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长辉 作品数:45 被引量:565 H指数:13 供职机构: 魁北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末次盛冰期以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变化 吴海斌 Joel Guiot 彭长辉 郭正堂邵阳县石漠化植被恢复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石漠化植被恢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松前期生长快,是湘西南石漠化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之一。以邵阳县石漠化植被恢复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标准地法对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分别研究了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胸径和树高结构。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共有21科27种,其中灌木6科,6种,草本15科,21种;3类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林下植被种类从高到低排序为:轻度(59.0%)>中度(37.0%)>重度(25.9%)。轻度石漠化湿地松林直径分布呈正态分布,生长状况良好,其余两个立地条件下的直径分布不规则,不符合一般人工林径级分布规律。树高分布中,轻度石漠化人工林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长势良好;中度石漠化林分树高分布较集中,主要在6~7 m,小树较少;重度石漠化树高分布范围广,且尖峭,树高生长主要受土壤等立地条件的影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树高生长呈现散生木的生长特征;立地条件的优劣决定了整个林分的树高和胸径结构。 江蕾 邓湘雯 黄小健 刘豪健 彭长辉关键词:石漠化 植被恢复 群落结构 一种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温室效应的估算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温室效应的估算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分别估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化石能源造成的温室效应、生物质生产与燃烧过程中源于生物质的碳排放的温室效应、植物再生长过程中对源于生物质... 刘伟国 彭长辉 王猛中国土壤甲烷吸收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2025年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驱动的甲烷氧化过程是大气甲烷汇的重要途径,准确量化土壤甲烷的吸收对全球及区域甲烷收支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实测数据对土壤甲烷扩散⁃反应模型(R99)关键过程进行改进,利用该改进模型对我国1990—2020年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甲烷吸收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解析其时空格局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90年至2020年全国年均土壤甲烷吸收总量约为(2.95±0.09)Tg CH_(4)/a,裸地、耕地、森林、草地和灌丛生态系统土壤甲烷吸收量均值分别为0.53、0.43、0.79、1.00、0.20 Tg CH_(4)/a,且各生态系统土壤甲烷吸收量均呈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特征。(2)1990年至2020年间全国土壤甲烷年吸收速率南方呈现增长的趋势,北方呈现降低的趋势,全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南方土壤甲烷吸收速率高于北方。(3)土壤甲烷吸收速率的空间差异主要受温度、降水、潜在蒸散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南方地区土壤甲烷吸收速率的增加主要受温度和潜在蒸散量增加的影响,北方地区土壤甲烷吸收速率的降低主要受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受土壤含水量增加和潜在蒸散量减少的影响,土壤甲烷吸收速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4)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甲烷吸收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草地和裸地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森林和灌丛主要受温度影响,耕地主要受耕作强度的影响。研究对我国土壤甲烷吸收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估,可以为我国甲烷收支计算提供数据与方法支撑。 薛良琛 宋翰雄 吴晓丽 蒋学庆 陈槐 彭长辉 朱求安关键词: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中国水稻田、自然湿地与湖泊甲烷排放 陈槐 彭长辉 吴宁 王艳芬 朱求安关键词:水稻田 温室气体通量 日尺度下水热因子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3 2023年 温度和降水变化显著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和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作为草地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探究高寒草原生产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草地系统功能变化意义重大。前期研究大都从年或季节尺度探究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特征,缺乏更精细时间尺度的关联分析。本研究基于1997—202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原长期植被观测数据及相应气候资料,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探究了研究区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日尺度温度和降水变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近24 a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以0.03℃/a和4.36 mm/a的速率显著升高;(2)近24 a来研究区草地生产力显著升高(增幅为5.24 g m^(-2)a^(-1)),且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日尺度分析表明,不同阶段温度和降水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不同,其中5—8月和9—10月的温度及5—7月和9—11月的降水是影响研究区草地生产力的气候因子关键作用期,尤以生长季温度(5—8月)和降水(5—7月)变化影响更高,这表明生长季气候变化是该高寒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之,本研究指出近24 a生长季温度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对高寒草原生产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意味着青藏高原暖湿化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影响不仅依赖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幅度,同时亦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方向和是否同步密切相关。 马扶林 刘小伟 朵莹 于宗恺 张强 温仲明 彭长辉 郭梁关键词:青藏高原 生长季 高寒草原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森林资源消耗系统研究中的运用 1990年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南方集体林区比较典型的七个县进行分析,找出与总消耗量相关紧密的因素,为下一步调控模拟预测提供依据。 钟晓青 彭长辉关键词:森林资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态观测数据存储与共享模式 被引量:7 2020年 生态数据存储规模随着生态学领域研究尺度的拓展不断扩张,而传统中心化数据存储方式面对日益庞大的海量生态数据越来越难以维持,观测数据易重复、易篡改、难共享以及存储成本高、数据利用效率低等弊端进一步诱发了生态学研究对更高效数据存储技术的需求。与此同时,衍生于比特币交易的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分布式数据存储成本低、数据安全共享程度高等优势迅速得到青睐。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立足于生态学领域研究生态观测数据使用与共享等环节中的现实问题,从区块链技术视角出发,通过数据标签实时发布、数据修改实时验证等技术手段,设计开发"生态系统观测数据安全保障系统"(Ecosystem Observation Data Security System, EODSS)。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经典C/S架构开发可执行脚本文件框架设计,能够有效满足生态学领域研究中的常见功能需求。相比于传统中心化数据存储方式,本研究使用Hash算法对系统数据层中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引用时间戳技术保证数据的实效信息,有效规避传统中心化数据存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作为对区块链技术在生态学领域实际应用的一次探索,本研究试图将区块链技术优势应用到生态数据管理中,用以解决生态学领域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数据安全存储与共享难题,以期为后续相关探索提供有益参照。 侯玥 彭长辉 杨铭霞 刘智豪 周晓路关键词:区块链 野外观测 科学数据 桫椤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生产力 被引量:8 2008年 活化石植物是最接近于化石物种的现存相似种,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保守性。利用活化石植物生态系统来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的进化趋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研究中利用标准地-标准木法调查了活化石物种树蕨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与现存的裸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和被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相比,桫椤的生物量(36.151±8.159MgC·hm–2)和生产力(2.535±0.174MgC·hm–2·a–1)都比较小。与植物化石调查方法相比,活化石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在描述古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进化趋势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手段,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解全球碳平衡演变的过程。 马元丹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王彬 彭少麟 彭长辉 常杰 魏晓华关键词:活化石 桫椤 一种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温室效应的估算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温室效应的估算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分别估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化石能源造成的温室效应、生物质生产与燃烧过程中源于生物质的碳排放的温室效应、植物再生长过程中对源于生物质... 刘伟国 彭长辉 王猛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