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蓉珍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3篇配合物
  • 2篇混配配合物
  • 2篇PPH
  • 2篇CU(I)
  • 1篇氮杂
  • 1篇氮杂环
  • 1篇杂环
  • 1篇三苯
  • 1篇三苯基
  • 1篇三苯基膦
  • 1篇铜(I)
  • 1篇吡啶
  • 1篇咪唑
  • 1篇晶体
  • 1篇晶体结构
  • 1篇光谱
  • 1篇光致
  • 1篇光致发光
  • 1篇光致发光性能
  • 1篇含氮

机构

  • 4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李蓉珍
  • 3篇李丹
  • 2篇齐志宇
  • 2篇蔡继文
  • 2篇冯小龙
  • 1篇冯巧
  • 1篇徐严平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第三届全国物...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光致发光配合物[Au_2(PPh_3)_2(μ-4,4′-bpy)](ClO_4)_2 and [Cu_2(PPh_3)_4(CH_3CN)_2(μ-4,4′-bpy)](BF_4)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被引量:16
2002年
合成了两个在空气中稳定的Au(Ⅰ )和Cu(Ⅰ )配合物 ,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 ,[Au2 (PPh3 ) 2 (μ 4 ,4′ bpy) ](ClO4 ) 2 (1) (4 ,4′ bpy为 4,4′ 联吡啶 )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晶胞参数a=1.2 2 5 5 (4 )nm ,b=0 .9973(3)nm ,c=1.85 0 6 (6 )nm ,β =10 1.732 (5 )°,V =2 .2 145 (11)nm3 ,Z =4,最终偏离因子R =0 .0 430 ,wR =0 .0 937.[Cu2 (PPh3 ) 4(CH3 CN) 2 (μ 4 ,4′ bpy) ](BF4 ) 2 (2 )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晶胞参数a =1.34 6 3(3)nm ,b =1.46 81(3)nm ,c =2 .0 6 0 8(4 )nm ,β =10 0 .387(4 )° ,V =4.0 0 6 6 (13)nm3 ,Z =2 ,最终偏离因子R =0 .0 45 0 ,wR =0 .116 3.两个双核配合物都是利用 4,4′ 联吡啶桥联配体 ,形成直线结构 ,直线的两端以PPh3 或CH3 CN为端基 .Au(Ⅰ )为 2配位 ,Cu(Ⅰ )为 4配位 .两个配合物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其中配合物 1发光来自MLCT激发态 ,而配合物 2则是受配位金属影响的配体内部发光 .
李丹齐志宇冯巧李蓉珍冯小龙蔡继文
关键词:铜(I)
光致发光Cu(I)-膦-多吡啶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作者的兴趣在于光致发光Cu(I)与膦、杂氮化合物形成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本文选择、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多吡啶化合物,与Cu(I)形成配位化合物,由于Cu(I)不稳定,我们引入了还原性配体三苯基膦,合成一系列具有光致发光...
李丹李蓉珍吴涛冯巧齐志宇蔡继文
关键词:光致发光性能
文献传递
Cu(I)—膦—含氮杂环混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性质研究
1、本工作采用咪唑(HIm)、苯并三氮唑(bta)、喹啉(Quin)、8—羟基喹啉(oxine) 及2,2’-二吡啶胺(dpa)等含氮杂环配体与Cu(Ⅰ)离子和配体三苯基磷(PPh)反应,共 合成了五个混配配合物,并采用...
李蓉珍
文献传递
[Cu(HIm)_(2)(PPh_(3))_(2)](BF_(4))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被引量:5
2001年
A Cu? complex with mix ligands [Cu(HIm)2(PPh3)2](BF4)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and X ray diffraction crystallography.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and P21/c space group, with cell parameters, a=1.2836(3)nm, b=1.5089(3)nm, c=2.0661(4)nm, α=90°, β=101.464(4)°,γ=90°, V=3.9219(13)nm3, Z=4 and Dc=1.374mg·m-3. The Cu? is coordinated by two P atoms from triphenylphosphine and two N atoms from imidazole to form the distorted tetrahedral geometry.
李丹李蓉珍齐志宇徐严平冯小龙蔡继文
关键词:咪唑三苯基膦晶体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