源软件门户技术可扩展标记语言信息集成平台
- 地球空间信息智能计算框架与关键技术及其在水循环中的应用研究
- 水资源危机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实时、准实时获取全球及重点区域水循环过程要素,无疑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热点。面对类似水循环应用这样的复杂地学问题,如何针对求解目标自主加载数据,动态选择算法模型,快速构建可计算的...
- 廖通逵
- 关键词:地球空间信息水资源环境
- 基于Web Services的分布式GIS构建技术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阐述了分布式计算模型Web Services的体系结构,并同时结合开源的Struts和Hibernate技术,探讨实现一个可扩展、健壮、高效的分布式GIS应用,为GIS与其他行业系统应用集成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最终结合“合肥电子地图门户”项目为例,介绍了其应用。
- 廖通逵刘纯波彭程王平杨寒光
- 关键词:分布式GISWEBSERVICESSTRUTSHIBERNATE
- 基于服务总线的空间信息服务集成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针对目前SOA软件体系架构下空间信息服务集成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服务总线技术的基本概念,提出一种基于服务总线的空间信息服务集成框架,探讨了该框架下的服务适配器、队列管理器、消息路由器的具体设计。该方法能够降低异构服务的集成代价,提高服务集成的灵活性、稳定性、可靠性。本文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廖通逵李琦殷崎栋张燕
- 关键词:服务总线SOA空间信息服务互操作
- 基于ESB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与实现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目前数字城市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面临的问题,介绍了ESB技术的概念、特点,提出一种基于ESB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框架,探讨了该框架中的核心组件、工作模式以及数据交换模型的具体设计。该方案能够实现跨部门、多来源的异构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灵活性、可靠性。本文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廖通逵李琦张燕殷崎栋
- 关键词:ESBSOA数字城市互操作
- 水循环过程关键参量智能求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以地球系统水循环过程机理为指导,建立"水循环过程关键参量智能求解系统";利用环境减灾小卫星HJ-1的IRS数据和AMSR-E数据,反演出水循环过程关键参量地表蒸散量与土壤含水量,结合地球空间信息智能计算技术构建基于Web...
- 毛曦李琦廖通逵
- 关键词:水循环SOA遥感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的水流信息可视化表达被引量:7
- 2004年
- 介绍了如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应用基于VB编程环境结合图形学算法以及单独使用MapObjects组件的 2种方法实现水流信息可视化 ,并比较了两者间的优缺点。通过分析 。
- 廖通逵姚静王平姚谦
- 关键词:VISUAL可视化GIS
- 基于XML的空间数据网络共享与实时发布技术的研究
-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地观测研究的不断深化,空间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空间信息资源大多是面向行业的、依赖于特定的环境的“信息孤岛”,用户很难能够从单一入口直接访问各类空间信息资源,无法充分利用In...
- 廖通逵
- 关键词:空间数据网络共享SVG地理信息服务
- 文献传递
- 基于USDI的元数据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 2006年
- 在综合分析现有元数据平台的基础之上,根据目前城市USDI建设的需要,结合成熟的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XML描述元数据标准,依托统一的B/S三层体系结构,建立起城市分布式空间元数据管理平台的模式,并结合“数字合肥”的USDI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实践,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 彭程李京刘纯波廖通逵雷小锋
- 关键词:元数据数字城市XMLB/S
- 基于两种比例尺坡度的精度分析——以农牧交错带为例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比较黄甫川地区1∶5万比例尺和1∶25万比例尺的坡度图,对其误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得到这2种比例尺生成的坡度的相关关系为:y=0.004 3+6.911 9x-80.78x2+327.408x3,同时计算了农牧交错带和黄甫川两地的地形指数关系:q=-0.007 6+1.617 7p-1.091 5p3,在消除地形差异的基础上推出整个农牧交错带的坡度,实现了同一地区不同比例尺之间的坡度转换,大大提高了小比例尺坡度的精度,为国家退牧还草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田国珍王平王爱玲李景刚陈学文廖通逵李向荣赵霞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