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欠云

作品数:50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成像
  • 10篇肿瘤
  • 8篇肠道
  • 6篇胃肠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多层螺旋CT
  • 5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能谱成像
  • 5篇胃肠道
  • 5篇X线
  • 5篇肠癌
  • 4篇淋巴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低张
  • 3篇动脉

机构

  • 44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台州市路桥区...

作者

  • 46篇李欠云
  • 14篇樊树峰
  • 10篇潘卫星
  • 8篇米玉成
  • 8篇岳荷利
  • 7篇吴海鸰
  • 7篇谢继承
  • 7篇陈盈
  • 6篇汪军峰
  • 4篇陆军媛
  • 4篇刘春娥
  • 4篇高燕
  • 3篇何海青
  • 3篇梁筱燕
  • 3篇周亚敏
  • 2篇王安武
  • 2篇严珍珍
  • 2篇曾春光
  • 2篇董米连
  • 2篇耿才正

传媒

  • 7篇医学影像学杂...
  • 6篇中国辐射卫生
  • 5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怀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106例病人,对其中97例患者118足跟骨关节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组观察,由4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不同重建层厚及三维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在Sanders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外科治疗的需要,对跟骨骨折进行CT三维分型。结果:(1)4组医师应用0.625mm层厚共显示骨折线221条;1.25、2.5、5.0mm层厚图像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8.6%(218/221)、70.1%(155/221)、53.8%(119/221)。(2)轴位薄层(层厚1.25mm)骨折线检出率98.6%(218/221),MPR骨折线检出率100%(221/221),MIP骨折线检出率84.2%(186/221),VR骨折线检出率88.2%(195/221)。(3)118足跟骨关节外骨折21足;关节内骨折97足,SandersⅠ型17足,Ⅱ型29足,Ⅲ型36足,Ⅳ型15足。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三维重组对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汪军峰梁筱燕李欠云樊树峰
关键词:骨折跟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提高CT平扫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3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脑梗死的病例,均在发病后12h内行CT平扫。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主要有:致密动脉征;脑回肿胀、脑沟变浅;轻度脑白质密度减低。结论CT表现致密动脉征、脑回肿胀及脑沟变浅、轻度脑白质减低对诊断超急性脑梗死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做出正确诊断。
潘卫星马玲飞李欠云
关键词:脑梗死CT
HDCT能谱技术提高肝脏门静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能谱技术在提高CT门静脉成像质量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可疑肝脏病变的患者,采用能谱扫描模式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后,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最佳对比信噪比单能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测量传统(混合能量,QC)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最佳对比信噪比单能图像中门静脉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三组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组,采用双盲法对重组质量进行评估。对三组图像的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混合能量图像、70 keV单能图像、最佳CNR的单能图像同层对比,发现最佳CNR的单能图像的SNR、CNR大于混合能量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CNR的单能图像的VR、MIP重组图像对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级别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最佳CNR的单能图像可以提高CT门静脉成像(CTPV)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级别和图像质量。
陈盈米玉成曾春光李欠云朱华勇何海青樊树峰许骅
关键词:能谱成像门静脉成像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MR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MR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PGIL(46个病灶),33例结肠癌(33个病灶),以及40例正常腰大肌的DWI信号以及ADC值,PGIL和结肠癌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本组34例PGIL病灶DWI均呈高信号,平均ADC值约(0.896±0.044)×10-3mm2/s,33例结肠癌病灶平均ADC值为(1.229±0.312)×10-3mm2/s,正常腰大肌平均ADC值为(1.739±0.318)×10-3mm2/s,前两者进行t检验,P值为0.021(<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DWI信号以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海青李欠云谢继承樊树峰
关键词:胃肠肿瘤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贲门胃底黏膜撕裂伴巨大假腔形成一例
2017年
