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静
-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受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选择血糖正常(NGT)组25例,IFG组24例,IGT组22例,检测TC、TG、LDL-C、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OGTT后2h血糖(2hPG)及2h胰岛素(2hINS),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IGT组vWF较IFG组、NGT组明显升高[(170.25±21.76)%∶(155.16±17.19)%、(135.46±15.52)%,P<0.05~0.01],肱动脉EDD较IFG组、NGT组明显降低[(4.86±0.94)%∶(5.47±0.90)%、(6.24±0.97)%,P<0.05~0.01];IFG组vWF较NGT组明显升高[(155.16±17.19)%∶(135.46±15.52)%,P<0.05],肱动脉EDD较NGT组明显降低[(5.47±0.90)%∶(6.24±0.97)%,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hPG、LDL-C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3、-0.59,P<0.05)。结论:IGT较IFG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更大,加强IGT防治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更为重要。
- 李雷杨荣礼李平静李丽燕徐通达李东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肱动脉
- 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对餐后高血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高血糖患者58例,分为常规组26例和治疗组32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TC、TG、LDL-C、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 h胰岛素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体重指数、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vWF明显降低,EDD明显增大(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hs CRP、vWF明显降低,EDD增大更明显(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 h血糖、2 h胰岛素、HbA1c、hs-CRP呈负相关。结论阿卡波糖可能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李雷杨荣礼李平静陈静李东野
- 关键词:阿卡波糖肱动脉饭后期间血糖胰岛素
- 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分持续性高血糖组33例和波动性高血糖组39例,检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2hPG)及餐后2 h胰岛素(2h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结果与持续性高血糖组比较,波动性高血糖组的2hPG、2hINS、hs-CRP、vWF、MAU及IMT明显升高(P<0.05,P<0.01),肱动脉EDD明显降低[(6.61±0.79)%vs(5.21±0.88)%,P<0.01]。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持续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更大,可能与餐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因子增多有关。
- 李雷杨荣礼吕丽丽李平静王春晴杨煜
- 关键词:高血糖症内皮血管C反应蛋白质
- 注射用甲钴胺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48例老年人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在控制血糖基本达标的基础上,观察组用注射用甲钴胺1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复查肌电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甲钴胺治疗老年人DPN疗效显著。
- 周晓兵项洁卢海龙郝敬波李平静
-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的表达特点及其可能机制,分析血清cTNI等指标与血清sRAG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
- 李平静杨荣礼李雷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3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曲美他嗪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服用3个月。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其结果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浆hs-CRP、vWF浓度: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的较健康对照组[(14.23±7.44)mg/L,(14.21±7.38)mg/L∶(3.05±1.21)mg/L;(190.55±27.34)%,(191.22±26.59)%∶(122.74±14.88)%]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明显降低(P<0.05),曲美他嗪组的非常显著降低[(7.59±6.07)mg/L,(161.05±21.85)%,P<0.01],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FMD: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6.04±1.16)%,(6.06±1.22)%∶(8.55±1.22)%,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明显升高(P<0.05),曲美他嗪组非常显著升高[(7.98±1.26)%,P<0.01],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具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
- 杨荣礼李雷周晓兵郝敬波李平静卢海龙
-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绞痛内皮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科就诊的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完成本研究127例,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60例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67例。2组患者每日晨起分别口服氢氯噻嗪25 mg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连续12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氢氯噻嗪组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后收缩压[(156.49±9.10)mmHg vs.(126.37±8.12)mmHg,(157.26±8.91)mmHg vs.(124.46±8.07)mmHg]、舒张压[(98.73±5.54) mmHg vs.(77.65±5.42)mmHg,(99.54±5.38)mmHg vs.(76.36±5.71)mmHg]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5.37±0.91)%vs.(6.79±1.08)%,P<0.01]提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6±0.25)mm vs.(1.03±0.20)mm,P<0.05]降低。与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5.56±0.99)%vs.(6.79±1.08)%,P<0.01]提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5±0.19) mm vs.(1.03±0.20)mm,P<0.05]下降。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卢海龙李雷杨荣礼李平静郝敬波李东野
-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高血压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膜中层厚度
-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72h血糖变化。结果: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且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后次之;CGMS检测值与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及静脉血糖值呈正相关(r=0.891,P<0.01;r=0.834,P<0.01);FBG、PBG皆与HbA1c呈正相关(r=0.775,P<0.01;r=0.487,P<0.05);低血糖多发生在0:00~4:00,黎明现象多发生在5:00~7:00。结论:CGMS可全面地反映动态血糖水平,为T2DM患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 杨荣礼李雷周晓兵李平静李励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
-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21例和高脂血症组28例,两组均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连续1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h血糖、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①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组的血脂代谢;②血脂正常组及高脂血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分别为[(5.27±1.26)mg/Lvs.(6.66±1.37)mg/L,P<0.01],[(5.31±1.34)mg/Lvs.(6.72±1.39)mg/L,P<0.01];高脂血症组患者的vWF水平由(188.73±20.74)%降至(169.53±21.01)%,P<0.05;③高脂血症组患者的肱动脉EDD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6.12±1.02)%vs.(7.58±0.97)%,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与其调节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李雷杨荣礼李平静夏勇李东野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糖尿病肱动脉内皮血管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氢氯噻嗪组46例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54例,2组患者每日晨起分别口服氢氯噻嗪25mg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连续6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生化、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钾明显减低,尿酸明显升高(P<0.01),vWF、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hs-CRP、vWF明显减低(P<0.05,P<0.01),EDD明显提高(P<0.01)。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性因子。
- 李雷杨荣礼李丽燕卢海龙李平静
-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氢氯噻嗪C反应蛋白质内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