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建

作品数:23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装甲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篇再制造
  • 7篇堆焊
  • 3篇3D打印
  • 2篇液相
  • 2篇液相反应
  • 2篇烧结炉
  • 2篇石墨坩埚
  • 2篇碳管
  • 2篇坩埚
  • 2篇显微组织
  • 2篇零部件
  • 2篇机器人
  • 2篇高真空
  • 2篇复合材料
  • 2篇C/C
  • 2篇C/C复合材...
  • 2篇FV520B
  • 2篇MAG
  • 2篇不锈
  • 2篇不锈钢

机构

  • 23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军械工程学院
  • 1篇中国船级社
  • 1篇沈阳远大环境...
  • 1篇柳州工学院

作者

  • 23篇柳建
  • 11篇朱胜
  • 9篇殷凤良
  • 5篇蔡志海
  • 5篇孟凡军
  • 4篇梁秀兵
  • 4篇陈永雄
  • 4篇刘军
  • 4篇沈灿铎
  • 4篇李超
  • 3篇张平
  • 3篇张志彬
  • 2篇梁媛媛
  • 2篇秦航
  • 1篇胡振峰
  • 1篇王启伟
  • 1篇项登峰
  • 1篇杨军伟
  • 1篇韩玉方
  • 1篇陈杰翔

