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 作品数:30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主穴取阳白、鱼腰、颧、地仓、颊车,配穴依症状不同选取四白、睛明、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睛明施捻转补法,余穴施捻转泻法;阳白、太阳与地仓、颊车分别予电针,各穴均留针20min,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50例患者痊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治疗后患者面部各肌肉运动电位显著提高。结论针刺加电针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满意疗效。
- 张杰刘雅静
-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电针治疗
- 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临床选穴规律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7~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43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针灸文献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选取腧穴主要为合谷、内关、三阴交、外关、肩髃、曲池、手三里、阳陵泉、尺泽和足三里,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上肢部和下肢部,选取腧穴特定穴类别主要是五输穴、交会穴和八脉交会穴。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取穴规律具有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重视特定穴取穴为主的特点。结论:临床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应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取以肢体痉挛性瘫痪所在部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为主的腧穴进行配伍,坚持辨证论治选穴配方,重视特定穴,从而发挥所选腧穴协同增效的作用,增强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 周星娅刘维红刘涛张杰
- 关键词:针灸腧穴
- 一种医用护理吸尘器
- 本发明公开了医用护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医用护理吸尘器,包括,进气管;与进气管右端连通的连接罩;与连接罩活动连接的收集组件;与收集组件连通的传输组件;设置在连接罩上的电机以及与传输组件连通的安装罩,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罩连...
- 候大妮杨蕊贾丽丽范淑芳金璐宁张杰
- 针刺对卒中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针刺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对卒中后便秘临床症状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便秘改善情况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名卒中后便秘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分别评价治疗前后患者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泻剂使用、腹胀情况、排便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于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20名卒中后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扩增子进行双末端测序,并收集10名卒中后无便秘患者粪便样本作为对照,比较样本间α多样性(Alpha Diversity)、物种组成和SCFAs浓度的差异,分析针刺调节便秘症状及菌群结构的机制。结果针刺治疗后患者便秘症状较治疗前好转,粪便性状得到改善;丁酸及总SCFAs浓度升高;α多样性指数升高;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普雷沃氏菌、梭杆菌、真杆菌相对丰度升高,肠道大肠埃希菌相对丰度降低。结论针刺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能够改善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对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具有调节作用。
- 李桂平张杰张杰王涛刘佳琳田光王涛
- 关键词:针刺卒中后便秘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 醒脑开窍针刺法调节FGF23-αKlotho通路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临床疗效及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αKlotho通路相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S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针刺组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量表评价运动功能;采用NIHSS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H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和αKloth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上肢FMA(FMA-UE)评分显著提高(P<0.05或P<0.01);但仅有针刺组下肢FMA(FMA-L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0%,针刺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vWF、FGF23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仅针刺组RHI值、NO和αKloth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针刺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治疗CSVD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FGF23-αKlotho通路活性,进而促进内皮损伤修复,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 张杰张雪竹
-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 针刺治疗桡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及肌电图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桡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桡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进行运动功能检查及肌电图检测。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3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针刺治疗桡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有利于受损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 王敏吴敬李银虹张杰
- 关键词:针刺桡神经麻痹肌电描记术
-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 笔者于1997年11月~1998年11月采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所创立的“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门诊,根...
- 王舒王敏张杰吴玉兰武连仲孙兰荣
- 文献传递
-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效果及病因探讨。结果:治愈率93.42%,好转率3.95%。1个疗程内治愈者6.58%;2-3个疗程治愈者69.73%;4-6个疗程治愈者19.74%;6个疗程以上显效者1.32%。结论:辨证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 张杰刘雅静
- 关键词:针刺眼肌麻痹
-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7
- 2001年
-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 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经筋组愈显率为 92 % ,对照组则为 6 0 % ,“经筋刺法”疗效明显 (P <0 0 1) ;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法”对于病程在 30天以内或轻、中度面神经病损患者 ,愈显率达 95%以上 ,而对照组仅对病程在
- 王舒王敏张杰吴玉兰武连仲孙兰荣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经筋刺法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记忆力障碍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记忆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9例(基础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针刺组40例(基础治疗+针刺治疗)、针药组40例(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共治疗3个月,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随访。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延迟记忆评分,并于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延迟记忆评分情况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25.6%,针刺组为35.0%,针药组为62.5%;随访时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2%、47.5%及82.5%,针药组治疗后及随访时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可以改善中风后患者记忆力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或针刺治疗。
- 励志英陈园园刘涛郑健刚杨红玲关卫张杰刘霄霄
- 关键词:中风记忆力障碍针刺疗法针药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