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抗菌
  • 15篇沙星
  • 13篇体外抗菌
  • 12篇抗菌活性
  • 9篇体外
  • 9篇体外抗菌活性
  • 8篇活性
  • 6篇头孢
  • 6篇疗效
  • 6篇疗效观察
  • 6篇活性研究
  • 5篇药代
  • 5篇药代动力学
  • 5篇伤寒
  • 5篇临床疗效
  • 5篇临床疗效观察
  • 5篇洛美沙星
  • 5篇菌素
  • 4篇药理
  • 4篇药物

机构

  • 1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 1篇福建省微生物...

作者

  • 34篇杜继昭
  • 29篇王其南
  • 16篇郑行萍
  • 10篇李崇智
  • 8篇蒋玉富
  • 8篇刘鸿渝
  • 6篇肖永红
  • 5篇钱元恕
  • 5篇黄文祥
  • 5篇邱娟
  • 4篇余登高
  • 3篇曹何
  • 3篇杨健
  • 2篇倪小毅
  • 2篇刘约翰
  • 2篇曾爱中
  • 2篇余显书
  • 2篇杨健
  • 2篇卢仙娥
  • 2篇刘延友

传媒

  • 18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新药与临床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3
  • 5篇1992
  • 6篇1991
  • 2篇1990
  • 4篇1989
  • 2篇198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地区沙门氏菌耐药变迁及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报道了重庆地区1984~1988年沙门氏菌对32种抗菌药的敏感度试验、30年来的耐药变迁及伤寒与耐药伤寒的临床疗效观察。表明耐药伤寒杆菌对常用于治疗伤寒的抗生素如氯霉素、SMZ/TMP、氨苄青霉素及其它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杜继昭王其南严思壮段明纲倪小毅郑行萍
关键词:沙门氏菌耐药变迁耐药伤寒
五种抗菌药物对93株淋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1
1993年
近年来,淋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耐青霉素的淋球菌菌株也不断增加。为了掌握及了解重庆地区淋球菌对常见治疗淋病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我们对我院临床分离的93株淋球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及细菌β-内酰胺酶测定。现报道如下。
郑行萍杜继昭王其南邱娟
关键词:抗菌药抗药性淋病
重庆地区弓形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1986年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自然界广为分布.Kean估计[1],全世界至少有5亿弓形体感染者.获得性弓形体病可累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妊娠期间感染弓形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性弓形体病,因此,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为了解四川省人群中弓形体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85年10月对重庆地区的部分人群以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检测弓形体抗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丘仲达王其南贾杰刘约翰杜继昭余登高李崇智
关键词:弓形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间接荧光抗体人畜共患获得性感染者
依诺沙星药代动力学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健康志愿者6人口服依诺沙星(ENX)400mg,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给药后12小时内血药浓度以研究其药动学特征,同时测定ENX对797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008mol/L磷酸缓冲液:0.5mol/L四丁基溴化铵(25:75:4,V:V:V,pH2.85)。紫外检测波长275nm,0.04AUFS,流速为0.8ml/min,反应STD。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625~4μg/ml,r=0.9977。 ENX对所试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抑菌率均>65%。 口服ENX400mg后,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一室开放模型。Tmax,Cmax分别为2.12h和2.47μg/ml,T 1/2Ka、T 1/2Ke分别为1.22和2.35h,Vd为3.07L/Kg,CL为0.86L/h.kg,说明口服后药物吸收迅速,可达较高浓度,且广泛分布于全身多数组织和体液中。
钱元恕王其南肖永红杜继昭郑行萍李崇智刘鸿渝邱娟蒋玉富
关键词:依诺沙星药动学体外抗菌活性
环丙沙星药代动力学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3
1992年
本文报道环丙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用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6名健康志愿者环丙沙星400mg口服后,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血峰浓度于2小时到达,为2.52±0.82μg/ml。表现分布容积为2.47L/kg,AUC为14.10μg·h/ml,消除半衰期为2.93小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金葡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MIC90分别为0.125、0.5,0.06、<0.03和0.25μg/ml。对绿脓杆菌抑苗率达87%。上述资料表明,环丙沙星口服400mg后,峰浓度明显高于多种细菌的MIC90值,预期临床可取得较好疗效。
肖永红王其南钱元恕杜继昭郑行萍刘鸿渝
关键词:环丙沙星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
国产氟罗沙星健康志愿者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研究了7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国产氟罗沙星400mg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该药在体内转运过程以二室模型拟合为优,其显著特点是消除半衰期长(11.27h)、血药峰浓度高(4.59μg/ml)、表观分布容积大(0.87L/kg)、血药时曲线下面积和系统清除率分别为67.78μgh/ml和102.1ml/min。尿药浓度在服药后2~4h达到高峰为298±115μg/ml,48~60h仍可达14.3±8.4μg/ml。服药后24、60h,尿药排泄率分别为52.6%和67.6%。
曾爱中杜继昭王其南
关键词:氟罗沙星药代动力学抗菌素高效液相色谱
培氟沙星药代动力学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报道培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用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6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口服400mg培氟沙星后,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血峰浓度于4h达到,为8.20±2.84μg/ml,表观分布容积为3.05L/kg,AUC为163.08μg·h/ml,消除半衰期为13.35h。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本品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与伤寒杆菌的MIC_(30)(μg/ml)分别为0.25、2、2、0.25和1。上述结果表明,口服400mg培氟沙星后,其血峰浓度远较多种细菌的MIC_(90),预期临床可取得较好结果。
肖永红王其南钱元恕杜继昭郑行萍刘鸿渝
关键词:培氟沙星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
国产培氟沙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1992年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2.9%和88.9%,细菌阴转率为100%、100%和88.9%;使用头孢氨苄和诺氟沙星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57.1%和77.8%,细菌阴转率为100%,78.5%和77.8%。结果显示培氟沙星在肠道感染中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品副反应发生率为16.2%。
杨健杜继昭王其南刘之龙郑行萍邱娟
关键词:培氟沙星疗效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剂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0
1993年
本文采用随机对照开放临床试验,对乳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注射剂进行了临床评价,共治疗各种细菌性感染100例,其中50例与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CTX)相对照。结果显示CPLX组与对照CTX组疗效各为91.0%和92.0%(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细菌清除率各为90,8%和88.6%(P>0.05),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分别为15%和8%。不良反应程度轻微,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反应和消化道反应,其中注射局部反应CPLX略高于CTX。体外抗菌活性表明CPLX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向晓琴王其南杜继昭郑行萍蒋玉富刘鸿渝邱娟李崇智顾长海张润苍汪严培
关键词:环丙沙星抗菌素药理
医院内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对某教学医院11个高危病房的1330例病人进行了院内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病房病人的院内感染率不同,手术科室(22.03%)高于非手术科室(14.26%),x^2=12.64,P<0.0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伤口、泌尿道及肺部较为多见。院内感染病例的住院时间均较无感染者延长,平均增加2.19倍。院内感染者的病死率亦明显增高,其中手术科室增高17.94倍(RR=17.94,95%C13.80~84.80);非手术科室增高3.31倍(RR=3.31,95%Cl1.69~6.47)。院内感染菌株的耐药率大多高于院外感染株。同时发现:手术、保留导尿、使用各种引流管及皮质类激素或化疗。
卢仙娥李革杜渝平王其南杜继昭曹何余显书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