传媒

  • 4篇装甲兵工程学...
  • 2篇机械
  • 2篇沈阳工业大学...
  • 2篇材料工程
  • 2篇2009现代...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制造技术与机...
  • 1篇电加工与模具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焊接技术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兵器装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30
2009年
在分析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焊接快速成形技术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未来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的重点应集中在提高成形效率和成形精度方面。开发柔性高、可靠性好、具备闭环控制功能的成形系统,研究成形性好、系列化和专业化的成形材料,实现焊接沉积与数控加工的有效集成,是未来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研究发展的趋势。
李超朱胜沈灿铎柳建
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2年
回顾了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的历史,较详尽地总结了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指出了现阶段焊接快速成形技术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焊接快速成形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项登峰王一波柳建殷凤良
FV520B沉淀硬化不锈钢的MAG堆焊再制造力学特性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堆焊熔敷成形技术进行FV520B沉淀硬化不锈钢再制造实验,并通过与基材相应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层力学特性。结果表明: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层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特性,其抗拉强度达到1195MPa,超过基材的1092MPa,屈服强度和硬度平均值分别为776MPa和336HV,与基材的859MPa和353HV相近;但是,再制造成形层的静拉伸伸长率与冲击韧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72%和61J/cm2,与基材的19.67%和144J/cm2相比差距较大。试样断口和组织分析表明,MAG堆焊再制造成形层的快冷非平衡结晶板条马氏体+NbC,MoC,M23C6等碳化物沉淀强化相组织是其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力学特性的根本原因。不过,缺少时效处理和Cu元素强化相作用,以及夹杂脆性相和大尺寸球形颗粒与基体间的弱界面作用会恶化材料受力时的变形能力,容易引起应力集中并开裂,是再制造成形层具有较低静拉伸伸长率和较差冲击韧性的主要原因。
柳建朱胜蔡志海张平刘军秦航仝永刚
关键词:再制造
振动对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组织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堆焊熔敷成形技术进行了FV520B沉淀硬化不锈钢再制造实验,在此基础上,对FV520B不锈钢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etal active gas arc welding,MAG)堆焊再制造成形组织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机械振动对再制造成形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组织由马氏体+碳化物沉淀硬化相组成,且沿成形高度方向组织呈周期性变化特点,具有一定的自相似分形特性;振动会一定程度上增大孪晶形成几率,对马氏体板条具有破断作用,且马氏体板条宽度随振动转速的不断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受振动的影响,晶格畸变和各晶面择优取向性都将发生变化,但不同晶面变化规律不同;振动的加入使得(110)晶面和(211)晶面的Bragg衍射峰峰位向低衍射角方向发生偏移,且随振动转速的不断增大,偏移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110)晶面衍射峰半高宽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晶面择优取向(TC)性则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在0到共振转速区间内(211)晶面衍射峰半高宽随振动转速的不断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振动转速大于共振转速时又呈减小趋势,但其晶面择优取向(TC)性则随振动转速的增大呈现持续增强趋势;总体上,亚共振频率振动(振动转速f=3000r/min)对FV520B不锈钢MAG堆焊再制造成形组织结构的影响最显著。
柳建朱胜蔡志海张平刘军秦航仝永刚
关键词:再制造振动
堆焊快速成形低碳钢件的组织与微观力学性能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自制的低碳Ti、B微合金化金属芯焊丝进行了金属零件的堆焊快速成形试验,研究了成形件的组织特征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沿沉积高度方向上,成形件的连续组织具有分层特征,珠光体的含量逐渐减少,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增加,表层主要为块状铁素体,这与成形件各区域的热循环条件和基板材料中C元素的扩散有关;成形件底部和中间区域的显微硬度显著高于表层区域的显微硬度。采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成形件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和块状铁素体的微观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针状铁素体的硬度是块状铁素体的1.28倍,两者的弹性模量相当。因此,获得大量的针状铁素体组织是提高成形件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
李超朱胜沈灿铎柳建
关键词:显微组织
一种C/C复合材料表面ZrC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C/C复合材料表面ZrC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C/C复合材料;(2)配制合金原料,熔炼得到液相反应烧结用Si‑Zr合金;(3)将液相反应烧结用合金与C/C复合材料放入石墨坩埚,置于高真空...
仝永刚白书欣梁秀兵陈永雄蔡志海刘军柳建张志彬
文献传递
堆焊再制造层表面质量的分形表征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分形几何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路径间距条件下的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形貌,用表面分形维数对堆焊再制造层表面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性,分形维数很好地表征了材料表界面的粗糙和复杂、不规则程度,是一个能够反映出表面内禀特性的特征参数,可以用分形维数来表征堆焊再制造层的表面质量;不同路径间距条件下的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分形维数不同,路径间距越接近理论最佳值,堆焊再制造层表面分形维数越大,表面质量也越高。该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堆焊再制造层表面质量,以及优化堆焊熔敷成形再制造工艺参数提供定量依据。
柳建朱胜杨军伟孟凡军殷凤良
关键词:堆焊再制造分形分形维数
非结构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定位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21年
从移动机器人在非结构环境下应用定位需求出发,系统梳理了移动机器人定位研究发展历史,划分为经验积累、理论框架形成和应用研究突破3个阶段。指出了推动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发展的3个主要矛盾,比较并总结了用于解决关键问题的算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基于视觉的移动机器人定位的重点研究方向。
王一波柳建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
热胀工艺对20Cr2Ni4A渗碳齿轮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2016年
为了研究热胀工艺对20Cr2Ni4A渗碳齿轮钢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对齿轮钢进行热胀处理并去掉原有渗碳层再重新渗碳,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应力测试仪、多功能表面性能测量仪,分别测量和对比分析了试样热胀处理前后晶粒尺寸和表面形貌、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以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热胀后晶粒尺寸增大,表面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表面显微硬度、耐磨性能提高,表面残余应力值减小。这些参量的变化说明热胀工艺对20Cr2Ni4A渗碳齿轮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有较大的改变,为后续研究热胀工艺对接触疲劳寿命优劣的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蔡志海殷畅张平柳建
关键词:渗碳齿轮钢耐磨性能显微硬度
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7年
热喷涂再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原因,涂层与基体之间往往存在一个异质界面问题。异质界面的形成与存在对再制造涂层服役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研究发展现状,主要是结合界面形成机理和结合界面对涂层性能影响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研究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采用新技术与新手段深入研究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生长形成过程,揭示结合界面形成机理,并利用新表征方法实现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形貌结构定量化表征,构建结合界面与涂层各项性能之间量化关系等的发展建议,进而为实现涂层性能的设计控制及寿命预测奠定基础。
柳建孟凡军殷凤良陈永雄梁秀兵
关键词:再制造热喷涂涂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