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仕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温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C49S的育性转换及恢复研究①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C49S-87、C49S89具有矮秆、早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等优良农艺性状,由于具有育性转换能力,与一般核不育小麦相比...
- 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
- 关键词:育性转换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两系杂交小麦恢复基因育性恢复
- 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研究利用被引量:5
- 1998年
-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发现温光敏雄性不育系C49S-87、C49S-89的育性转换明显,便于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其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光照也有一定影响。这2个不育系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可育,在成都地区正季播种,其不育株率可达100%,套袋自交不实率及花粉不育度均在95%以上,在成都地区晚季播种,自然结实率可达78%,育性恢复。C49S-87的粗蛋白含量为15.1%,SDS沉淀值为55ml,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C49S-87的胚乳贮藏蛋白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其1D染色体上的Glu-D1位点基因编码5+10优质亚基;C49S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较高,利用C49S配制大量组合,已初步筛选到一批高产、优质兼备的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采用测交、回交转育法,已获得一批性状优良并趋于稳定的新不育材料。
- 王涛张作仕曾秀英李竹林余懋群敖栋辉
- 关键词:雄性不育小麦
- 中国种诸葛菜变种群的核型研究被引量:8
- 1994年
- 对中国种诸葛菜变种群(色括原变种及三个变种)作了大样本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相对长度从长到短呈渐缓梯度变化,次缢痕位置大多出现在第11对染色体上,一部分次缢痕变化不定.臂比指数极端变幅大,按众数求得的染色体类型是:2n=24=18m(2st)+6sm(2st).核型对称性分析结果是1A一2A,属于最对称性.核中有较高频率的B染色体,47个细胞中有24个出现1—4个B染色体.从以上细胞学观察结果推测,该变种群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已发生较大的遗传变异.
- 李子先曹熙德刘东旭刘俊张作仕贾勇炯
- 关键词:诸葛菜核型
- 野生种质诸葛菜的研究
- 1991年
- 我们在分析测试中国种诸葛菜的生化组成,观察引种栽培,进行杂交试验和染色体观察分析后发现,中国种诸葛菜是一个含特高亚油酸和特高油份,并有理想的脂肪酸组成和较低硫甙含量的一个天然野生种质,是世界上罕见的遗传源;并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及与油菜的可交配性。表明诸葛菜在油菜品质改良育种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利用前景。
- 李子先曹熙德张作仕贾勇炯
- 关键词:野生种质诸葛菜十字花科
- 小麦新品种川育17
- 敖栋辉吴瑜张作仕王明义李利蓉李竹林曾秀英陈德芳
- 川育17是我所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及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品种是1996年用“绵阳26”作母本,“G295-4”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经成都、昆明两地四年七代的选育,于199...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新品种川育16
- 吴瑜敖栋辉王明义张作仕李利蓉曾秀英李竹林陈德芳
- “川育16”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及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1993年用“30020/8619-10”作母本,“晋麦30”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新品种川育14
- 敖栋辉吴瑜陈德芳王明义张作仕曾秀英李利蓉李竹林
- 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川育14”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及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该品种是1989年用“9920”作母本,“21646”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