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强

作品数:36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5篇原子
  • 12篇电荷态
  • 12篇X射线
  • 11篇高电荷态
  • 11篇高电荷态离子
  • 9篇射线
  • 8篇低能
  • 7篇Q+
  • 7篇X射线谱
  • 7篇AR
  • 6篇离子
  • 6篇空心原子
  • 5篇低能电子
  • 4篇靶原子
  • 4篇MO
  • 3篇电离
  • 3篇原子碰撞
  • 3篇微孔
  • 3篇微孔膜
  • 3篇离子-原子碰...

机构

  • 36篇兰州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近...
  • 9篇咸阳师范学院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原子能科...
  • 3篇理化学研究所
  • 2篇斯德哥尔摩大...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哥德堡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惠州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核动力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日本理化学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6篇张红强
  • 29篇崔莹
  • 28篇陈熙萌
  • 20篇杨治虎
  • 14篇张小安
  • 12篇徐徐
  • 11篇邵剑雄
  • 9篇肖国青
  • 9篇赵永涛
  • 8篇张艳萍
  • 8篇李鹏飞
  • 7篇杜娟
  • 7篇万城亮
  • 7篇宋张勇
  • 7篇靳博
  • 6篇高志民
  • 6篇邵健雄
  • 5篇刘玉文
  • 5篇张琦
  • 4篇丁宝卫

传媒

  • 15篇物理学报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4篇中国科学(G...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飞碟探索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第九届全国高...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速C^(3+)与Ne原子靶相互作用过程中单电子转移绝对截面的测量
2008年
实验测量了2.2v0—4.2v0(v0为玻尔速度,v0=2.19×108cm/s)的C3+与Ne原子碰撞过程中单电子转移绝对截面.将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用电离能的变化、屏蔽效应、动态关联对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间的数值差异做了分析.总体上,实验结果与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结果在趋势上相符很好.此外,还简单分析了多电子原子的转移多电离机制.
刘会平陈熙萌刘兆远高志民刘玉文杜娟张红强孙光智王俊席发元王媛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单电子转移
低能电子穿越玻璃直管时倾角依赖的输运动力学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900 e V能量的电子对直玻璃管进行了穿透实验,测量了玻璃管在倾角为–0.15°,–0.4°和–1.15°时充电过程角分布的时间演化,以及平衡态下出射电子能谱.发现穿透率随时间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稳,下降的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倾角为–0.4°和–1.15°时,电子穿透率下降到最低点时几乎看不到穿透电子(穿透率小于3‰),这种穿透率最低点状态保持时间随倾角增大而增大.穿透电子的角分布中心随着时间变化.在平稳状态时,发现穿透电子的能量损失随倾角增大而增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电子经过管壁不同次数反射后的能谱,与测量能谱进行对比,发现–0.15°,–0.4°和–1.15°倾角下,穿透电子分别经历了管壁的一次、两次和三次与表面的反射过程.基于此,本文对电子穿越玻璃管的充电过程动力学给出了物理解释.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小倾角下玻璃管内能形成宏观负电荷累积,排斥后续电子形成反射,增加电子出射概率,这对应用绝缘体微结构,例如玻璃锥管产生稳定的电子微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李鹏飞袁华程紫东钱立冰刘中林靳博哈帅张浩文万城亮崔莹马越杨治虎路迪Reinhold Schuch黎明张红强陈熙萌
关键词:能量损失充电过程
空心原子的K-x射线谱被引量:7
2005年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ECR离子源首次引出的全裸Ar离子和类氢、类氦、类锂Ar离子与Be固体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的空心原子x射线实验测量结果 .结果发现 ,同样条件下 ,由于K壳层电子的剥离 ,Ar的K_x射线单离子发射产额增加了 5个量级 ,约为 3 6× 10 - 3每原子 ;而当L壳层存在电子时 。
赵永涛肖国青张小安杨治虎陈熙萌李福利张艳萍张红强崔莹绍剑雄徐徐
关键词:原子X射线谱产额离子发射
低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的转移电离机理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介绍了使用位置灵敏技术和飞行时间方法研究中低能低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过程中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过程.对于确定的入射离子电荷态,通过理论分析及与实验数据对比给出了转移电离与单电子俘获截面比RTS随着入射离子速度VP的变化规律和转移电离过程中电离的电子主要来自靶原子的最外亚壳层.
刘玉文陈熙萌邵剑雄丁宝卫付宏斌崔莹张红强鲁彦霞高志民杜娟陈林孙光智尹永智于得洋蔡晓红
关键词:转移电离
高电荷态离子Ar^(17+)与Mo表面作用过程中的X射线发射被引量:9
2004年
观测了低速 (小于Bohr速度 )高电荷Ar17+离子与金属Mo表面相互作用的X射线发射 ,以及ArKα ,KβX射线强度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变化 .
杨治虎肖国青陈熙萌张艳萍赵永涛张小安苏弘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剑雄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X射线
包钢放射源的分检
2002年
张宇李公平丁宝卫王学智杨景康王力张红强邵曹杰牟小红徐徐
关键词:封装
高电荷态离子Ar^(q+)与不同金属靶作用产生的X射线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Arq+(q=16,17,18)入射金属Be,Al,Ni,Mo,Au靶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Ar的Kα-X射线是离子在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固体表面之下形成空心原子发射的.电子组态1s2的高电荷态Ar16+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存在的多电子激发过程使Ar16+的K壳层电子激发产生空穴,级联退激发射Ar的Kα特征X射线.Ar17+离子在金属表面作用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谱形与靶材料没有明显的关联,入射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与其最初的电子组态有关,靶原子的X射线产额与入射离子的动能有关.
杨治虎宋张勇陈熙萌张小安张艳萍赵永涛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于得洋蔡晓红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空心原子X射线
为什么恒星聚变不能产生原子量比铁更大的元素?
2014年
氢元素的质量占我们可见宇宙总质量的约73%。其次是氦元素,占2b%,其他元素总共也不超过2%。构成我们自身以及地球的大部分元素是这不足夕%的少数部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在大爆炸的前3分钟,构成现在物质元素的基本粒子,如夸克、电子等大量聚合,就像水蒸气遇冷凝聚成水滴一样。
张红强
关键词:氢元素原子聚变恒星宇宙起源大爆炸
高电荷态Ar^(17+)离子与不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X射线谱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报道了利用光谱技术研究高电荷态Ar17+离子入射金属Be、Al、Ni、Mo、Au靶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实验结果发现Ar17+离子与固体表面作用发射的Ar K-αX射线形状与靶材料没有明显的关系,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增加,K-αX射线强度减小.
宋张勇杨治虎陈熙萌张小安赵永涛崔莹张红强徐徐邵健雄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
一种百千电子伏电子微米外束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千电子伏电子微米外束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涉及电子微米外束产生技术领域,双等离子体离子源产生离子束流,束流经过四级透镜加速后通过法拉第筒,经过插板阀后在通过RFQ加速腔、DB‑DTL加速腔加速,通过四级透...
万城亮张红强崔莹潘小东袁华张浩文赵卓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