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更

作品数:126 被引量:95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中医
  • 29篇证候
  • 20篇证候要素
  • 15篇抑郁
  • 14篇抑郁症
  • 13篇肾功能
  • 13篇肾功能衰竭
  • 13篇慢性肾功能
  • 13篇慢性肾功能衰...
  • 13篇功能衰竭
  • 12篇慢性
  • 12篇病机
  • 11篇中医证
  • 11篇中医证候
  • 10篇症状
  • 9篇辨证
  • 8篇痰瘀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疾病

机构

  • 10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山西职工医学...
  • 3篇北京王府中西...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北京电力医院
  • 2篇石家庄市中医...
  • 2篇北京市鼓楼中...

作者

  • 126篇李志更
  • 26篇王天芳
  • 23篇王庆国
  • 22篇于春光
  • 22篇赵燕
  • 20篇李玉波
  • 16篇贾海骅
  • 13篇吴秀艳
  • 12篇翟志光
  • 10篇马培
  • 9篇刘理想
  • 8篇梁媛
  • 7篇杜彩凤
  • 7篇金香兰
  • 6篇刘阳
  • 5篇万霞
  • 5篇赵晖
  • 5篇薛晓琳
  • 4篇王筠
  • 4篇卢贺起

传媒

  • 33篇中国中医基础...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中医杂志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现代中医临床
  • 3篇吉林中医药
  • 3篇江苏中医药
  • 3篇天津中医药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河北中医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年份

  • 8篇2024
  • 4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对临床五种常见疾病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总结出以文献为依据的常见疾病的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Ep...
王天芳王庆国吴秀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徐雯洁杜彩凤李力王智瑜
关键词:中医证候证候要素
文献传递
基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价加味逍遥散两种剂型调节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疗效差异被引量:83
2019年
目的:在前期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基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探讨其颗粒剂和水丸剂两种剂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A组)、加味逍遥丸组(B组)和加味逍遥颗粒组(C组),分别对应采用帕罗西汀、加味逍遥丸和加味逍遥颗粒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各进行1次HAMA、HAMD评定,并在观察期结束时进行TESS评定。结果:HAMA总分差及HAMD睡眠、躯体因子分差:3种治疗方法均有改善(P<0.01),且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总分差:后二组均优于A组(P<0.05),且B、C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B、C两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评分均小于A组,而B、C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的两种剂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帕罗西汀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方面,加味逍遥散的两种剂型都值得推荐。
岳利峰刘佳王文慧高英英张恒王冬梅陈娟姚新颖刘爱琪祁宇王京孙丽丽于海容马鑫韦娜陈恺刘娜陈雅丽刘凡琪赵振海李志更
关键词:加味逍遥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中医学'燥湿相兼'理论研究源流与现状
燥湿相兼主要是指燥、湿两种病机在消长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多见于病情复杂的疾病病程当中。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对这一理论问题认识的深入,逐渐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的理论架构。当代学者对清代业已形成的这一...
郑齐汤尔群李志更
关键词:源流
从《医贯》谈五行与临床治法治则
《医贯》是明代温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赵献可的著作,大约刊行于1617年,该书在其深厚的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自已的学术观点,如命门学说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五行学说可能源于之前的五材说,是在对木、火、土、金、...
李志更
文献传递
从肾论治老年焦虑症的理论初探被引量:3
2021年
老年焦虑症是发生于老年期的一种心理障碍,其焦虑无具体的内容,并与现实不符,与常见的焦虑症相比,老年焦虑症躯体症状更为明显。这种疾病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新冠疫情以来,老年焦虑症人群呈现井喷式上升。焦虑症多从心肝论治,老年患者向来注重补益肾脏,但对于该病的治疗孰轻孰重并未有明确认知。老年焦虑症患者以易受肾志影响及肾虚髓减为理论基础,肾阴阳精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总病机,治疗上医家擅长以补肾为根基,兼以他法。本文依据老年焦虑症的病因病机,结合中医名家从肾论治老年焦虑症的临床经验以及西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从肾论治老年焦虑症的合理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刘林王冬梅陈娟祁宇陈悦刘爱琪孙丽丽周宇馨李志更岳利峰
关键词:从肾论治老年焦虑症病因病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双心疾病验案2则被引量:2
2019年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的功效,最初用于治疗伤寒少阳病误下所致寒热错杂的痞证,现有大量文献报道临床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的加减方可有效地治疗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全国名老中医刘真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双心疾病,收效较好,现举验案2则,报道如下。
孟云辉李志更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心悸胸痹验案
柳宝诒六经辨治伏气温病与内伤杂病学术思想探赜
2022年
柳宝诒是晚清著名温病学家,著有《惜余医案》《温热逢源》等书。柳氏推崇仲景六经辨证,在辨治伏气温病时,首倡助阴托邪、温经托邪等法,治疗伏邪外发三阳、热结胃腑、上逆肺金、窜入厥阴、内陷太阴等各种证型。柳氏亦擅长从六经辨治内伤杂病,无论是中病于一经,或是复杂的两经甚至多经的合病、并病,均能灵活化裁经方以治。此外,柳氏还对前人的学术思想加以融会贯通,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吴又可疫邪伏于膜原理论等,共同指导临床。
焦媛李志更
关键词:柳宝诒六经辨治伏气温病内伤杂病
2020—2021年度中医历代名家病证治法研究进展
2022年
本文基于2020—2021年度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医名家病证治法相关研究领域的期刊论文,对其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文章以中医学术流派为纲,对中医历史沿革中所形成的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扶阳学派、龙砂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其他著名医家病证治法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探讨。中医历代名家病证治法思想及其具体应用,还有待结合医家学术特色,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更进一步研究,需要逐步积累、概括与比较;或者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历代名医的学术经验,挖掘名家的治法特色,以提高中医疗效,解决临床问题,是中医继承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因历代中医名家众多,治法相关内容又非常广泛,本文还有进一步丰富完善的空间。
李志更陈小蓉刘理想
关键词:历代名家中医治法
关于中医临床研究中症状信息采集的思考被引量:19
2005年
症状简称"症",包括症状和体征,前者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身体不适及异常变化,后者是医生检查患者身体所发现的异常征象.症状是通过四诊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病情资料,是中医诊断病证的基本依据.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的方法缺乏客观性指标作为判定标准.因此,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全面、客观地收集中医症状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
赵燕王天芳于春光李志更王庆国
关键词:中医临床学症状体征信息采集
《内经》因人制宜思想探究被引量:15
2008年
探寻《内经》中的因人制宜的学术思想。早在《内经》时期,中医学家都已很重视疾病的个体化化疗,即因个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医疗方法。《内经》中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不同人之间的区别,大致体现在禀赋寿夭、生理发育、情志心理、生活方式、发病及预后等几个不同方面,并进一步提出了因人制宜的具体方式,包括临证时要参考性别、年龄、职业、体质等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李志更潘桂娟刘理想
关键词:因人制宜学术思想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