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冬
- 作品数:21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SS、补液量、BE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ISS、补液量、BE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伤情、救治过程及转归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对患者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受伤后3h内的液体入量、伤后6h碱缺失(BE)与器官功能衰竭(OD)、死亡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ISS分值<16、16~24、≥25时的OD率分别为3·70%、32·26%、61·76%;死亡率分别为0、19·35%、44·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输液量<1000ml、1000~2000ml、2000~3000ml、>3000ml,OD率分别为0、17·64%、31·43%、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分别为0、5·88%、14·29%、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E值在<-12、-6^-12、2^-5时的OD率分别为73·68%、32·00%、6·25%;死亡率分别为52·63%、20·00%、0%:OD率、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因素中,创伤的严重程度评分、最初3h的补液量及伤后6h血气分析的碱缺失程度均对其有明显影响。
- 杜晓冬余海放王玲
-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损伤严重度评分碱缺失
- 非洛地平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NF-κB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维生素D3与高脂饲料诱导相结合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非洛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正常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十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104IU/kg)、非洛地平组〔高脂饮食十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104IU/kg十非洛地平5mg/(kg·d)灌胃〕。喂养6周后采集主动脉标本,检测各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tor-κB,NF-κB)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和非洛地平组主动脉壁NF-κB阳性表达细胞数(分别为46.59±5.68、20.47±1.97)高于正常组(4.38±1.07,P<0.01),同时模型组阳性表达细胞数亦高于非洛地平组(P<0.01)。结论非洛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血管内皮与平滑肌细胞NF-κB活化相关。
- 杜晓冬张蜀曹钰聂虎
- 关键词:非洛地平动脉粥样硬化NF-ΚB
- 钙超载在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通过观察 [Ca2 + ]i、凋亡细胞百分比、LDH在急性对乙酰氨基酚 (APAP)肝损伤中的变化 ,探讨APAP早期肝损伤机制。方法 :采用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观察加入 10mmol·L-1APAP后30mim、 1h、 2h、 4h各时点 [Ca2 + ]i、凋亡细胞百分比、LDH的变化 ;另在分别加入 3mmol·L-1、 5mmol·L-1、10mmol·L-1APAP 4h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 10mmol·L-1APAP处理后 ,30min出现 [Ca2 + ]i升高 ,lh后出现凋亡细胞百分比升高 ,LDH在第 2~ 4h升高 (以上均P <0 5 )。结论 :[Ca2 + ]i的显著性升高是急性醋氨酚中毒肝损伤的启动机制 ;[Ca2 + ]i的显著性升高先于细胞凋亡发生。
- 杜晓冬谢磊魏大鹏
- 关键词:肝损伤钙超载细胞凋亡
-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中MMP-9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PQ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染毒组用PQ 50 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1、3、7、14和28 d分离和提取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MMP-9蛋白及其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PQ灌胃后1 d,肺间质成纤维细胞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即增高,7 d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MMP-9蛋白及其mRNA在PQ灌胃后1、3、7 d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MMP-9蛋白在28 d、MMP-9 mRNA在14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PQ灌胃后,肺间质成纤维细胞MMP-9的表达上调,损伤肺泡基底膜,启动肺纤维的发生。
- 杜晓冬周毅武何斌张蜀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基质金属蛋白酶-9肺间质纤维化
- 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复苏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由创伤导致的严重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HS)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避免出血加重和改善组织灌注,从而改善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已成为医学研究者不断探索课题。近年来,随着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认识的深入,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限制性液体复苏、低温复苏、血管加压素复苏等复苏方式可以减少出血或改善组织灌注,提高创伤患者的存活率。现综述如下。
- 刘世平杜晓冬曾智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术后亚低温治疗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脑挫裂伤患者58例,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为3~8分,均于入院2h内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同时行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6例在伤后5~20h内行亚低温治疗,32例行常规治疗。两组观察2周后重新GCS评分,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结果评级(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和6个月后GOS评分和生存质量出现明显差异。早期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重度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及时提高血氧含量.阻止恶性缺血低氧的发生。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术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行亚低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杜晓冬周毅武张蜀
- 关键词:脑挫裂伤亚低温治疗
- 静脉注射地尔硫控制新发房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控制新发房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例新发房颤患者,心室率≥120次/min,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地尔硫0.25mg/kg静脉注射,继以10mg/h静脉滴注维持,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分别为(141±10)(、127±80)(、103±13)(、104±13)(、104±15)次/min,给药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控制新发房颤的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对无需紧急复律和无地尔硫使用禁忌的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 张蜀周毅武杜晓冬
- 关键词:心房颤动疗效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S100B蛋白对预后的影响
-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5例CO中毒患者和38例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观察中毒人群36h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果...
- 杜晓冬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S100B蛋白血清
-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凝血活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了解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活性的改变与肺纤维化发病的关系。方法64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只。染毒组用PQ按50mg/kg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于第7,14,28,50天测定BALF中标准血浆、乏因子Ⅶ血浆、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以了解促凝活性(PCA),并测定BALF中凝血酶的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含量。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染毒组BALF中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凝血酶的活性和TGF-β1的含量这3个指标第7天和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及第5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毒组,第7天和第14天,乏因子X血浆的复钙时间大于乏因子Ⅶ血浆并大于标准血浆的复钙时间。在14 d内,TGF-β1的含量与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结论百草枯中毒的肺泡炎期,BALF中的促凝活性和凝血酶的活性升高,这种高凝状态是由于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激活凝血因子X,启动外源凝血途径所致;在肺纤维化期,它们的活性不升高。凝血因子、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TGF-β1的合成直接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 周毅武孟晓彦杜晓冬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凝血活性
- 地震伤中院前转运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死亡风险分析
- 杜晓冬胡海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