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燕
- 作品数:21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荔枝大造桥虫幼虫龄数的划分
- 近年来,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Denis &Schiffermüller)在荔枝上发生严莺危害。幼虫龄数的确定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研究和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大造桥虫幼虫龄数的划分存在争...
- 董易之陈炳旭徐淑李鹏燕
- 关键词:大造桥虫
- 文献传递
- 荔枝大造桥虫幼虫龄数的划分被引量:18
- 2011年
- 近年来,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Denis&Schiffermüller)在荔枝上发生严重危害。幼虫龄数的确定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研究和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大造桥虫幼虫龄数的划分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饲养,采集大造桥虫各龄幼虫。测定其头壳宽度,并根据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推测大造桥虫幼虫分6龄。利用Crosby指数和指数曲线拟合进行验证,结果均表明该幼虫分6龄是合理的。1~6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301、0.534、0.940、1.544、2.307、3.374mm。
- 董易之陈炳旭徐淑李鹏燕
- 关键词:大造桥虫幼虫龄期
- 一种啶虫脒微胶囊悬浮剂
-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啶虫脒微胶囊悬浮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成成分:啶虫脒0.1‑10份,聚乳酸1‑10份,聚乙烯醇0.5‑2份,有机溶剂5‑30份,乳化剂1‑10份,分散剂1‑5份,辅助剂0‑10份,水补...
- 林庆胜李鹏燕邓铭光廖永林陈伟平黄华
- 文献传递
- 一种荔枝蒂蛀虫的饲养方法
-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荔枝蒂蛀虫的饲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成蛾饲养和幼虫饲养。所述方法综合考虑了限制蒂蛀虫虫体成活率的多种因素,如温度、湿度、饲料、光周期和产卵介质等以及他们之间的互作对蒂蛀虫虫体成活率...
- 董易之陈炳旭陈凯歌李鹏燕徐淑姚琼
- 文献传递
- 荔枝蒂蛀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获得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3个信息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分析序列和表达特征,为更好地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该虫提供必要的基础。【方法】提取荔枝蒂蛀虫触角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和RACE-PCR技术获得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I-TASSER在线软件建立蛋白三维模型,用TM-align软件进行同源建模,用COACH软件推测蛋白的结合位点;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这3个基因在不同龄期(幼虫和蛹)和3日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谱。【结果】从荔枝蒂蛀虫触角中克隆了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Csin PBP1,Csin PBP2和Csin PBP3(Gen Bank登录号:MF093145,MF093146和MF09314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并且Csin PBP1与紫色卷蛾Yponomeuta cagnagellus PBP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2%,Csin PBP2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PBP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5%,Csin PBP3与水稻大螟Sesamia inferens PBP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39%。软件模拟分析表明,Csin PBP1,Csin PBP2和Csin PBP3蛋白的三维结构分别与家蚕Bombyx mori普通气味结合蛋白2(GOBP2)(PDB:2wc6A)、脐橙螟Amyetois transitetella PBP1(PDB:4inx A)和家蚕PBP(PDB:2p70A)相似度最高,分别预测得到10,7和8个结合位点。表达谱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只在成虫触角中表达,在幼虫期和蛹期不表达,在成虫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中也不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分别是雌虫中表达量的1.94,28.19和32.94倍。【结论】获得荔枝蒂蛀虫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和表达分析结果提示这3个基因与雄虫感受性信息素有关。
- 李鹏燕刘艳萍王思威孙海滨柏建山彭刚龚雪海
-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克隆软件模拟表达谱
- 基于触角转录组的荔枝蒂蛀虫化感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 触角的化学感受(chemosensory)功能在昆虫种群生存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昆虫的寻找寄主、求偶和产卵选择等行为中有导向作用。触角化感信号通路包含许多种蛋白。化感系统相关基因的鉴定,无疑将促进昆虫化学通讯系统的研...
