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平
-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高校体育院系男子跳跃远度项目起跳速度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运动实验法和统计法,对同一级别男子三级跳远起跳(第一跳)技术和跳远起跳技术的速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速度特征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跳远起跳更侧重于"用力跳",三级跳远第一跳则更侧重于"快速起".
- 张良平
- 关键词:体育院系男子运动员起跳
- 简论中小学体育课堂组织与教学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实现途径的具体操作方法层面,讨论了体育课堂组织工作的教材组织、教学组织和教法组织。教材组织方面,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般宜采用复合教材。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教材的主次关系及搭配顺序。教学组织方面,须注意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及学生队伍的合理安排与调动,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教法组织方面,须认真备课、正确示范、"精讲多练",在技术教学时,要合理地运用"完整法"、"分解法"、"减难法"等具体方法,并及时、有效地纠正错误动作。
- 张良平吕晓亚
- 关键词:体育课堂
- 跳跃远度项目起跳技术生物力学特征对比分析
- 2013年
-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统计法,对同一级别男子三级跳远起跳(第一跳)和跳远起跳技术的力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冲击阶段,跳远运动员起跳着板瞬间至进入屈膝缓冲瞬间,跳远受到的冲击力较大,且呈现出较大差异;反射蹬伸阶段,跳远的反射蹬伸峰值较大,因此跳远的腾起角较大.从动力学参数来看,跳远起跳更侧重于"用力跳",三级跳远第一跳则更侧重于"快速起".
- 张良平
- 关键词:三级跳远跳远起跳
- 体能类项群不同训练阶段的突前训练因素及更迭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能类项群各训练阶段的"突前训练因素"及其更迭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训练阶段的"突前因素"不尽相同,各突前因素的突前方面也不尽相同,而且训练因素的序位出现更迭现象.横向分析了各阶段"突前训练因素"的发展度和协调度是决定各阶段竞技能力的两大要素;纵向分析了各训练因素"突前方面"的发展度和协调度的相互关系.这一方面决定了该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说明了发展度和协同度越高,越有利于延长运动寿命.
- 张良平
- 关键词:项群更迭
- 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实现途径研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被引量:8
- 2009年
- 通过简析体育与健康新标的结构体系,讨论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与其它各学习领域的相互关系的及运动技能学习的价值.依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和各项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敏感期",分析了各学段教学内容的选择.得出,针对少儿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发展的"敏感期",精心选择与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体育教学是运动技能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
- 张良平吕晓亚
-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 我国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06年
-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跳远起跳技术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从跳远的助跑速度、着板技术、支撑技术、缓冲机制和摆动技术5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高速助跑是跳远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着板技术和支撑技术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扇面角”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上;缓冲是完成爆发性蹬伸动作的前提和准备;摆动技术,尤其是“摆”与“蹬”的协调配和相当关键。但仅从起跳技术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揭示起跳技术的全部特征,今后的研究将更加综合化、系统化,从而提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张良平吕晓亚
- 关键词:跳远起跳技术
- 男子三级跳远第一跳起跳与跳远起跳角度特征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三级跳远起跳(第一跳)技术和跳远起跳技术的角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着板角(∠1)、扇面角(∠6)和起跳腿(着地瞬间、最大缓冲瞬间、离地面瞬间)三时相膝角(∠2),前者较大;起蹬角(∠7)、起跳角(∠8)、腾起角(∠5)和起跳离地时刻之摆动腿膝角(∠4)前者较小.角度特征的差异表明:三级跳远第一跳必须相对低平地跳出去.
- 张良平
- 关键词:男子三级跳远跳远起跳角度
- 中小学体育运动技能目标实现途径——论新课标下体育课程中必须重视运动技术教学被引量:6
- 2008年
- 通过对体育新课标课程目标体系的简析、运动技能的概念及构成成分分析、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关系探讨,进而从体育课程的性质、"运动主线"与"健康主线"的关系、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等方面论述了体育课程必须重视运动技术教学.
- 张良平王斌谭卫平徐武胡谦张宝文
- 关键词:体育
- 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
- 2012年
-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了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制:主要集中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过程中及其之后一段时间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免疫抑制因子被激活、免疫细胞能量的缺乏和自由基的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
- 张军张良平
- 笛卡尔动作控制脑模型对人体科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万物有灵论是人类对于动作控制的猜想式的哲思萌芽,古代文明对人体动作控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解答,但大多失之偏颇.动作控制是脑的功能首先由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柏拉图将人体二分为灵魂与肉体,奠定了身心二元论的哲学基调.笛卡尔也认为心灵和身体是各自独立的实体,提出我思故我在,赋予“我思”几乎不可限定的能力,因认定身体不能思维,而只能遵循机械运动的原则;他还提出了不同于纯粹哲学意义上的“人体如何工作”的脑模型.因为该模型可用于科学方法的检验,很快就被证实了其中的错误.可是笛卡尔的哲思、科学方法及动作控制的脑模型为近现代人体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笛卡尔的贡献与局限.
- 张良平
- 关键词:笛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