患者男,35岁。"反复呕血3年,再发6天"入院,既往有肝硬化病史。于2012年12月10日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半月来,患者感腹部持续饱胀,纳差,考虑术后胃瘫,内科治疗数日无效。遂行上消化道造影示与贲门相连一对比剂充盈球形囊腔影(图1),大小约9.3 cm×6.8 cm,远侧端胃腔无对比剂。进一步行CT增强扫描示贲门部胃底后方巨大囊腔形成,内无正常胃黏膜,较正常胃壁薄,考虑贲门胃底黏膜撕裂伴假腔形成(图2~5)。
方奕程李欠云陈盈樊树峰
关键词:贲门胃底黏膜撕裂假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上消化道造影术后胃瘫
16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16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34例。术前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2例。结果:34例中,良性5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24例。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22例,十二指肠1例,空、回肠5例,小肠系膜和结肠系膜各1例,复发2例,直肠1例。CT表现: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倾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GIST均匀强化,边界清楚,恶性GIST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脏器侵犯。CT定性准确率29/34(85.29%),定位准确率30/34(85.24%)。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动态扫描是目前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最重要方法之一,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并对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吴海鸰李欠云袁鸿绯高燕潘卫星陆军媛梁筱燕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间质瘤
胃神经鞘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胃神经鞘瘤11例,术前11例均行平扫加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胃体部8例、胃角2例、胃窦部1例病灶大小1.3~5.4cm,平均3.6cm向腔内、外同时生长6例,向腔内生长2例.向腔外生长3例无淋巴结转移、无邻近组织器官侵犯、无远处转移及腹水征象,增强后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并持续强化,无明显钙化及液化坏死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动态扫描是检查胃神经鞘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准确显示肿痛的部位、形态、大小,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郑从宽李欠云岳荷利
关键词:胃肿瘤神经鞘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肝内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1年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比较少见,是指发生于胆管内皮的并且可以分泌黏液或胶冻样液体的肿瘤样病变,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将发生于胆管内的乳头状肿瘤统一命名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NB)[1]。IPMN-B是IPNB的特殊类型,可分泌黏液,多为良性,少数可恶变,也有学者认为其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病变。由于其影像学表现为胆管扩张,与非肿瘤性病变或其他肿瘤性病变导致的继发胆管扩张不易鉴别,且治疗方案不同,因此精准的术前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手术证实的IPMN-B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为IPMN-B的诊断积累一些经验。
吴玲李欠云郑珂季文斌
关键词:胆管扩张肿瘤样病变乳头状肿瘤非肿瘤性病变NEOPLASM
良恶性阑尾黏液囊肿CT特征多因素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CT鉴别良恶性阑尾黏液囊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包括单纯囊肿4例、黏膜增生2例、黏液囊腺瘤13例和黏液囊腺癌8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和CT特征,用二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恶性阑尾黏液囊肿的危险因素,计算CT特征诊断恶性阑尾黏液囊肿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2组间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增厚(OR=3.023,95%CI=1.106~5.468)和轮廓不规则(OR=14.486,95%CI=2.011~96.268)是恶性阑尾黏液囊肿的危险因素(P<0.05)。囊壁厚度和囊壁轮廓诊断恶性阑尾黏液囊肿的灵敏度分别为62.5%、75%,特异度分别为100%、84%。结论:鉴别良恶性阑尾黏液囊肿比较困难,发病年龄、囊壁厚度与囊壁轮廓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阑尾黏液囊肿的因素。
米玉成李欠云朱妮娜应旭燕尹莉灵潘卫星王冬女
关键词:阑尾黏液囊肿恶性
CT在阑尾粘液性囊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阑尾粘液性囊腺瘤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性囊腺瘤15例,术前1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结果肿瘤位于右下腹盲肠内侧缘5例,右髂窝8例,右侧结肠旁沟1例,右侧盆腔1例;12例阑尾呈囊状扩张,横断面呈圆形、椭圆形,肿瘤最长径1.6~6.9cm,平均(3.9±1.2)cm;1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囊内充满多发钙化,且合并肠套叠,1例漏诊。行双期增强扫描者,除1例囊内粗大钙化合并肠套叠外,其余11例囊内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壁光整,厚1~9mm,无壁结节,增强囊壁无强化3例,轻度强化8例,中度强化1例。12例囊性密度中,6例囊壁蛋壳样钙化,1例合并腹腔假性粘液瘤。全部病例无淋巴结转移、无邻近组织器官侵犯。结论 CT平扫加增强能准确显示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李欠云米玉成岳荷利
关键词:阑尾肿瘤粘液性囊腺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