- 李鹏燕王思威柏建山刘艳萍孙海滨
-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触角转录组化学感受基因鉴定
- 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为了探明抗感蛀果害虫板栗品种挥发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从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实和叶片中提取挥发物,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抗虫品种河源油栗和感虫品种‘农大1号’果、叶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到111、142、138和134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0.5%的成分分别有32、30、20和20种,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3.03%、84.96%、81.73%和83.95%,主要由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组成。‘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主要成分为(E)-2-己烯醛(10.59%)、正己醇(10.42%)、糠醇(8.07%)、苯乙醛(5.63%)和安息香醇(4.76%),叶片中为2-乙氧丙烷(19.73%)、(Z)-3-己烯-1-醇(14.4%)、正己醇(10.23%)、(E)-2-己烯-1-醇(6.83%)和β-桉叶醇(4.76%);‘农大1号’果实挥发物为2-乙氧丙烷(49.71%)、糠醛(4.11%)、(Z)-3-己烯-1-醇(3.89%)、β-桉叶醇(3.19%)和苯乙醛(2.44%),叶片中为(E)-2-己烯醛(20.18%)、正己醇(15.28%)、(E)-2-己烯-1-醇(12.01%)、2-乙氧丙烷(6.82%)和苯甲醇(6.16%)。其中,‘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中的绿叶气味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农大1号’果实高,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32.55%和13.79%,而两类成分在后者中仅占9.96%和5.23%。‘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的3个特有成分(E)-2-己烯醛、1,2,3,4,4a,5,6,7-八氢-4a-甲基-2-奈酚和3-戊醇含量很高,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10.59%、4.66%和3.53%。但‘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不含2-乙氧丙烷、(Z)-3-己烯-1-醇和甲苯,而这3个成分在‘农大1号’果实中分别占49.72%、3.89%和2.32%。【结论】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 董易之陈炳旭徐淑李鹏燕张晓薇
- 关键词:板栗抗虫挥发物GC-MS分析
- 米蛾嗅觉基因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建立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成虫转录组数据库,获得米蛾的嗅觉基因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对米蛾进行转录组测序,用Trinity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组装分析,在7个数据库中用Blast软件对unigene进行注释,用PCR方法检测米蛾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Pheromone bindingprotein,PBPs)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eneral odorant bindingprotein,GOBPs)在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最终获得58 534条unigene,其中25 879条得到注释;N50为2 212 bp,平均长度1 251 bp;与脐橙螟Amyelois transitella相似度最高(28.2%);发掘了20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18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2个GOBPs和3个PBPs,均已上传NCBI。组织表达分析发现PBPs和GOBPs基因都在米蛾成虫触角上大量表达,在头、胸、腹、足、翅中少量表达,PBP3在成虫胸部组织中无表达,GOBP2仅在成虫触角上大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无表达。【结论】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米蛾的嗅觉基因信息,为米蛾的嗅觉识别机制研究和诱剂研发奠定了分子基础。
- 李鹏燕张秋婷黄铮昱黄华陈伟平廖永林
- 关键词:米蛾转录组测序代谢通路功能注释
- 聪绿果实蝇饵剂防治新会柑桔小实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6年
- 桔小实蝇可严重危害果蔬产量和品质,因其发生量大,导致果蔬的经济产业受到威胁。生产上采用饵剂防治桔小实蝇是一种安全、有效、环保的方法。聪绿果实蝇饵剂是一种新型食物饵剂。应用聪绿防治桔小实蝇的试验结果表明,聪绿能有效控制新会柑桔小实蝇的发生量。从幼果发育期到果实成熟,667 m2每次80 g涂药,每隔30~40 d涂药1次,连续涂药3次,桔小实蝇的发生量显著下降,涂药区的虫果率显著低于对照区,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 陆英发孙海滨李鹏燕王思威陈玉托
- 关键词:桔小实蝇新会柑饵剂
- 荔枝蛀蒂虫触角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荔枝蛀蒂虫雌雄虫触角上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荔枝蛀蒂虫雌虫和雄虫触角都分布有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3种感器,以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雌雄虫触角感器在形状上没有明显差异。同时还描述了各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和着生规律。
- 赵之亭李鹏燕陈炳旭曾鑫年张晓薇
- 关键词:荔枝蛀蒂虫触角感器显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